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方式探究
一、引言
众所周知,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关键组成部分和语言输入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阅读,初中学生能够获得有效的语言输入,提高语言输出能力.同时,在阅读过程中也可以进一步巩固与拓展自己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培养语感,提高思维能力,促进听、说和写的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就再三提及:“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简单的故事”“能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并且,课标除了教材之外,也对课外阅读的阅读量提出了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的明确要求(教育部,2011)。
虽然各地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了英语课外阅读的要求和目标,然而一些初中学校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系统又规范的英语课外阅读课程体系。因此,如何落实课标,设计新颖别致的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活动,形成科学规范的课外阅读教学方式仍是一个亟需解决的课题。
二、目的和意义
理论上,阅读是一种相对个体的体验活动,但是在成功的课外英语阅读活动中,教师扮演着可或缺的角色(Day Bamfold,1998)。学生良好阅读能力的造就,不仅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篇章背景,总结文章的主要思想,理解作者的意图和心声,贴近教材和生活的契合度,还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摈弃传统的陈旧阅读教学方式,逐步转移到以培育学生的阅读素养为基础,以引导学生养成优异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为根本的新型阅读教学方式上来。
三、设计和探究
毋庸置疑,课外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需要立足学生现有的英语认知能力和遵循科学的语言学习规则。学习策略的典型代表——元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行之有效的监控策略。在其协助下,学生可以削弱个体学习活动中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性、冲动性与盲目性,更好地规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并自我诊断学习效果。基于元认知策略的计划、监控、评价等策略,笔者认为,教师应从初中生认知发展的规律以及心理特点出发,设计一些符合其语言能力的课外英语阅读教学指导活动。在读前引导简单、有趣的活动,读中监控连贯、丰富的活动,读后评估开放、灵活的活动,以成功达到英语课外阅读的有效目标。
笔者所在的英语备课组根据所授学生英语水平,选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黑布林英语阅读》“初二辑”作为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材料。这套读物兼具可读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多样性,贴近学生生活且图文并茂,配有MP3故事和听力练习录音,较符合中学生英语能力和阅读的实际需求。
初中二年级,正处于英语学习承上启下的阶段,教师可根据自身的课时情况,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目标。根据元认知策略,笔者把课外阅读活动设计为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阶段,针对每个阶段有不同的语言任务侧重和实践活动操作。
1.读前活动——Reading within the text。读前活动一般包含激活背景、导入主题、介绍任务、刺激兴趣、语言和策略的准备。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读前活动的侧重点,笔者设计了读前活动任务单,如表2所示。
任务1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作品的标题和封面来预测书的主题和内容。事实上,无论学生的预测是否正确或合乎常理,比起让学生毫无目的地、头脑空白地被动阅读,此任务无疑巧妙地赋予学生的阅读更鲜明的前瞻性和目的性。任务2和任务3分别要求学生扫读作品的章节以及角色,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熟悉情节和核心人物,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和好奇心。任务4有助于学生预习书中的一些高频和重点词汇(可根据图片或上下文推测、也可查阅)。 关注学生对课外词汇的学习与掌握,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有效词汇量,而且有利于降低他们后续阅读的难度。任务5则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小说作者的生平、文学地位、主要思想、代表作品以及文学影响,从而深层次体会它们对小说本身写作风格和主题的影响。如《黑布林英语阅读》初二辑 Little Women《小妇人》,教师帮助学生激活小说与之相关的美国南北战争的时代背景知识,有利于学生体会战争对普通家庭生活的冲击,进而帮助他们在后续阅读中进一步检索和分析时代背景对作品各方面的影响。
2.读中活动——Reading between the lines。毫无疑问,多种阅读能力的培育主要是依靠读中活动来实现的。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读中活动的侧重点,笔者设计了读中活动任务单,如表3所示。
任务1和任务2教师设置一些扩展原有作品文本及对话的判断题、文章细节题、事实推论题、作者意图题等来督促学生进行语篇分析,要求他们通過文本阅读来寻找、定位、分析、识别、论证来回答或指出所给陈述是否合理并加以指正。在这个过程里,教师指引学生合理应用多种阅读策略(细读、速读、略读、扫读、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等)来提高阅读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任务3要求学生在熟悉文章框架的基础上画制思维导图,有助于他们理清纷杂无序的人物关系、主要事件、情节脉络等。任务4则是教师抽丝剥茧式地帮助学生揭露作品中隐含的主题以及作品中的具体象征意义,加深与读者阅读的共鸣,为降低难度,可采用缺词填空的样式。任务5则意在帮助学生发展构建知识和剖析洞悉的思维能力。如《黑布林英语阅读》初二辑 The Anti- bully Squad《反恶霸小分队》,教师在分析作者来自多元文化家庭背景的基础上,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性思考、交流一些开放性问题,比如“校园欺凌”是否只局限于行为?从而真正实现促进学生语言知识掌握与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机结合。
3.读后活动——Reading beyond the text。读后阶段,作为读中阶段的延伸和拓展,更侧重于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应用与综合。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读后活动的侧重点,笔者设计了读后活动任务单,如表4所示。
任务1要求学生把一些故意打乱的作品重要事件重新整理,学生回忆作品的情节,完成排序。任务2鼓励学生在对课文内容进一步归纳的基础上,以复述的话题为中心、围绕作者观点、态度、不同角色口气,灵活地谈论。任务3集趣味性、体验性,贴近生活于一体,即教师改编、简写作品、经典对话、采访、旁白、喜闻乐见的镜头或片段后,邀请学生大胆进行声色并茂的角色扮演。任务4教师就作品折射的话题,鼓励学生将所阅读的知识整合并与自己的经历联系起来开展口语交际、同伴或小组讨论、争辩活动, 既分析了问题也解决了问题。任务5则利用阅读作品的现有语境,鼓励学生开展能力所及的写作活动。如,《黑布林英语阅读》初二辑 Alice's Adventure in Wonderland《爱丽丝漫游仙境》,可让学生采用缩写、改写、续写、短文听写、编成完形填空等多种方式来以读促写,促进写作能力的长足进步。
四、结语
总之,如何设计既符合中学生的交际需求和认知发展水平,又有助于培养他们自学能力和阅读的主动性以及批判思维能力等以阅读素养为基础的课外阅读教学活动与方式,是目前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仅仅需要我们一线教师科学、细致、因地制宜地带领学生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课外阅读实践,更需要的是师生持之以恒的耐力与百折不挠的坚持。
参考文献:
[1]Day R R,Bamfold J. Extensive Reading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2]Krashen S 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2.
[3]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吕秋萍.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初衷英语阅读教学活动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2):49-53.
[5]文秋芳.英语学习成功之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杨晓华,江苏省常熟市锦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