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满族文化与金源文化的关系研究
孙莹莹
【摘要】金源文化是由女真人及其后继者满族共同创造的一一脉相传的民族文化,满族文化充分的融合了东北各民族文化形成的一个民族共同体,而金源女真文化是文化渊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支主流,二者之间存在着族源意义上的渊源关系,特别是金源女真文化在许多方面都对满族人带来了较大的影响,而清中期的满族京旗文化也对金源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满族文化;金源文化;京旗文化;影响
一、满族承袭了金源文化的传统
(一)语言文字。女真文主要是依照汉人的楷字创造而成,包括女真大字和女真小字。在金灭亡后,女真语言在东北地区的女真人中仍然继续使用,一直使用到明英宗正统年间,因女真文较为繁琐,书写不便,使用者越来越少并逐渐被废弃不用。满文是1599年努尔哈赤创立的,在皇太极于1632年在满文基础上创制了新满文。如果从文字本体来看,女真文与满文完全不同,看不出二者之间存在什么联系。但在满语的主体部分,沿用了女真语。即满语词汇中大概70%的读音和女真语保持完全一致,从这一点来看,可以说女真语是满语的祖语。
(二)姓氏。一个民族的姓氏,就是该民族家族系统的称号。满族姓氏主要形成于氏族社会,最初是表示血缘关系的称谓,称为哈拉,在最初一个哈拉即是一个穆昆,在人口不断繁衍过程中,每个氏族又分开成为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氏族,这样同一个哈拉就出现了同属于一个哈拉的数个穆昆,但一个穆昆则只能属于一个哈拉。在氏族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哈拉穆昆也在不断演变,在原来同一个哈拉穆昆内派生出了两个以上的哈拉,随着哈拉的不断增多,形成了众多的哈拉(姓氏)。满族有六百多个姓氏之多,在辽金时期女真人文字记载的姓氏均与满族氏族相合,因此有满族主要姓氏源于金代女真人的说法。金代女真人姓氏多为满族所沿用,特别中满族八大姓中的关、马、富、那、郎、赫等原来就是金代女真的姓氏。
(三)信仰萨满教。在东北女真族信仰萨满教,那是萨满教在我国东北地区较为流行,在现在为止,在东北一些民族中仍然保留着萨满神图、神服和神器等。萨满即“巫”的意思。在女真人早期对萨满教非常重视,认为是萨满是人与神之间起到沟通的代言者,能够为人驱邪治病和祈福消灾,在女真人中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并对当时女真族社会生活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在女真族发展过程中,无论是解决部落纷争,还是为人治病及代人求子等都离不开萨满教。满族继承了萨满信仰体系,并对其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在满族建立八旗制度后,满族萨满有了宫廷萨满和民间萨满之分,在乾隆年间制定了祭神祭天典礼对宫廷萨满教进行了规范。在崇德元年禁止官民设立堂子而使民间萨满教受到打击,但萨满文化并没有因此灭绝,一些旧有的萨满祭祀形式的活动仍然存在。萨满作为特殊的侍神者,负责沟通人与神的关系,传达神的意志,在祭祀活动了萨满具有一套十分完整的程序。在满族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对萨满教的信仰开始减弱,到了清末,只有少数地区还会利用跳神的方式来祭祀祖先或是治病驱灾。
二、满族京旗文化对金源文化的影响
“京旗文化”带有浓厚京城特色的满族文化,是满族与汉族文化、东北与中原文化互相交融的产物。京旗文化也是一种移民文化。清朝实施“八旗制度”,并在乾隆统治初期,这种制度的弊端开始显现出来,因此乾隆听取了当时大臣们的建议,将京城的八旗闲散移民到东北(吉林省北)屯垦戍边。经过确定移驻区、划拨土地、建造房屋、挖掘井泉及打造农具等一些的准备工作后,前后几次将3000多户京旗移民移驻在了拉林和阿勒楚喀地区,这些京旗移民保留了京城生活习惯,加之本身具有的满族文化,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京旗文化。京旗文化和金源文化不是两个各自孤立的文化体,它们之间存在着根深蒂固的血肉关系。
(一)京旗文化提升了金源文化的地位。金朝灭亡以后,金源故地就不再有金朝初期的盛世繁荣的景象。元朝和明朝曾设立行政管理机构管辖这一地区。尽管如此,金源故地的社会发展仍然陷入一种历史的倒退中。社会组织退回到了金建国前的部族状态,女真各部生产和生活方式回到了当初逐水草为居,以射猎为业的渔猎经济状态,许多地方出现了地旷人稀、耕地荒芜的景象。金源文化在元、明两朝进入了它的中衰和萧条时期。清代京旗文化的出现是金源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使得金源文化在经历了元、明的萧条后再次兴隆。为了适应对京旗屯垦移民进行管理的需要,清政府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从而提升了金源故地在东北地区的政治地位。金源地区垦荒面积不断扩大,关内移民数量逐年增长,经过各族人民共同开发,使得金源地区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得以迅速发展,又一次出现了社会繁荣的局面。
(二)京旗移民文化丰富了金源文化的内容。京旗文化二百多年来的历史发展还给金源文化留下了丰富的具有“京旗”特色的文化遗存。日前在苏拉满洲移民后裔家中,就存有家史资料如谱书、谱单、谙图、诰命军功牌等,具有民族特色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目前还发现了同京旗移民有关的遗址和古建筑、石刻、碑碣等。其中有些遗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兼具,非常珍贵。
三、结束语
女真人的骑射习惯、礼俗、艺术以及衣食住行等方面也都深深影响着满族人。京旗文化又为金源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京旗文化和金源文化在融合和碰撞产生出了独具特色的民俗,带有浓厚的京城生活痕迹。满族的旗袍仍然被年轻妇女所青睐。在农村的老年妇女中,穿左大襟布衫,千层底纳帮布鞋的较多。满族的传统饮食习惯比较浓厚。豆汁、粘豆包、粘面饼子、豆面卷子、粘糕、甜饼子、瓤肠、火锅、大酱、酸菜以及酸菜粉条炖猪肉、四个压桌碟等依然深受当地人的喜爱。此外,在民俗(育儿、婚事、丧葬)和宗教信仰民俗(萨满跳神、祭祖)等方面也表现出与关外满族有所不同,具有独特的京旗民俗,并融入金源文化,成为金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吕竟成.金上京遗址调查报告[J].黑龙江史志,2013-06-08.
[2]李秀莲.关于金源文化分期问题初探[J].北方文物,2006-05-20.
[3]贾清妍,汪淑双.龙江满族文化研究述评[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