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尹云君
【内容摘要】教学是一个整体性的动态过程,互动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有效的互动可以激活课堂教学气氛,推动教学向更好的方向的发展。本文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六种常见的互动教学模式做出了研究探析。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模式? 初中道德与法治? 教学应用实践
前言
互动式教学模式将教学视作“教”与“学”动态发展的过程,其中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也包括人与物之间的互动,同时互动范围不仅限于教室,还可以延伸到户外,要通过多元化的互动,彻底激活教学,促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问题导入互动,调动学习思维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学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借助问题进行互动是最常见的一种教学形式,同时也是最为有效的一种教学形式,在运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问题作为载体,将课程教学中的难点突破知识,转化为针对性的问题,从而在关键引导之处,通过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这样的互动教学无疑是可以启动学生智慧思维的,可让学生在“知”与“不知”的悱疑状态之中,更加深入地探寻知识,这样在问题解答的过程中,知识难点就会不攻自破①。以学习《认识国家总体安全观》这节教学课程为例,了解认识国家安全及国家安全的内容是本节课程教学的重点,在应用问题互动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几个问题互动交流,带领学生突破课程学习难点。
问题1:谈谈人民幸福生活与国家安全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问题2:在新形势环境下,我国也面临着复杂的安全威胁,分析我国现下面临哪些安全形势挑战?除此之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威胁国家安全的实例?
这样的两个问题,紧扣“什么是国家安全”和“国家安全内容”两个核心知识展开,教师在通过与学生问题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会帮助学生了解认识国家安全是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和国家利益不受内外危险威胁。而在新形勢环境下,我国仍旧面临着国土安全、生态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挑战。通过问题互动交流,学生突破了《认识国家总体安全观》这节教学课程的重点难点。
二、情感交流互动,营造和谐氛围
初中道德与法治本就是充满社会关爱情感的一门的课程,因此在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时,情感交流互动是非常契合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要通过自身与学生之前的情感互动交流,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教学气氛,从而将道德与法治知识更加温情地传递出去。以学习《尊重他人》这节课程为例,尊重他人是个体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包括平等待人、重视他人、欣赏他人等,人人都能尊重他人,社会生活也会更加和谐融洽。而在教学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相互尊重的,学生尊师敬道这是自然,但是教师尊重学生也是一种必须②。因此在本节课程之中,相比较苦口婆心地为学生传授知识,教师能够以身作则,用尊重与情感去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则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感受人与人相互尊重的原因及做法。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传统“师为尊”教学观念态度,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时,尊重学生的观念看法,即使学生表述的不对或者行为失当,教师也不要直接指责学生,应该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立足于学生角度,去思考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如何去帮助学生,这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一种体现。同时在《尊重他人》这节课程中,教师还可以与学生立下这样约定,如师生之间相互监督,在出现不尊重他人的问题时,互相纠正互相指出。这样的情感交流互动,本身体现出的就是“相互尊重”,在这样的互动课堂之中进行学习,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学会懂得如何去尊重他人,这样的教育真正地做到了“教书育人”,实现了新课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本质倡导。
三、案例分析互动,促进理论转化
案例分析互动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寻找与课程内容有关的真正案例,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从而借助案例的真实鲜活性,让学生对课程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从而使课程教学更加具有感染力、更加具有说服力,教学不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如在学习《合理利用网络》这节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这样两个真实的案例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案例一:2019年8月,李某在网上注册了一个“陌陌号”,并通过该号发表动态信息辱骂王某,王某向公安机关报警,民警经调查核实,依照通过互联网使用污秽语言相关法律条令,依法对李某作出了行政拘留3日的治安处罚,同时王某将李某告上法院,请求法院判令李某赔偿其精神损失费1万元③。
案例二:2018年张远坤大学毕业后来到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塔什米里克乡库纳巴扎小学支教,为解决当地小学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其采用了通过网络募捐的方式,通过募捐筹得的款项,为库纳巴扎小学建立了运动场,学生们终于有了自己的篮球架、单双杠。
教师可以通过这两个案例,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动交流对网络的合理利用,学生会在这样真实的案例交流下,明确认识网络这一工具,所产生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不同的使用方式带来的结果各有不同,一定要遵守网络规则,合理使用网络。
四、辩论活动互动,深入思考知识
辩论活动是一种比较激烈的互动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有很多知识都具有一定的思辨性,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用辩论互动的方式展开教学,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还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学生会在辩论互动的过程中,对课程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采取合适的辩论问题,要确保所选择的辩论话题是具有可探讨性的,不是一边倒的,这样才有辩论的价值,才能让辩论的双方展开激烈的互动碰撞,而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更佳的教学效果。还是以《合理利用网络》这节教学课程为例,教师还可以采用辩论互动的方式展开教学,如“网络交友是近些年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你们认为网络交友对初中生而言是有利还是有弊,请根据自身的理解,选择支持的一方,进行辩论”,然后按照学生的意愿,将班级中的同学划分为正、反两方组织辩论④。在学生辩论前,教师可以对学生做出一些指导,如让学生组织好自身的论点、论据、论证,并划分好一辩、二辩、三辩和总结论辩,以此确保学生的辩论互动活动可以有序进行。而通过学生之间唇枪舌剑的辩论互动,学生最终会明白一个道理,网络交友对初中生而言是利弊共存的,关键是要看如何分辨网友、交友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正确网络交友。
五、角色扮演互动,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生具有爱模仿、爱表演的特性,他们渴望有一个舞台,去展示自己,表达自身的表演欲望,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带领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互动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式,这是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同时也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对道德与法治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感知和体会,在这里笔者列举这样的两个例子。
如在学习《法不可违》这节课程时,为更好地帮助学生感受法律的权威性,教师可以模拟一个法庭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原告、被告、律師、法官、审判员、检察官,并通过一个法与情交织的案例情境,如“贫困的小李为了救治奶奶,进行网络诈骗”,让学生在角色表演的过程中,感受虽然小李有自己的苦衷,但是法不可违,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
如在学习《关爱他人》这节课程时,也可以采用角色扮演互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分别扮演被救助的人以及救助他人的医生、警察、普通市民,从而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互动的过程中,感受到“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感动和温暖,这样的互动教学,会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体会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而类似于这样的角色扮演互动教学组织模式还有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于教学内容,合理的抽出时间让学生互动表演,这一定可以更好地激活课堂,并使道德与法治知识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六、社会实践互动,提升应用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知识内容学习不仅限于课堂,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更加广阔的生活天地之中去感受道德与法治对社会建设和支持。同时互动式教学模式也是一种非常广义的教学模式,其倡导不断地延伸课堂,在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社会之间进行交流互动,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基于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社会实践互动的方式,从而将学生引向书本之外,通过真实的户外实践,发展学生的知识应用技能⑤。如在学习《服务社会》这节教学课程中,本节课程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社会服务意识,促使学生可以积极的奉献社会,为此在课程教学结束后,教师就可以利用节假日期间,组织学生开展一场真实的社会实践互动活动,如让学生到敬老院中慰问服务,让学生身体力行,去帮助敬老院中的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给予他们带来更多的快乐陪伴。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一定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加深对社会服务的认知和体会。
总结
伴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道德与法治课在初中阶段教育中的重要性越发凸显,而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有利于调节师生关系、启迪学生的智慧生成。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对互动式教学模式做出更加多样的探索研究,从而在多样的互动中,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注释】
① 王亮. 关于互动式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 高考,2020(25):30+32.
② 牛晓艳. 简析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 考试周刊,2020(56):113-114.
③ 丁裕忠.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06):20.
④ 马国军.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中),2019(03):157.
⑤ 黎海祥. 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 中学教学参考,2019(07):56-57.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翠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