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夏莹

    [摘? ?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初中生面对繁杂多样的社会现象,如果缺乏正确的价值引导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片面认识基本社情、国情,就有可能做出错误的价值判断和选择。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学生价值观培育的主阵地,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学生善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和解决问题。文章结合课堂实例,从思辨内容的选择、思辨情境的创设、课堂辩论的开展、思辨试题的训练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思辨能力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思辨能力;道德与法治;价值引领;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 G633.2? ? ? ? [文献标识码]? ? A? ? ? ? [文章编号]? ? 1674-6058(2019)28-0066-02

    价值引领和实践导行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核心理论和价值追求。当前正处于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网络和各种自媒体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多元化的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学生裹挟其中,非常困惑。而且,21世纪的初中生的思想活动日益走向独立性、自主性、多变性和差异性,针对这一现象,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就至关重要。引导学生理性面对不同观点和多元文化,让学生经历两难选择、理念冲突、自主辨析,才能实现价值引领的真正入耳、入脑、入心。

    一、思辨能力的基本内涵

    所谓思辨能力,简言之,就是思考辨析能力。道德与法治学科所要培养的学生的思辨能力是指学生利用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学科知识,学会独立思考、辩证分析,能够从多角度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够准确运用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比较与质疑的思维方法,对具体事物和现实状况做出判断、推理和评价等,从而得出正确结论。那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呢?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做了初步探索。

    二、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

    1.千挑万选——选择思辨内容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必须要有载体,这个载体应该主要源于教材内容,但并不是所有教材内容都适用于思辨题的设计。在教授苏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第15课第一框《机遇与挑战》中,知识目标有很多:1.当今时代的特征;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3.我国经济面临的发展机遇;4.我国经济面临的挑战;5.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措施;6.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而其中最有思辨价值的就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机遇与挑战。所选择恰当的思辨内容要满足三个要求:一是符合教学目标。机遇与挑战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二是具备拓展深度。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或挑战,从各个角度去阐述都有许多内容,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和深度的挖掘。三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机遇与挑战本身是一对反义词,易引发学生思想观念的碰撞,容易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左右为难——创设思辨情境

    思辨过程一般是从问题情境开始的,问题情境造成的困惑是引领和激发思辨的“导火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思辨。在教学“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这一内容时,笔者结合社会热点,创设了正反两个情境。“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17年,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额达7.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8%。‘一带一路倡议让更多国内企业走出去,对外开展合作,形成一批国际知名品牌。”思考: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是机遇还是挑战?学生根据材料和生活经验,回答:是机遇,因为其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引进国外资金和人才;有利于我国更好地走向国际市场;有利于促进我国企业发展;有利于我国发展国际友好关系……教师点拨:那么,“一带一路”只带来了积极影响吗?有没有消极影响呢?此问题对学生的已有认知产生了很大冲击,不少学生面面相觑:“‘一带一路是我国提出的伟大创想,难道还会有消极影响?”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激烈的争论,这一刻他们的思维处于活跃的交锋状态,在激烈的碰撞中,他们对机遇与挑战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最终学生认识到‘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势必会使我国经濟面临更加广泛和激烈的国际竞争,并受到发达国家经济科技优势的制约等。同样,在另一个关于“中美贸易战:核心技术的制约”的材料情境中,引导学生认识到中美贸易摩擦不只带来挑战和风险,同时也会倒逼中国企业走上自主创新的道路,减少核心技术对美国的依赖。学生从中深刻理解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机遇与挑战并存,从而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看待问题。学生具备了思辨能力,他们才能从绝望中看到希望,得意时保持警醒,这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引领具有积极意义。

    3.越辩越明——组织课堂辩论

    道德与法治课价值引领的实现,主要在一个“辩”字,理不辩不清,道不辩不明。把思辨内容融入典型的问题情境中,还必须借助恰当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真正参与进来。无论是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还是小组一言一语的讨论,都不及课堂辩论来得精彩和激烈。通过辩论,在价值冲突的经历中深化理解,在比较鉴别的过程中坚定认识,在反思与追问的循环中养育智慧,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一旦被触发,就会激流奔涌,从而有力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在《机遇与挑战》一框的教学中,笔者采用了辩论教学法。正方学生观点是“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是机遇”;反方学生观点是“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是挑战”。学生在对决中列举了大量的案例,正方引用了“一带一路”、中国首届进出口博览会、G20峰会、中国老百姓可以全球购、出国旅游更便捷等材料有力证明了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而反方从金融危机、中美贸易战、品牌垄断、国际技术壁垒、外来文化腐蚀等角度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双刃剑”的作用。课堂辩论没有胜负和对错,在激烈的观点交锋中,学生自然而然对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提升了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

    4.易混易错——试题思辨训练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发挥考试对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试题评价是检查教与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检测学生能力的有效方式。设计一些渗透思辨思维的试题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引领与促进作用。在《机遇与挑战》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以下辨析题:

    “只要抓住发展的机遇,就能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这种说法正确吗?

    辨析题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既要看到其中的正确观点“顺应经济全球化需要抓住发展机遇”,还要看到除了抓住机遇外,还要迎接挑战;除了国家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外,还需要每个公民努力学习,树立全球意识,培养国际视野。对这一辨析题也可以进行变式训练:“只要迎接挑战,就能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只要国家应对机遇与挑战,就能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只要公民积极行动,就能顺应经济全球化”等等。

    道德与法治课堂要做好价值引领,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条重要路径。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学生学会辩证地思考,才能保持思维独立和思想理智,才能做到辨是非,明事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参? ?考? ?文? ?献? ?]

    [1]? 斯蒂芬·D.布鲁克菲尔德 .批判性思维教与学[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

    [2]? 余党绪.祛魅与祛蔽[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

    (责任编辑? ? 袁? ?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