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大效应壮大集体经济
四川省筠连县是典型的贫困山区县,村集体经济一度十分薄弱。近年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和中央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要求,筠连县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对县域广大农村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自然和基础条件等进行精准摸底研判,全域规划布局,积极劈源头注活水,抓配套强支撑,建机制促规范,走出了一条适应贫困山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路子。2016年,全县243个行政村有集体经济的村增加到148个,其中5万元以上村达65个(其中11个贫困村集体收益达到了19.7万元),一举扭转了村级组织靠财政拨款维持运转、靠跑要资金服务群众的被动局面,村级组织的整体功能显著提升,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不断夯实。
政策叠加效应 强化要素保障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须刚性措施、聚合资源,撬动各方力量,凝聚發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强大合力。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将省市县配套的贫困村扶持周转金、新村建设资金、党建示范群建设资金等打捆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重点扶持61个贫困村、95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目前累计投入资金2680万元。二是给予宽松土地政策,将可用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5-10%优先用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支持村集体参与土地整理、农田水利等工程建设,新增耕地交由村集体管护和使用,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通过出让、租赁、作价出资、转让等方式流转,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三是实行税费减免优化服务,对村办企业、村集体合作社等,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给予相应税费减免,并在工商、发改等部门开通审批、办证“绿色通道”优先给予办理,2016年,全县先后给予集体经济发展实体减免税费68万余元、优先办件416件次。四是撬动金融支持,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对符合条件的集体项目,通过简化程序手续、利率优惠等给予支持,助力集体经济发展。2016年,全县通过“好牛贷”、“好茶贷”等创新贷款项目,先后为69个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贷款2160万元。
模式引领效应 探索创收路径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须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筠连县紧扣全县各村实际,探索形成8种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一是龙头企业带动模式。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引导龙头企业蓝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合作社、村集体和农户共同合作建设青蒿、漆树、竹子产业基地,并按比例进行收益分配。目前三大产业覆盖全县17个乡镇142个行政村,其中带动贫困村31个、贫困户4561户,三个产业全部投产后,每年可为全县村集体创收1600余万元。二是集体股份分红模式。采取集体资产量化为集体股权,财政支农投入形成的资产折算为股份,以入股企业经营、购买资产和投资的方式获得股份分红;地域相邻的村以股份合作的方式抱团发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筠连镇五凤村、高坎乡大地村、高坪乡先锋村等采取财政收益资金量化为农户股权和集体股权,每年实现集体收益2万元以上。三是盘活集体资产模式。对村集体所有的关闭企业、闲置房屋和校舍、机械设备以及水利水电工程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设备、场(土)地等集体资产,通过发包、租赁、参股、联营、合资、合作等方式加以开发利用,增加集体收入。沐爱镇尧坝村、大雪山镇五河村等采取此模式每年实现集体收益5万元以上。四是开发集体资源模式。对无偿占用、低价发包的村集体林场、水面、耕地及未分到户的荒山、荒坡、田边、村边等集体空闲地通过自主经营或公开竞标的方式转让、出租,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利用率,增加集体收入;鼓励村集体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村庄整治和河道疏浚等,开发利用集体水土资源,增加集体收入。筠连镇五凤村、双腾镇两河村等利用集体荒山、荒坡、水土等空闲地发展多种经营,每年实现集体收益1万余元。五是推进土地经营模式。通过土地流转、整理、经营,提高土地效益;在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的基础上引入现代农业项目,统一对外发包,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效益。筠连镇燎原村、维新镇自由村等通过土地置换提高效益,燎原村实现集体收益1700余万元、自由村实现集体收益130余万元。六是兴办经济实体模式。村集体发挥自身优势,充分运用各种有利条件,积极创造和把握机遇,发展市场竞争小、风险弱的农业企业,兴办种养殖型、加工增值型等各类经济实体,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腾达镇春风村兴办茶厂2016年集体收益突破40万元,双腾镇大兴村整合涉农资金100多万元,改造升级“神羊洞”旅游景点,建立村级集体企业,每年实现收益10余万元。七是发展物业经济模式。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兴办专业市场、标准厂房、商业门面、农家乐经营点、仓储中心等物业项目,通过自主经营、发包经营、联合经营等形式,发展物业经济;在城镇、人口集聚区或工业集中区异地购置商品房、写字楼、门面房等经营性固定资产,通过异地置业,增加集体收入。腾达镇冒水村、巡司镇红星村等兴办商业门面、仓储中心等物业项目,每年实现集体收益4万元以上。八是探索服务创收模式。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开展招商引资和企业招工服务,为村民提供农资供应、农产品购销、科技指导服务,开展家政、环卫、养老、商贸、道路养护、绿化管护等服务和金融、保险、广电、通信代理服务等,增加集体收入。塘坝乡幸福村、筠连镇红权村、巡司镇巡司村等通过承建农建项目、提供农产品购销、环卫管护、餐饮等服务,每年实现集体收益8万元以上,其中巡司村年收益达20万元。
机制激励效应 坚持联动推进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必须健全机制,协调各方力量,整体联动,激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内在动力。一是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县委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项打基础强基层的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建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联席会议制度,始终坚持上下联动、协调推进,定期召开由联系乡镇的县领导、乡镇和村负责同志组成的联席会议,听取集体经济工作推进汇报、集中研究重点难点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措施办法。二是建立责任倒逼机制。每名县级领导干部、每个县级部门分别确定1个贫困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作为联系点,并将村集体经济发展任务与联系县领导、乡镇和村进行捆绑考核,做到任务未完成,联系不脱钩,切实压紧压实县乡村三级干部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倒逼机制。三是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完善村干部业绩考核激励制度,允许将当年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新增部分的20%作为村干部和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的工作报酬;定期表彰一批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明显的村、村干部和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对发展较快、成效明显的村,给予5000元-5万元的奖补。四是建立管理运行机制。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审计“三三制”制度,分三年全域完成集体经济责任审计,推进村级集体经济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三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对村“三资”的监管职能,严防集体资产流失、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