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组学习的《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陈要男
摘要:《李凭箜篌引》作为李贺诗歌的代表作,意象跳跃、意境诡谲,理解起来有些难度。为了提高学生鉴赏李贺诗歌的水平,文章以《李凭箜篌引》为例,采用自读、讨论、表达、吟诵等小組学习方式,完成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鉴赏水平
一、设计意图
《李凭箜篌引》一诗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该单元提示为“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意在诵读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诗境和情感。诗鬼李贺的诗歌想象丰富、立意新奇、用词瑰丽。《李凭箜篌引》作为李贺诗歌的代表作,具有意象跳跃、意境诡谲的特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因此,教师可以从单元提示入手,通过诵读走进诗歌,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自读、讨论、表达、吟诵的方式,完成诗句的赏析。
二、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脚特点,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通过小组合作,多角度鉴赏诗句。
(3)知人论世,探究李贺诗风形成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引出诗歌
听音识句:教师播放箫、羌笛、琵琶、箜篌四种乐器演奏的乐曲选段,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文学作品中对应的语句描写,从而引出诗歌——《李凭箜篌引》。
2.初读感知,因声求气
(1)自由诵读,正音、正字。
(2)参照课后的“探究与讨论”第一题:此诗四次换韵,且句句用韵,可见其韵脚之密,节奏之快,让学生找出诗歌的韵脚,体会用韵的特点。
这首诗歌的韵脚为流、篌、笑、皇、雨、舞、兔。
韵脚分析:/ou/韵平声、韵悠长,/ao/韵仄声、短暂、语调坚定,/ang/韵平声、语调稍显激昂,/u/韵仄声、语调短促。整首诗歌语调变化节奏明快。除此之外,还要关注句内节奏和重音。
(3)学生示范朗读。(配乐)
(4)视频朗读。(营造氛围)
3.置身诗境,吟咏诗韵
(1)给学生设疑。
现实生活中,描摹和再现各种声音向来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难题。要把这种“无形无影,无色无嗅,转瞬即逝”的声音用文字生动、精妙地表达出来,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高深的艺术修养是不可能的。正所谓:有穷智极力所不能到者,犹自然造化之声也。那么李凭的箜篌曲是一段怎样的音乐?李贺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
(2)小组活动。
让学生从演奏效果、写作手法、诵读方法等角度赏析诗句,具体如下表所示。
(3)活动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李贺诗歌的独特魅力,即音韵的起伏、意象的诡异、用词的新奇,这些足以彰显诗鬼李贺独特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力。
4.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1)给学生设疑。
在这首诗歌中用了很多冷色调的词语,如啼、愁、碎、泣、寒等,作者为何钟情于这些灰色冷清、凄寒感伤的词汇?亦或说作者为何钟情于诡异瑰怪的意象?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知人论世。
李贺,字长吉,是中唐独树一帜的诗人。他是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奈何到他这一代时同皇族的关系已经极为疏远。李贺七岁便会作诗,被称为神童,李贺的天赋和诗才深受韩愈等文学家的赞赏。因为当时避父讳(父亲李晋肃,“晋”与“进”谐音),李贺被迫不能举进士,仕进之路就这样被一个荒唐的借口堵塞了。他一生只担任过三年的九品微官奉礼郎,掌管已故国君牌位,低微、清冷的职位让悲愤、无聊的李贺最终以病辞官,27岁因病卒世。
(2)小组活动。
学生交流讨论,自由作答。
(3)教师总结。
李贺这位年少成名、志在天下的大诗人,曾有过“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凌云壮志,也曾有过“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的无限豪情,但是面对现实的种种经历,他也只能发出“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的悲慨。李贺的一生是苦闷的,皇族出身、年少成名、志在天下的自负与希冀,冷酷现实层层重压下的痛苦与绝望,两者奇妙地交织在一起,从而形成李贺独特的鬼诗风格。
(4)尝试背诵。
5.课后作业,对比技法
清人方扶南把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相提并论,推许为“皆摹写声音至文”,并说白诗足以“移人”,韩诗足以“惊人”,李诗足以“泣鬼”。尝试在阅读这三篇作品后,比较它们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参考文献:
[1]刘蕙嫣.音乐情感两相宜: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J].中学语文,2016(10).
[2]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