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再造:5G时代国家应急广播建设思考

    朱晓凯

    【摘要】5G带来全新的连接生态,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正对传统应急信息发布产生革命性影响。国家应急广播如何在5G时代融合再造?本文提出的思路是:要在运行机制上做到上下融合,在传播手段上做到新旧融合,在服务功能上做到平战融合,在人才使用上做到内外融合,在培训研究上做到校媒融合,达到满足群众获取应急信息需求、提升党委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和强化社会治理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5G ? 应急广播 ? 融合再造

    【中图分类号】G222 ? ?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各类社会安全事件、事故灾难以及公共卫生事件也时有发生。仅以2020年为例,我国同时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涝灾害两大考验,承担着巨大的社会治理压力。发生在长江、淮河、太湖流域的洪水以及北方强降雨、沿海地区超强台风等洪涝灾害已造成6346万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789.6亿元,比前5年均值偏多12.7%和15.5%。因灾死亡失踪219人,倒塌房屋5.4万间 。①因此,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应急广播体系,满足广大群众获取应急信息的迫切需求,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和强化社会治理水平的必然之举。

    2013年4月20日, 中国四川省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当天, 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决定在震中开办临时应急广播电台, 并派采编播及技术人员携带播出设备前往芦山。这是中国首个专门面向灾区民众广播的应急电台。芦山应急广播电台共开办32天, 得到当地政府和百姓充分认可和肯定。②

    2020年11月,国家广电总局和应急管理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发挥应急广播在应急管理中作用的意见》,提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力争到2025年完成全国各级应急广播系统与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对接工作,上下贯通、综合覆盖、平战结合、安全可靠的“中央—省—市—县—乡(街道)—村(社区)”六级应急广播体系初步形成,工作机制基本确立,应急广播在城市、农村社会综合治理工作中得到普遍应用,基层应急广播建设水平显著提高,全国省市县应急广播平台全部建成,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人口覆盖率达到90%以上。③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加速部署,5G时代,人类将进入一个把移动互联、智能感应、大数据、智能学习整合起来的智能互联网时代。④5G技术将使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变得更加紧密、频繁和深入,这无疑为国家应急广播建设提供了跨越式发展的机遇。

    2019年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给中国广电颁发了5G商用许可牌照,该牌照可将广电有线电视网络与5G技术终端相结合,从而实现国内有线电视一张网的目标,全国同频广播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⑤借助5G加持,国家应急广播信息发布在现有体制、机制间的传播壁垒有望被打破,这不仅将首次重构沿用至今的以人为唯一传播主体的信息网络架构,而且还能极大地缩短应急信息的发布时间,彻底改变以往仅仅向公众推送简单预警信息和一般性科普知识的状况。在5G背景下,应急广播能够高效、便捷地推送图文、视频等可读性内容,并深度强化应急服务场景,将应急信息精准推送至特定地区和特定人群,从而实现个性化应急广播和定制化应急广播平台的传送。

    作为一种多技术、多业务的融合网络,5G拥有4G所无法比拟的大带宽、低时延、高连接数和广播/组播技术,一旦与应急广播融合,未来的应急处置将会更灵活,方法和手段会更多样化。比如:5G能够给用户带来超高清4K/8K音视频服务以及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型场景服务体验,这将大大推动应急广播在采、编、播、传等各个环节进行颠覆性的转型升级。2020年2月,湖北广播电视台长江云平台联合全国38家主流媒体40多个端口组建的“战‘疫集结号报道联盟”,正是通过中国广电提供的5G信号向全网直播了湖北省的抗疫新闻发布会。⑥这表明5G在对应急广播应用提出新要求的同时,也正为应急广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随着5G建设按下快进键,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互联网新技术开始对国家应急广播建设产生重大影响。目前,我国应急广播运行管理机制正处于积极探索和加快建设阶段,如何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全”媒体(即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概念,依托5G技术,在应急广播深度融合上做文章,有着极为广阔的拓展与思考空间。

    一、在运行机制上做到上下融合

    5G时代,由万物互联、万物皆媒和人机互动所带来的网络化与数据化,将使信息传递更加短程化,人与群体建构更加分散化,传播更加直接效益化,传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社会动员实时显见。⑦这种突破时间和空间制约的全时空传播,让信息可以在任何时间节点和任何空间里进行扩散。当然,这一方面打通了信息传播上下游的全部通路,实现了所有环节、所有过程和所有时空节点的连接;另一方面也易形成真实信息与虚假信息混杂传播的现象,从而造成公众的恐慌与社会的不稳定。如何确保5G时代的国家应急广播在信息发布上能够始终掌控权威而可靠的信息源,这是应急广播运行机制建设的核心关切。

    当前,我国应急广播在运行机制上存在着三个问题:一是“谁发布、谁负责”,应急信息难以打破行业、级别和地区束缚;二是现有广电体制采取的是中央、省、市、縣四级分层管理模式,每一层级的每个主体在信息发布中各自应承担怎样的责任并不清晰;三是具有应急信息发布职责的部门众多,其如何与应急广播相互联动还缺乏行之有效的协调机制。

    我国至今尚未出台一部独立、完整的法律来保障和协调应急广播运行管理机制建设。至于应急广播在5G时代所面临的新问题又该如何应对,这在国家层面也缺乏明确规范。2018年3月,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确定应急管理部的主要职责为:组织编制国家应急总体预案和规划,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应对突发事件工作,推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预案演练。还明确要建立灾情报告系统并统一发布灾情,统筹应急力量建设和物资储备并在救灾时统一调度,组织灾害救助体系建设,指导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应急救援,承担国家应对特别重大灾害指挥部工作等。如何利用广播电视媒体为国家应急管理做出更大的贡献,建议国家广电总局和应急管理部等部门可就当前国家应急广播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进入5G时代后即将面临的新形势,先期进行调研;同时积极鼓励各省市充分发挥地方立法优势,先行先试,制定旨在推动应急广播在5G时代能够多级联动的地方性法规,从而为在国家层面立法积累经验,以最终达到国家应急广播运行机制上下融合、协调有序、安全运行的目的。

    二、在传播手段上做到新旧融合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不是谁主谁次,而是此长彼长;不是谁强谁弱,而是优势互补。⑧5G时代国家应急广播如何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使应急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地抵达公众,这成为其能否实现有效传播的关键。

    应急广播发布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预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文化宣传、科学普及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其中既有应急播发也有日常播发。5G深度影响应急广播内容呈现最直接和最显著的一个表现,就是文字与视频共存,而短视频将成为未来新闻发布的主要方式⑨,特别是“5G+VR+AR”的沉浸式短视频,不仅将极大丰富应急广播日常播发的内容,对于应急信息的播发调度、现场直播以及素材场景应用等也都会带来无比广阔的前景。

    新闻形式是一个技术驱动问题,交互技术、终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每次变革都在不断丰富新闻样式。新闻不能也不会拒绝技术创新而引发的变革,因此更应该顺势而为。⑩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例,2018年12月,总台开始启动5G新媒体平台及实验室项目,并计划在2018年至2021年完成全台4K超高清采集、编辑、播出、存储和传输一体化,具备每天100小时的4K节目制作能力,并最终引领全国4K超高清电视的发展。?在总台示范带动下,许多省市广电机构纷纷聚焦5G,“5G+4K+AI”渐成广电行业普遍追求的“标准配置”。

    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家应急广播许多传统的内容呈现手段被广泛运用,且持续发力。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省、区、市6182个乡镇、近10.5万个行政村(社区)共使用了127.2万只广播音箱、高音喇叭和音柱等农村应急广播设备,覆盖人口达2亿。?各级应急广播为增强防疫宣传效果,往往还会结合地域特点采取“特色表达”。比如:安徽亳州市应急广播制作的两段“村书记广播喊话”防疫短视频,用当地方言土语对防疫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宣讲,先后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新华社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转发,在全国应急广播系统内引领了以方言土语宣讲防疫知识的热潮。?

    而借助互联网技术另辟新通道,则使国家应急广播的防疫信息发布借助各类场景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例如:国家广电总局自2020年1月25日起,组织爱奇艺等重点网络视听平台,在首页首屏开设了“战疫情”等频道专区,每天24小时滚动更新,精准推送应急信息;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全网推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主要表现》等权威疫情防控宣传短视频,还联合国家卫健委在网络平台组织开办了3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科普知识”直播答题,牵头全国34家衛视迅速调整节目编排,推出《众志成城抗疫情》等40余档新闻直播以及30余档疫情防控知识特别节目。?一些县级应急广播也通过新媒体平台延伸和拓展“特色表达”的内容资源,如安徽马鞍山市含山县应急广播将当地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含弓调与防疫宣传知识相结合,制作成“含弓调”版融媒体产品《防控通告要牢记》,网上点击量高达百万次,并推出《含山医疗队援鄂日记》《归来》等短视频融媒体作品,先后被多家网络平台采用,浏览量、点击量和评论量都相当可观。

    鉴于5G对国家应急广播的内容播发所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建议相关主管部门能组织专家学者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深入调研,从顶层设计层面推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以鼓励在传播手段上进行新旧融合,推动各级应急广播机构将传统的“特色发布”与5G环境下的全新形式发布相融合,生产出既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又兼具5G时代特点的优质内容资源。

    三、在服务功能上做到平战融合

    战时应急、平时服务、平战结合,这是建设国家应急广播的题中应有之义。除了要在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公共卫生事件以及事故灾难等紧急情况下第一时间将事实真相和政府声音传递给群众,避免应急时刻因舆论失焦而带来负面效应外,国家应急广播平时还应面向广大群众传播各类避险知识,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从而将应急预防宣传环节贯穿到应急广播的日常播发过程中。

    5G为国家应急广播便捷而高效地发挥平战结合的作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因为5G能够承载多样化的视频内容、丰富且各异的用户思维、被充分关照的用户体验、个性与定制化的场景打造以及无障碍互动的社交共鸣等,而这必将使应急广播现有的各种服务功能得到极限延展。

    以2020年疫情期间全国各地普遍开通的“空中课堂”为例:依托5G所采用的云端存储分发技术,海量的教育资源被传输到了云端服务器,一举解决了中小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后疫情时代,线上教育仍将借助5G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大幅度改革,“直播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或将成为主流。据预测,2018年我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约为2500亿元,未来3~5年的市场规模将保持在16~24%之间的增速。?

    各地也在积极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创新应急广播平战结合方式上进行着有益探索。以安徽宣城宁国市为例,其做法是:将应急广播与城市物联网和电子商务相结合,在大型小区、社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安装融媒体快递储物柜约50组,通过“产融结合”的新形式,利用快递储物柜大屏24小时滚动播发主流媒体的信息、重大政策理论和公益宣传等,同时利用柜体设置智能广播和应急广播,以打造市民身边的新型宣传站和电子阅报栏。此举打通了物流终端与应急信息传播的最后100米,是国家应急广播实现平战结合的一个很好的尝试。

    为深化5G时代应急广播平战结合的服务功能,全国各省市均可考虑构建由广电、应急、城建、规划和旅游等部门组成的应急广播建设协调机制,结合各地正在着力打造智慧城市融媒体服务平台的契机,拟定专项方案,在居民小区、广场、公园以及旅游景点等群众生活和聚集较多的场所,大规模接入应急广播系统,真正使5G时代国家应急广播平战结合的服务功能落到实处。

    四、在人才使用上做到内外融合

    由于一些地方政府习惯于将公共财政更多地用于投资重大建设项目,致使国家应急广播等承担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的机构建设在政策和经费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这就为5G时代应急广播推动融合发展埋下了不小的隐患。

    传统媒体人才大量转型、流失,这也是当前我国不少应急广播遭遇到的共性问题。由于专业人才匮乏,应急广播许多优质原创内容未能实现多渠道分发或再加工以适应多媒体端的需要。目前在全国应急广播系统内,对于5G环境下的无人机航拍、现场音视频快速剪辑以及多机位移动摄像等技术手段还普遍不能熟练掌握,一些应急广播的主播长期以来都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在进行视频直播时常会出现磕磕绊绊、无话可说的窘境,也难以满足5G时代基于“智慧视频”的专业化品质要求。

    面对当前对融媒体人才的迫切需求,我国一些应急广播机构纷纷借助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引才引智的创新做法。以安徽省县级应急广播为例,主要办法有三种:一是招聘急需的融媒体人才入编。如宣城市旌德县应急广播将招聘融媒体人才纳入“市县联动引进方式计划”,在编制、住房和薪资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优惠。二是组建通讯员队伍。如芜湖市南陵县应急广播组建了一支由300人组成的特约记者、特约撰稿人和通讯员队伍。三是聚拢民间自媒体。如马鞍山市当涂县应急广播邀请县域内较有影响的两家民间自媒体入驻县融媒体中心,平时加强日常管理和指导,应急时刻则要求其能与应急广播相互配合,以形成强大的合力。

    随着5G时代的到来,各地政府应切实保障和增加应急广播的运维费用,特别是对应急广播急需的融媒体人才要能引得来、留得住,对于挤占、截留和挪用应急广播建设资金的责任人和做法要进行问责;同时,应积极鼓励各级应急广播机构进行“自我革命”,主动将自身融媒体化。现阶段,国家广电总局可考虑制定以培养融媒体人才为核心的奖励办法,定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专项考评,对在人才使用和培养方面有创新举措、有突出成效的应急广播机构,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五、在培训研究上做到“校媒融合”

    由于我国应急广播运行管理机制尚未最终定型,致使相关理论研究与技术实现方式均未能完全落实到位,发展方向也难以真正界定,因此,近年来国内学术界研究重点主要聚焦在应急广播的技术实践层面,欠缺对应急广播尤其是5G时代应急广播整体运行机制的深入研究。尽管也有一些科研成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可推广性,但因转化效率不高,应急产业的市场潜力还远未被开发。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应急广播在提升公众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的宣传教育上也起步较晚,主要表现为:在应急普法和政策宣传上存在着阶段性、零散性和单一性的问题,不能很好地体现经常化、系统化和多样化的特色;在应急发布上存在着信息不够快、现场信息不够多等问题,还不能做到日常播发与应急播发随时切换。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我国绝大多数群众对于应急广播的建设情况知之甚少。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很少组织专项培训,大多数人不了解在紧急情况下如何正确使用应急广播。应急广播本就是一种信息传播工具,假如公众不能熟练使用,其工具价值和社会效益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媒体与应急广播如何加强合作,增强宣传力度,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当前,我国应急广播在体制机制建设、信息生产发布以及科学传播等方面,特别是在5G背景下如何实现媒体融合与转型升级,无论是人才培训还是课题研究都显得较为薄弱,至今尚未能建立起国家或省级专事应急广播研究和培训的机构,也未能推出更多具有一定理論深度和前瞻意义的研究成果。因此有关部门应大力引导国家或省级应急广播机构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并为这一合作提供政策扶持。可以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推动应急广播管理部门与高校共建应急广播研究中心,利用高校人才资源与专业优势,将应急广播建设与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建立起产、学、研一条龙的合作机制。

    六、结语

    作为一项能够改变世界的划时代技术,5G让人类从此迈入“万物互联”的信息时代。借助强大的技术优势,5G一旦大规模嵌入国家应急广播系统,必将极大激活应急广播巨大的潜能,使包括信息生产、传播和互动在内的媒体运营逻辑发生重大改变,甚至还有可能重塑和再造当前应急广播的体制和机制。应紧紧抓住5G带来的发展机遇与各种可能性,未雨绸缪,及早部署,通盘谋划,推动国家应急广播尽快转型升级,在5G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注释

    董鑫:《2020洪涝灾害造成6346万人次受灾 直接经济损失1789.6亿》,北京头条客户端,2020年8月13日,http://www.mnw.cn/news/shehui/2309159.html.

    ②温秋阳:《中国应急广播的建设重点》,《中国广播》,2014年第5期。

    《国家广电总局、应急管理部印发的通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官网, http://www.nrta.gov.cn/art/2020/12/1/art_113_54055.html.

    ④项立刚:《5G时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5月版,第94页。

    ⑤《5G商用牌照提早发放,中国正式进入5G时代》,搜狐网,2019年6月8日,https://www.sohu.com/a/319204592_120044877.

    ⑥《智慧广电多措并举 坚实筑牢抗疫防线:全国广电系统疫情防控工作纪实》,《广播电视网络》,2020年第2期。

    ⑦胡正荣:《5G时代传播发生巨大变化,哪些是颠覆性的?》,新京报传媒研究,2019年6月11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6017446023578493&wfr=spider&for=pc.

    ⑧唐胜宏、燕帅、宋心蕊、高春梅:《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媒体融合发展这5年》,人民网,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9/0818/c120837-31301456.html.

    ⑨李良荣:《短视频将成为未来新闻发布的主要方式》,光明网, https://economy.gmw.cn/2018-10/10/content_31631135.htm.

    ⑩《新旧媒体在竞争中共存融合 内容渠道将合一》,《人民日报》,2014年7月16日。

    ?姜文波:《央视 4K 超高清电视技术规划》,2018年5月28日,http://www.ttacc.net/a/news/2018/0528/52098.html.

    ??本刊编辑部:《智慧广电多措并举 坚实筑牢抗疫防线:全国广电系统疫情防控工作纪实》,《广播电视网络》,2020年第2期。

    ?《【疫情防控】多省应急广播在抗“疫”工作中显身手》,网易号,2020年3月6日,https://www.163.com/dy/article/F4LU3LUD05119UAT.html.

    ?《5G时代即将到来 线上教育教学模式将得到更改》,新思界,http://www.newsijie.com/sijiezixun/siguandian/2019/1025/11250412.html.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应急广播运行管理机制研究”的成果)

    (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本文编辑:聂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