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偏差理论的历史与社会课堂学教策略

    徐峥

    摘要:基于认知偏差理论而设计的课堂学教策略,可以为探索实现课堂中的“学为中心”提供借鉴。文章以中学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为例,具体阐述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投射效应对学教的影响及应采取的举措。

    关键词:认知偏差理论;历史与社会;学为中心;学教策略

    认知偏差是指人们根据表象或误差信息而作做出判断,从而出现判断本身与判断对象实际情况不相符合。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人际交往中,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亦是如此。因此,以认知偏差理论为切口,可以较为准确地分析学情,并以此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高质量的学习,为探索实现课堂中的“学为中心”提供借鉴。

    一、认知偏差的表现形式及其影响

    基于认知偏差理论的学教策略设计的前提,是对认知偏差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形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1.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及其影响

    首因效应是指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对方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首因效应会强化课堂导入环节的作用。课堂导入的成败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对整节课的推进起到重要影响。而近因效应则与首因效应恰好相反,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近因效应会放大过渡环节的影响。教学环节衔接是否得当,将关乎前后环节知识的巩固和学习状况,尤其对重、难点知识的学习起到显著的影响。

    2.晕轮效应、刻板效应及其影响

    晕轮效应是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课堂中,晕轮效应会放大某一教学环节或细节的作用,尤其是过渡环节和课堂拓展环节的处理,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环节及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刻板效应是指个人受社会影响而对某些人或事持稳定不变的看法。刻板效应对于课堂教学的影响应该一分为二来看。从积极方面来看,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对近似的信息进行的整理和判断可以直接按照已经形成的固定看法而得出结论,这就简化了认知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从消极方面来看,刻板效应夸大了知识点之间的相似性,导致学生受相似概念的影响,陷入思维定势,给学习带来干扰。

    3.投射效应及其影响

    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度人,无意中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投射效应在课堂教学中所呈现的方式是多样的。例如,情感投射。教师认为选取这样的案例和教学手段是自己感兴趣的,学生一定也会感兴趣;愿望投射,教师把自己的愿望当成学生的需要,教师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会采取一些不符合学情的教学手段,但最终事与愿违。

    二、反转认知偏差的课堂学教策略

    1.直面首因、近因,巧设导入衔接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强化了课堂导入和课堂衔接部分的作用。直面这两者的影响,教师应该注重课堂导入和课堂衔接的设计。

    (1)课堂定调,起从导入。

    案例1: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众多的河湖”框题。

    师:最近杭州出现了这样的一条广告标语:观西湖美景,赏钱江大潮。这说的是杭州的什么景点?

    生:是西湖和钱塘江。

    师:杭州因钱塘江而孕育,因西湖而闻名于世。其实世界上还有许多著名的河流和湖泊,造福于一方黎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众多的河湖”。

    课堂导入对整节课的重要影响正是首因效应在教学中的体现。案例1中以学生熟知的广告语导入,遵循了从已知到未知的逻辑,同时又渗透出河流与湖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这一学习主题,从而为整节课定好了基调。课堂导入的设计应与课堂基调一致,为本节课的落脚点服务。

    (2)固重破难,妙于衔接。

    案例2: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富庶的四川盆地”框题。

    师:遭遇“渝囧”的老师大半年体重就减少了几十斤。(教师展示当年消瘦的照片。)

    学生一片笑声,情绪高涨。

    师:我很后悔当初选择这里。我的重庆室友安慰我:四川盆地是西部大开发的先行区、核心区、桥头堡,这里拥有发展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拥有令人羡慕的精神生活。

    教学活动:破囧之旅——西部大开发。根据四川盆地的自然条件分析如何发展这里的经济和生活,分为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精神生活四个小组展开讨论。

    掌握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是区域地理学习的基础,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关联性是区域地理学习的重点。案例2中以小组讨论来巩固重点,但是在活动之前的衔接环节教师进行了充分的铺垫,设置了从“渝囧”到“破囧”的情境,充分激发了学习兴趣。注重衔接环节的设计将为重、难点知识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这就是近因效应发挥影响的体现。

    2.助力晕輪、刻板,精在张弛有度

    晕轮效应会放大细节的积极或消极作用,而刻板效应既能简化学习,又会固化思维。由此可见,晕轮效应、刻板效应的作用有利有弊,能否恰当应用将起到关键作用。

    (1)难点破于精刃。

    案例3: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逐水草而居”框题。

    教具:白板——画有非洲轮廓图和多色的磁铁。

    不同颜色的磁铁代表不同的气候类型,学生根据非洲气候分布图摆放磁铁的位置。

    师:马赛人的迁徙有规律吗?这是由什么决定的?

    生1:因为这里是热带草原气候。这里……(学生语塞。)

    师:你拿着这块白板来和大家讲。

    生1:每年5月至10月,赤道以北的草原区是雨季,草木茂盛(将绿色磁铁贴在赤道以北);赤道以南的草原区是旱季,草木枯黄(将黄色磁铁贴在赤道以南),所以这时就在北半球的热带草原区放牧,其余时间则相反。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存在时空交织变化,是这节课的难点。案例3中生1的回答从“一时语塞”到“豁然开朗”的转变是因为借助了教具——白板和磁铁。因为白板和磁铁将时空变化的抽象转变成了直观的演示,难点自然突破。这是发挥晕轮效应积极作用的体现,凸显教具这一细节的作用,进而辐射全课的学习。可见助力晕轮效应要抓准发挥的位置,注重以细节带动整体的成功。

    (2)高效始于逻辑。

    案例4: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垂直的生计”框题。

    师:视频中说“面对这些挑战,想活下去已经很难了,兴旺更是不可能”。那么如果在这里生活,需要克服哪些难题?

    生:空气稀薄、寒冷、狂风、食物缺乏。

    师:(展示印加帝国的资料)这里曾经有过一个强大的印加帝国,说明印加人的生存能力肯定很强。你们想不想和他们比一比?

    教學活动:生存大PK——××中学VS印加帝国。

    活动规则:(1)只能采取与印加人所处时代相匹配的措施;(2)生存方案要求在学案上详细记载各项举措,并写出相应解决的生存难题。

    区域人文环境学习大多以平行结构展开,学生对于这一常见的学习方式往往能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式。虽然简化了思维过程,但是不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案例4中“生存大PK”活动设定了相关规则,能使学生置身情境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重组了区域内人文环境的体系,建立了一个有利于学生分析其内在联系的新体系。但是,思维模式依然遵循了传统,有利于学生借助过去的思维来解决问题。这便是发挥了刻板效应的积极一面,简化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在保持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传统的思维逻辑去解决现实问题,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可能。

    3.反射情感愿望,意在学为中心

    教学中投射效应的实质是教师成为了教学的主角。因此,要想翻转投射效应,就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反射情感与愿望,以做到学为中心。

    (1)主动参与的兴奋剂。

    案例5: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众多的河湖”框题。

    教学活动:根据提示信息,猜出湖泊的名称。(每幅湖泊图片上贴一张笑脸图案,学生猜对后除去笑脸。)

    信息1:湖型狭长弯曲,宛如新月,有“月亮湖”之称。

    信息2:被称为“西伯利亚的蓝眼睛”。

    信息3:世界上容量最大的淡水湖。

    信息4:世界上最深的湖。

    答案:贝加尔湖。

    湖泊部分非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所占教学时间有限,但是以传统讲授法呈现,知识点又难以落实。案例5中教师将类似猜词游戏的形式引入到课堂中,图片上覆盖的笑脸如同是课堂的一针兴奋剂,把学生的兴趣全部激发了出来。在此基础上,随着信息逐个展示,学生主动翻看图册,答案被一个个提前揭晓。变投射于反射的实质就是教师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由学生角度的情感投射于教学设计,以反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高质参与的催化剂。

    案例6: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中华文明的曙光”框题。

    教学活动:解密大闯关。(整节课以解密大闯关新手教程——业余级、职业级、专家级、传奇级为主线。在新手教程中,表现优异的小组可以优先选择闯关的难度。)

    ①每小组以提供的实物图片为依据,回答活动单上的问题,并尽可能推理出更多的信息,将关键词填在学案上。

    ②小组反馈时,需阐明推理的理由,有不同意见的可以举手反驳。

    ③与已知的考古结论越接近,则证明该小组拥有的智慧越多。

    此节课为七年级下册地理部分向历史部分过渡的课时,此时学生对于历史学习有较强的新鲜感。案例6中的“四级划分”放大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同时,此环节又辅以学案及学生互助学习的形式,加强了知识点的落实,培养了学生的思辨意识,保证学生能够高质量地参与课堂。反转投射效应,就是以学生角度激发学习兴趣,辅以恰当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兴趣控制在合适的范围,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质量。

    学为中心,归根结底就是教师要想学生所想,引导学生做学生所做。想学生所想,即要求教师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反转认知偏差,以学情为基点,巧设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衔接环节,选取反射学生情感的教学手段,合理引导课堂稳步前行。在此基础上,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才能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动力,课堂的巧妙设计才能成为高品质学习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张丰.课堂变革:从“对话中心的课堂”到“任务中心的课堂”[J].浙江教学研究,2011(5).

    [2]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