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难点及对策

    陈树强 柯敏

    摘要: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但随着畜禽养殖量的不断扩大,畜禽污染也愈发严重。本文对黄梅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难点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黄梅县;畜禽养殖污染;对策

    中图分类号:S8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5)08-0058-02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黄梅县的畜牧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量也日益俱增,虽然黄梅县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减排措施,但畜牧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依旧突出,污染治理的任务依然艰巨。如何有效整治畜禽养殖污染,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地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

    1 黄梅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难点

    (1)养殖户的环保意识不强。大部分畜禽养殖户文化素质偏低,平时只注重养殖增收,环保意识普遍不强,对养殖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认识不足。

    (2)养殖场的管理水平落后。大部分养殖场管理缺乏科学性,畜禽养殖过程中畜禽粪便乱堆乱倒,甚至直接排向田间、河道、塘堰或山脚的现象屡有发生;沼渣运输沿路散落,动物尸体乱丢乱弃等问题在部分乡镇依然存在,不仅直接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随畜禽粪尿排入环境中的兽药、消毒液以及添加剂中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还对农村地下水质构成了潜在危害。

    (3)排泄物综合利用率不高。据不完全统计,黄梅县2014年末生猪出栏75万头,家禽出笼2 300万羽,牛羊出栏近3万只,奶牛存栏3 500头,年产干粪可达55万t以上,年产污水可达300万t以上,而部分养殖场却因陋就简,没有配备污染处理设施,部分养殖场建设了沼气处理设施,但随着现代农业由传统使用有机肥向大量使用化学肥料的转变,大多发酵后的沼渣、沼液利用率低,成为严重的环境污染物。

    (4)污染治理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的投入是治理养殖污染的关键。由于畜禽养殖业利润不高,加之近年来生猪市场行情波动较大,许多养殖户出现了严重的亏损,为实现利用的最大化,养殖业主主动投资实施污染治理的不多,等、靠、望的现象比较普遍,“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一时还难以落实。

    (5)各部门间配合有待加强。随着国家对农村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一系列防污治污的政策、标准、技术规范相继出台,但要想完全落实到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且畜牧、农业、环保等多个职能部门在治污的职能分工上往往产生重叠,也导致了管理和审批上的错位和缺位,亦给养殖场违规建设和无序排放提供了空间,增加了污染防治难度。

    2 对策措施

    2.1 加强宣传,增强意识

    一是要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加大对畜禽养殖业发展布局规划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对整治畜禽养殖污染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企业自律,群众监督的防污治污新机制,营造全社会整治畜禽养殖污染的良好氛围。二是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技术讲座、专题培训等方式,对畜禽养殖业主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治污能力。三是对乡镇村干部开展忧患意识教育,使之能清醒地认识到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实施污染治理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全面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2.2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当前,畜禽养殖无序发展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各级政府要依照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原则,组织各职能部门对全县的畜禽养殖产业进行总体规划,对区域性畜禽养殖污染情况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以便形成乡镇易操作,部门易把关的可操作性规划。同时,大力优化整合畜禽分散养殖场,因地制宜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引导养殖户合理选址,在确保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前提下,科学调整养殖结构,确定养殖规模,打造循环产业链。

    2.3 分类指导,科学整治

    一是加快实用技术推广。各级政府要因地制宜,加快秸秆养畜、种草养畜和废弃物还田、沼气池发酵、制造有机肥等实用技术模式推广,逐步在沿江沿湖地区建立起“猪-沼-鱼”、“鸭-鱼”,在北部山区建立起“猪-沼-茶(果、林)”,在南部平原地区建立起“猪-沼-菜(棉)”,在东部和西部丘陵地区建立起“秸秆-奶牛(肉牛)-沼气-粮食(杂果)”五大立体生态养殖模式。二是严格实行科学管理。每年除按规定完成上级政府制定的减排任务外,着力抓好2~3个示范点,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上台阶。三是全面实施清洁养殖。养殖过程中要严控国家禁用的抗生素、激素、合成驱虫药等滥用,切实提高饲料利用率,从而降低排泄物中氮、磷、重金属等环境的污染。四是大力推行干清粪工艺。采取“雨污分离、干湿分类、粪尿分离”等手段消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五是加强无害化处理工作。加大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的投入,也是减少污染,保证人畜健康的重要一环。六是加强排泄物运输管理。畜禽排泄物在运输过程中,必须采取防渗漏、放散落等措施,并妥善处理运输工具清洗废水。七是加强养殖场环境整治。严格要求养殖场对畜禽圈舍、运动场、排污沟以及沼气池加强管理,防治溢流、渗漏、臭味等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加强养殖场绿化建设,尽量美化场区环境,净化空气质量,实现清洁养殖。

    2.4 整合资源,加大投入

    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中,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形成政府引导、项目支撑、招商引资、业主适当出资、金融扶持、政府补贴等多渠道融资投资机制。建议各级政府及时出台中小规模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以奖代补”政策,对治理效果显著的场(户)给予一定的奖励,以调动养殖业主治理污染的积极性。金融担保部门应积极提供金融担保,积极解决养殖业主的资金问题。

    2.5 严格审批,加强监管

    畜牧兽医部门要按照《畜牧法》、《畜禽养殖污染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指导本地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新(改、扩)建畜禽养殖场,在符合产业布局的前提下,其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设计、同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环保部门应对本地区畜禽养殖污染工作统一监管,建立养殖场污染物排放台账和排污制度,采取联合监督、专项监督和日常监督等多种方式,切实加大畜禽养殖场环保执法力度。各级政府应建立责任考评体系,将考评制度列入政府年终目标考核内容,目标考核机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定期通报,严格奖惩,从源头上对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进行严控把关,促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