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游戏在一年级幼小衔接中的应用

    方亮

    摘要:实践证明,幼儿和小学两阶段在社会关系、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任何一方面衔接不紧密都有可能导致一年级学生产生情绪低落、厌学等学习适应性障碍。为此,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幼小衔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幼小衔接视角,对本校一年级数学的幼小衔接工作进行初步的探究,数学游戏的有效渗透对培养一年级学生学生独立性,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家校合作方面都有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幼小衔接;数学游戏;一年级数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学生进入小学,家长和学生都面临很多新的问题,对学生来说,一日生活常规制度、主导活动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对家长而言,他们对孩子有了新的期待;在老师眼中,“小朋友”背上书包就成了小学生。这一系列的转变让幼小衔接显得尤为重要。部分一年级教师在“幼小衔接”和“加速小学化”的问题上,会选择后者,这就直接导致部分一年级的学生和家长在学习生活中出现各种不适应。鉴于本人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都有多年的教学经验,现谈谈本人在幼小衔接视角下对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策略,以帮助学生实现幼儿园到小学学习的自然过渡,提高学习效率。

    一、借助数学游戏培养一年级学生的独立自主性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老师需要对他们的独立性进行有意识地常规训练。比如:在听到预备铃响了以后就要进入课堂,拿出所需的书本和文具,下课要有序进入厕所,如果厕所比较拥挤,可以站在外面排队等待,不能憋尿,上课的时候不能做小动作、珍惜粮食、每日要自带水杯,要经常整理书包、爱惜学习用品等等。但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这些常规训练不能是简单的重复命令,尽量以游戏的形式进行,避免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在每日第一节数学课上,我都会和学生玩“看谁数得对”的游戏,让学生数一数自己带了几支铅笔来增加他们的数感,同时教育学生上学带来的文具,放学的时候要带回家,数量应该是一样的,用这种游戏的方式培养学生爱惜文具的习惯,避免丢三落四。儿童的独立性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老师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去纠错,并且有计划、有目的地在潜移默化中训练,为儿童创造一个自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促进其独立自主地发展。

    二、利用数学游戏提升一年级数学课堂学习效率

    幼儿园的活动多以活动的形式开展,学生进入一年级以后,课堂教学如果穿插游戏的环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有助于幼小衔接的顺利过渡。

    1.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新课。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动力。教学的核心目标不是教会学生知识,而是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其各方面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为了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用故事情境、手指游戏等形式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一年级数学为例:在学习“1-5的认识”之前,我先带学生玩手指游戏“5只小猴荡秋千”,学生通过玩手指游戏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数学课的学习中去,不知不觉中已经很愉快地对1-5的数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学习新知识打下了强有力的基础。

    2.在游戏中学习新知识。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数学游戏的形式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生动形象的活动形式。在教学一年级数学“位置”时,学生对抽象的方位不感兴趣,课上我让学生玩游戏“摸摸你的身体”,听老师的指令摸自己的身体器官,比如“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右耳朵”等等;在认识数字“2”时,为了让学生能把抽象的数字形象地接受,我让学生在老师的身上寻找“2”,学生很快说出了“2只眼睛、2只耳朵、2只口袋、2只手、2只鞋子”等答案。学生在游戏中不仅增强了数学运用能力,而且发展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还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在游戏中巩固记忆。

    练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在巩固一年级数学“第几”时,我请班上五名学生到台前 来玩游戏“猜猜我第几”,我将他们的眼睛蒙上,排好队,然后给与他们信息,“你的前面有一人”或者“你的后面有二人”,请你猜一猜你排在第几位?学生在玩和乐中获取知识,增长智慧。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能帮助一年级学生在游戏中积极主动地思考,愉快地接受知识,这将让他们受益终身。

    三、以数学游戏为载体促进家校合作再上新台阶

    家校合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家长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學校教育环境的优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年级的家长大部分都是新手家长,他们很多也是“学生”,孩子角色的转变使得家长对孩子的期待有了很大的提升,他们迫切地希望能和学校、老师有良好的沟通渠道。传统的家校合作方式一般是家长会、家访、家长学校等。根据本班学生和家长的具体情况,我尝试在数学课上邀请家长参与,比如:在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运算”的课上,我邀请了一位公交司机家长进入课堂,对学生进行“前上后下”和有序排队的常识教育,并邀请家长现场和孩子们玩“坐上公交去秋游”的游戏,随着孩子们在不同的“景点”上下车,适时提出数学问题“现在车上有几人?”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下很轻松地解决了问题。家长通过近距离的课堂接触,充分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更好地促进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拉近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的距离,能更有效地帮助一年级学生顺利地完成幼小过渡。

    在课堂表现上,幼小衔接顺利的学生听课专注度更高,思维更活跃,回答问题更积极主动, 方法更多元化,能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新问题,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对数学学习更有自信。在幼小衔接阶段要先培养一年级学生的独立性,建立起学习的兴趣,家长与学校老师之间的密切沟通也有助于双方及时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更有利于孩子顺利地进入一年级小学生的角色。

    参考文献

    [1]薛永钰: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性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8年。

    [2]张晓勋: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策略[J] .新课程导学,2019.3,第81页。

    [3]张晓琴 :小学一年级家校合作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