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声音艺术传播核心价值观
孙海苗++杨军++王圣仁++唐训军
【摘要】用声音的艺术,集聚社会正能量,传播核心价值观。“最美人物”系列微广播剧运用受众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展现大量凡人善举,弘扬高尚的道德情操,用好人群体点亮了“道德星空”。“最美人物”系列微剧的探索,进一步拓展了微广播剧传播正能量的价值空间。
【关键词】微剧 核心价值观 传播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构建主流价值观,凝聚社会向心力。在培育、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全国各级党委政府、媒体、民间三架马车并驾齐驱,使“最美人物”不断涌现,“最美现象”蔚然成风,“最美”精神深入人心。而微广播剧(以下简称“微剧”)这一形式,随着“互联网+”的推进,成为呈现“最美人物”的一大特色传播手段,成为新时期媒体传播“最美”精神的成功范例。
近年来,我国广播界借助微剧这一新的广播文艺形式,在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反响。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广播电视集团2015年联合推出的百部微广播剧《最美浙江人》就是代表性作品之一。《最美浙江人》系列微剧每集5分钟左右,声情并茂地再现了100位“最美浙江人”的感人事迹,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最美浙江人》系列微剧在多个互联网平台上播出,仅“FM93交通之声”微信公众号一周的点播量就达到了每部平均8.4万人次,并成功实现了微剧的调频电波覆盖播放、互联网电脑端链接播放、手机客户端推送播放,实现时空留存、听视觉多维呈现等融媒体宣传功能,把微剧正能量宣传的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充分发挥了广播表现人生、反映现实、启迪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
一、微剧传播核心价值观渐成热潮
用广播剧这种文艺形式传播“最美人物”,让“最美人物”成为广播剧的主角,这种探索肇始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台选择2007年全国首届道德模范中的8位和2009年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中的20位,根据他们的事迹先后创作录制了28集广播剧。这些“中国好人”的事迹,通过广播剧的空中舞台走进了人们的心中,再一次感动了中国。根据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部署,这批广播剧还在全国几百家地市级电台播出,实现了节目传播效果的最大化。用微剧讲好“好人”故事,有利于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中央电台微剧的探索,引领带动了各地广播电台用微剧这一融媒体时代的广播剧新品种,传播正能量,唱响好声音的实践。在各级宣传部、文明办的支持下,微剧已经在全国遍地开花,为宣传“好人”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波助澜。
从历届微剧大赛的主题来看,第一届的“畅想未来”、第二届的“美丽中国”、第三届的“中国梦我的梦”,第四届的“欢乐真善美”等,均彰显了微剧在弘扬社会正能量、宣传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
二、“最美人物”系列微剧的创作传播特色
微剧篇幅短、选材精、结构巧、含意深,尤其是结尾常常打破俗套,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令人耳目一新。“最美人物”系列微剧无论从题材的选择、结构的安排,还是故事的叙述,都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实践证明,微剧虽然短小,但艺术含量不低,影响力更是不容小觑。
微剧贵在出新,表现形式、手法、风格必须要多样化。通过放大夸张、制造悬念、突出矛盾,给听众设置自由而广阔的想象空间。所谓水无常态,文无定法。微剧创作也贵在不落俗套,创新出奇。《最美浙江人》系列微剧的创作不仅集纳了浙江全省广播界的精英,更邀请到全国微剧界的众多高手加盟。这些广播人一起激发创新意识,合力打磨精品力作,成就了不少“教科书式”的经典:《中国医生》以小见大,《一家亲》《我有一个好媳妇》的“对比”效果明显,《亏钱不亏本》“剥笋”式的叙述技巧,《血脉相连》《叔叔,您叫什么》的悬念设置,《种桃种梨种春风》的道具运用,《胆小的英雄》的“反差”艺术,《心中的太阳》的时空转换之美,《海浪花》首尾呼应、循环往复的形态之美,《“人”字怎么写》的台词“急转弯”技巧等,在艺术表现力的拓展方面,令人刮目相看。精心、精准、精致、精彩,这些微剧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既有起承转合的浓缩之美,还有主题呈现的“微言大义”。
小人物,大情怀;小故事,大感动;小微剧,大传播。“最美人物”系列微劇的创作传播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平民视角,增强可信度
“最美人物”系列微剧以自然亲切、真实可信的方式,挖掘“最美人物”的闪光点,展现“平民英雄”的亲和力,充分体现人性的光辉,塑造了“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典型人物形象。
2.注重探索创新,增强感染力
创新是微剧发展的最大动力,要通过机制创新、模式创新、表现手法创新,进一步推动微剧的创作和传播。充分发挥“最美人物”系列微剧事实之“真”与艺术之“美”的双重效应,吸引人、感染人。
在“互联网+”环境下,微剧这种短小的声音艺术,不仅可以实现网络与广播电台的同步播出,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移动端等融媒体传播,产生“蝴蝶效应”。传播渠道的创新拓展,不仅扩大了微剧的社会影响,也给微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开拓带来了无限可能。
3.锻炼创作队伍,提升执行力
在“最美人物”系列微剧创作中,通过自编、自导、自演、自制,编剧、导演、配乐、演播、制作等各个环节的成员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团队的聪明智慧和协作精神全面迸发,对新技术、新平台的应用技能普遍提高,从而也为微剧的振兴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最美人物”系列微剧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有专家指出,不少微剧作品都存在“对白满了,剧情弱了,表演白了,音乐平了”的问题。在“最美人物”系列微剧创作上,更要防止产生这类通病。因为从这些“最美人物”的事迹来看,他们美在平凡、美在善良、美在奉献、美在责任、美在瞬间;从题材分类来看,不外乎敬业奉献、孝老爱亲、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等几个方面;从微剧创作的角度来看,题材、主题类似,内容相同、相似,很难写出新意,尤其很难成为精品。容易陷入题材重复、表现手法单调等怪圈,艺术性和感染力也会大打折扣。因为是系列作品,还要防止创作疲沓的问题。有的号称百部之巨,在质量和品位方面难免比较“简约”,甚至粗制滥造,滥竽充数。要防止和避免“四化”,即叙述概念化、人物脸谱化、情节模式化、作品说教化。所以,创作“最美人物”系列的微剧,一定要强调真实性,从创意选材、结构布局、矛盾冲突、演员演播、声效设计、音乐表现等多方面狠下功夫,充分体现语言、声效、音乐等广播“三要素”特点,“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不断提升作品的表现力、感染力和传播力。
四、微剧传播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
1.突出故事选择
微剧人物少、时间短、情节简单,必须截取与“最美人物”相关的一个故事、一个场景甚至一个片段进行“放大”。选取一个独特的视角,从小处入手进行构思和创作,以使剧情显得集中明快。
2.突出结构安排
微剧虽然短小,布局单纯,但仍应该讲究“起承转合”。受时间所限,微剧的结构要讲究一个“巧”字,巧妙地选择切入点,追求结尾的艺术效果,力求出人意料,回味无穷,寓意深刻,充分展现微剧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
3.突出戏剧冲突
矛盾冲突是形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和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段。微剧不可能像传统广播剧那样将剧情缓缓铺开,它需要将戏剧情节以及戏剧冲突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呈现出来。因此,把握好主要矛盾冲突是深入挖掘主题的关键环节。
4.突出人物刻画
展现“最美人物”的鲜明个性,关键是突出人性的闪光点,要运用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对照映衬、环境渲染、独白抒写、旁白补叙等艺术手段,力求人物个性突出,血肉丰满。
5.突出细节展现
用生动丰富的故事细节,去塑造典型人物,让典型人物立起来。以小见大,展现“最美人物”的最美情操,表达深刻的主题思想,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6.突出音效呈现
声音是微剧的唯一呈现手段,音响效果对于微剧的重要性来说是首当其冲的,要通过语言、音乐、音响和谐有效的组合,来烘托气氛、表现剧情、刻画人物、实现时空转换、推动剧情变化。
7.突出工匠精神
微剧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来演绎一个精彩故事,表现一个人物形象,对剧本的文学性、戏剧性,录制的艺术性、技术性有着极高的要求。需要创作者秉承工匠精神,精耕细作,精益求精,更好地传播“最美”精神。
五、结语
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用声音的艺术传播核心价值观,用微剧弘扬“最美人物”正是因势而为。“最美人物”系列微剧的探索意义,进一步拓展了微剧产业传播正能量的价值空间。
微剧是时代的产物,希望更多的广播人把目光投向火热的现实,投向身边的“草根英雄”,创作出更多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微剧作品,更好地传播“最美”精神,让好人善举见于形,感于心,践于行。
参考文献
1.孙树凤:《捕捉典型人物 唱響时代强音》,央广网,http://www.cnr.cn/gbyj/bar/20100319/t20100319_506177879.html.
2.吕卉:《微剧,重磅来袭——微广播剧创作谈》,央广网,http://www.cnr.cn/gbyj/djt/201401/t20140113_514635295.html.
3.关玲:《现实题材广播剧的艺术化表现》,央广网,http://www.cnr.cn/gbyj/yuebao/201406/t20140630_515758725.html.
4.董传亮等主编:《融合,广播的使命》,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6年10月第1版。
5.夏慧庆:《用“最美”人物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听纵横》,2015年第3期。
6.张华:《“微广播剧”+“互联网”弘扬“正能量”——从“北仑好人”系列微广播剧的有效传播说开去》,《视听纵横》,2016年第6期。
(本文系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2016年度学术理论研究项目立项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艺术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6ZGLH018。)
(作者单位:浙江省余姚市广播电视台)
(本文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