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活动观视角下初中英语阅读课例研究

    

    【摘要】学习活动观主张通过设计由浅入深的英语语言实践活动把课程内容有机整合起来,综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以一堂初中英语阅读课为例,探讨如何创建真实情景,设计语言输入活动和输出活动,并说明设计目的,旨在为有趣高效的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提供启示。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初中阅读教学;课例研究

    【作者简介】张帆,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活动应贴合学生的生活经历,模拟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语言情境。但是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仍呈现出缺乏真实性的语言活动,词汇语法作为教学重点,而忽略了文本的深度解读,未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有指向性的、有关联的、可展开想象的教学活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这本书强调了英语活动学习观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因此,笔者尝试以新课标中提出的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思想,设计初中英语阅读课,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

    新课标中在阐释英语学习活动观时表明,学习活动观倡导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课堂,在进行某主题语境下的语言输入的基础上,实现对语篇的深度解读。通过解读新课标,从英语学习活动观中可以提取出活动特点、活动层次、活动前提、活动的方式与手段、活动目的、活动过程六大要素。

    二、 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的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本文以新目标人教版初中英语Unit 9 Section B 2b部分的阅读语篇为例,通过描述教学设计及设计说明,阐释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本课例研究包括对语篇的研读、教学目标的设定与活动设计三部分:

    1. 文本分析。

    【What】该阅读文本是“人与自我”主题语境范畴,属于生活与学习主题群下,关于学校生活的电子邮件。该篇章主要由三封电子邮件构成,分别为David想要为即将离开的老师Ms. Steen举办欢送会而发送邮件邀请He Wei和Jake来帮助并参加告别派对的邀请信,以及He Wei接受邀请的回信和Jake拒绝邀请并说明理由的回信。

    【Why】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邀请”,重点谈论如何发出、接受或拒绝邀请。初二学生乐于交际,阅读文本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通过该文本的学习,可以学会如何得体地发出邀请,以及如何礼貌的接受或拒绝邀请。与单元话题相关的写作内容常常是邀请信的写作。该语篇也为写作提供了结构化的语言输入。学生通过分析邮件的内容,提炼写作提纲和模仿语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How】该篇章呈现三封真实的电子邮件,每封邮件都由称呼、正文、结束语及祝福语和署名四部分构成。邀请信明确指出告别会的时间、地点、举办原因以及派对所需的准备工作。回信包括拒绝信和邀請信,包括明确表明是否出席、原因及可为派对做出的帮助三部分。语言简单,贴合实际使用。

    2.教学目标。

    学生在学习完本篇文章后,能够:

    (1)通过阅读获取梳理三封电子邮件的事实性信息,包括发件人、收件人、派对的举办时间及地点,举办原因,拒绝及接受邀请的原因等等。

    (2)分析推断人们在聚会上可以做什么及聚会的准备活动。

    (3)掌握电子邮件的结构和相关单词,以及在邀请、接受邀请和拒绝邀请时的相关单词、短语及句式。

    (4)具备得体并礼貌地发出和答复邀请的能力。

    (5)具备与小组成员配合策划聚会、邀请他人并形成报告的合作能力。

    3. 活动设计。

    (1)基于文本,通过理解性活动,增加事实性知识。

    设计理解性活动就是基于语篇,关注主题意义,设计记忆、了解、分析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的语言输入,是语言知识形成的过程。

    【活动1】根据文章插图和邮箱的格式,猜测文本类型,然后将电子邮件相关的单词与含义进行匹配。

    设计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阅读文本中的图片及邮件箱的格式,引出文本主题。此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看”的技能,并且使学生关注邮件箱的相关表达,包括“reply” “print”“delete”,“forward”和“move to”,同时也可以拓展一些课外的单词,以此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2】快速阅读三封邮件,将发件原因与邮件匹配。

    设计说明:锻炼学生略读和匹配的能力,在检查答案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追问,让学生指出文中的关键单词及句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活动3】 阅读第三封邮件并回答以下问题。

    What kind of party is it?/Who is the party for?/When is the party?/Who did David invite to the party?/What can people do at the party?

    设计说明:锻炼学生的寻读能力。在展示形式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其更生动,例如不罗列问题而是不规则地放置在幻灯片上、挑选关键词设置问题或者为其设置不同的颜色和动画,练习的本质没有变,只是降低了对学生的压迫感,减少枯燥感。

    【活动4】结对活动:讨论邀请函应包括的内容。

    设计说明:在本文基础上,让学生掌握总结概括能力,发散自己的逻辑思维。使学生在发出邀请时掌握要点,进行语言知识及文化意识的双向输入。

    【活动5】阅读第一、二封邮件,了解是谁回复David,接受或拒绝邀请的原因,以及他们可以帮助做哪些准备工作。

    设计说明:在本文基础上,使学生可以掌握寻读能力,总结并提取文本信息。教师可设计表格,将两封邮件的内容进行对比,为总结回信格式做铺垫。

    【活动6】结对活动:讨论回复邀请时,回信应包括的信息。

    设计说明:通读总结本文内容,使学生掌握概括能力,拥有自己的思维逻辑框架。让学生可以在精准明确回复邀请(接受或拒绝邀请)时应掌握的内容重点,进行语言知识及文化意识的双向输入。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回复邀请人时,应表达对其的感激之情。

    (2)深入语篇,通过讨论分析类活动,培养思辨能力。

    设计讨论分析类活动是在理解性活动的基础上,围绕主题意义,进行文本的深入解读,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设计讨论问题如下:

    Whats the “good idea” to bring Ms. Steen to the party without telling her?

    If you cannot come to the party, what else can you do to show your love and thanks to Ms. Steen?

    设计说明:使学生基于文本进行自主探究与思考,为学生提供发散想象力与思维的机会,拓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3)超越语篇,通过迁移创新性活动,促进语言输出

    在理解性活动和讨论类活动的双重基础上组织迁移创新类活动,并且围绕主题意义来架构涵盖应用、评价、创造方面的学习活动,为学生语言输出提供真实环境,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甚至内化为素养。

    【活动1】小组活动:假设你最喜欢的老师这个星期天要离开,为他/她策划一个聚会。以下为帮助学生制订派对计划的问题:

    Why do you want to hold a party for him/her?/When is the best time to have the party?/Where can you have the party?/What kind of food and drinks would you like to serve?/Who will be invited to this party?/What activities will there be at the party?/Do you have new ideas to make the party surprise for your teacher?

    设计说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其创建真实交际沟通的情景。通过小组共同策划聚会,发散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关于食物、活动等的已有知识(见图示)。教师们为了帮助学生举办活动,应按照上述问题设计表格作為辅助材料。

    【活动2】小组活动:邀请同学参加聚会。

    学生可以在班级内活动,向同学介绍他们的聚会计划并邀请他们参加聚会。每个人至少应找到一个能来参加聚会的人和一个不能来参加聚会的人。并写下他们的名字,特殊的原因,以及他们能为派对顺利举行做的准备工作。

    设计说明:学生根据上一个活动介绍自己的派对并邀请同学来参加,而被邀请人则需接受或拒绝邀请。教师设计表格辅助学生做笔记。在这个模拟的真实语境中,学生可以带入自己的情感来练习如何发出、接受或拒绝邀请。对于知识储备不高的学生,教师可以给出相应的单词及句式作为支架。该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3】小组汇报。

    四个学生为一组。学生1介绍聚会的情况,包括派对的时间、地点和有趣的活动;学生2描述一名接受邀请的同学,并说明原因以及他可以帮助派对做哪些准备工作;学生3描述一名拒绝邀请的同学,并说明原因和一些细节;最后,学生4对能来参加聚会的人表示感谢,对不能来的人表示遗憾。 每位同学都可以在以上框架的基础上,说明任何自己觉得有趣的细节,只要与主题相关即可。

    设计说明:教师将任务分配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小组成员根据清晰的任务分派,进行汇报,建立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性。通过报告展示,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强化语言输出。

    三、教学启示

    本堂阅读课以“邀请”为主线,展开实景语境模拟,涉及学生的多种感官,锻炼学生的听、说、读、看四种能力。本文通过一节英语阅读课例的教学设计,在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方面有以下教学启示:

    首先,创设真实情境,优化活动设计。教师根据语篇的主题创设的情境越真实,学生会对将要学习的语篇更加感兴趣,参与阅读学习活动时表现越积极。教师应围绕主题,设计有针对性及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在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逻辑批判和迁移创新,从而让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习。

    其次,重视活动设计的层次,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新课标提出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提倡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但是由于班级学生水平不同,学习活动在紧扣语篇主题的同时,也应符合认知规律,学习活动之间应呈递进及循环关系。一个活动的设计应为下一个活动做铺垫,帮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通过层层递进的活动,内化语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冀小婷,代俊华.“六要素”整合下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及其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8: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章策文.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特点与价值[J].教学与管理, 201919: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