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背景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索
刘梅娟 吴珊 何萍 祖建新 李永强
【摘要】 ?在当前的高校教育评价体系中注重用人单位及毕业生对母校教育情况的反馈和评价是创业教育背景下推动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的一个关键点。文章以浙江农林大学为研究对象,分别基于企业用人单位和校友视角,选择了会计学专业毕业生所工作的34家企业用人单位及其87名毕业生校友为研究样本,在问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方法和途径、专业的相关度、在校学习的收获、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剖析了企业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校友对会计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及其对高校会计专业培养模式的现实要求,并进一步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模式以及职业规划设计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推进高校会计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实践证据。
【关键词】 ??企业;校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F23;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812(2019)12-0119-05
一、引言
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期,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心。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从作为一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政策性举措逐渐转变为一个关系到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更新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有效路径。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了“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开展由政府、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的要求,同时明确提出要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创业教育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党的十八大也提出“要办让人们满意的教育”“提升高等教育的内涵”。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创新和教育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和关键的组成部分,再次明确“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强调“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2017年,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全会上也强调“要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点,坚持立德树人,完善培养模式,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因此在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中注重用人单位及毕业生对母校教育情况的反馈和评价,这也是推动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的一个关键点。
高校會计专业一直是招生数量多、热门的专业之一。相对于财经类院校,由于受地域、院校性质、生源等因素的影响,农林高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等问题更加突出。农林高校会计专业担负着培养应用型财会人才的重任,近年来通过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如会计专业定位与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结合不够、创新创业教育下的课程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手段与体系仍然较为单一等。越来越复杂的经营环境对企业财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佟成生等,2014),因此,农林院校如何根据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利用自身学科专业优势,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课题。本文正是基于以上背景,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从企业用人单位和校友这一视角,试图探索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创业教育背景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问题。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
本文主要采用实地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对象主要针对我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所工作的34家用人单位及其87名校友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对校友所在的用人单位(由于用人单位主要是企业,因此文中将用人单位也简称为企业)共发放了37份调查问卷,收回34份,回收率为91.89%。34家用人单位中主要以企业居多,包括国有企业9家,占比26.47%;民营企业15家,占比44.12%;合资企业2家,占比5.88%;此外,还有行政事业单位8家,占比23.53%。同时,对校友(文中的校友均是已毕业4年以上的往届毕业生)共发放了87份调查问卷,收回83份,回收率达95.40%,包括1995级9人,1996级5人,2000级9人,2001级22人,2003级9人,2008级7人,2009级10人,2010级12人。
在企业用人单位部分,本次调查问卷主要围绕“用人单位对我校培养的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认为我校毕业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具有的优势”“我校毕业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还需要完善和提高的方面”“我校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上的方法和途径”以及“其他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议”等五个问题展开。在校友部分,本次调查主要针对毕业生“目前从事的工作与大学就读专业的相关度”“在母校四年学习过程中专业学习方面最大的收获”“在专业学习方面最想获得而没有获得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上的方法和途径”以及“其他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议”上述五个问题展开。
三、基于企业视角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调查结果分析
(一)对毕业生的满意度
根据调查问卷分析发现,企业用人单位对我校培养的会计学专业毕业生满意程度,11.76%的用人单位持非常满意态度,58.82%的用人单位持满意态度,20.59%的用人单位持比较满意态度,剩余8.83%的用人单位持基本满意态度,总体满意率达到91.17%,说明用人单位对我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还是比较认可的。
(二)对毕业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具有的优势
如图1所示,22家用人单位认为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最大的优势是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占比64.71%;32.35%用人单位认为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17.65%的用人单位认为工作态度端正是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具有的优势。此外,有5.88%的用人单位认为优势不明显。总体上来看,我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图略)
(三)对毕业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还需要完善和提高方面
如下页图2所示,47.06%用人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需要提高实务操作能力;41.18%的用人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需要学会举一反三,以基础知识为切入点,拓宽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20.59%的用人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需要提高创新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剩余14.71%的用人单位没有作出回答。从问卷调查中发现,用人单位认为高校应“培养富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跨学科知识的财会复合型人才”“在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上都可以再加强”“企业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有区别,可以加强行政单位会计知识的培养”“人品和处理社会关系,人际交往,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一项比较重要的技能”“实务操作方面需要加强应用性与实务单位的衔接”“脚踏实地做事很重要,大学生不要好高骛远”“创新能力还需提高”“拓宽学习深度和广度,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对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对具体岗位的明确认识以及自我职业的明确规划方面需要加强”“定期于校内举办国内外学术交流,积极探索浓厚的学术兴趣”。同时,用人单位也提出“关于国外的相应职业的先进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再做适当的扩充,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可见,用人单位对高校的专业课教学、科研指导和学术思维的培养方面都有更高的期待。总体而言,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学校在加强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教学的同时,在今后人才培养中应重点加强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此外,也应重视人际交往能力、国际化能力的培养。(图略)
(四)对学校应采取哪些方法和途径来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方面
如图3所示,50%的用人单位都认为学校应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为学生多创造实习机会,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自主参加企业实习;29.41%的用人单位建议创新教师讲课模式,加强针对性的实务操作培训;26.47%的用人单位认为应拓展和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同时,不少用人单位建议高校应“做好会计专业的基础教育,注重财会复合型人才培养”“构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整合和重组课程。为使学生能吸收到整体性的知识,并注重其他学科知识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应用,更要在交叉融合上下功夫,优化整体的知识结构”“对财会专业学生设置跨学科专业选修课,扩大选修课范围,拓展知识面,真正把选修课落实在学生自愿选择上,造就财会复合型人才”。因此,基于用人单位问卷调查的结果,应进一步思考相应的方法和途径来达到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目标。
(五)对学校人才培养其他方面
关于用人单位对于会计学专业在其他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议,用人单位提出可以加强与其他高校的交流与学习,加强相关法律方面的培训,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宏观掌握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等方面来进一步培养人才。这些问题也是今后人才培养工作中应进一步考量和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基于校友视角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调查结果分析
(一)毕业生目前从事的工作与大学就读专业的相关度
毕业生的就业领域与所学专业相关,可以保证高校人才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避免专业人才培养的浪费,同时也有利于毕业生个人职业的发展。根据对83名校友收回的问卷分析发现,24位校友认为其从事的工作与本专业相关度非常高,占比28.92%;认为相关度比较高有35位,占比42.17%;15.66%的毕业生认为其从事的工作与本专业相关度一般;此外,13.25%的毕业生认为其从事工作相关度较低甚至不相关。调查结果说明大多数会计学专业学生毕业以后从事与会计相关工作,这也符合近年来麦可思报告中提供的数据。
(二)在母校四年学习过程中专业学习方面最大的收获
根据图4统计分析结果,77.11%的毕业生表示在学校期间专业学习方面的最大收获是掌握了财会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此外,分别有15.66%、6.02%、12.05%的毕业生认为专业实践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是其最大的收获。这说明本专业在专业知识传授方面得到了学生的肯定,为学生今后工作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在专业学习方面最想获得而没有获得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根据圖5统计调查分析结果发现,首先是财会专业知识,占比37.35%;其次是实务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拓展,均为30.12%;2.41%的毕业生认为交际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四)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上的方法和途径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可知,48.19%和46.99%的校友认为,加强毕业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上可采取的主要方法和途径是多参加企业实习和加强实践教学。换言之,大部分校友都认为在目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已经具备一定基础情况下,建议毕业生仍然需要多提高校外的实习机会和增加实践教学,这也是会计工作本身较强的实务性和操作性特点决定的。如很多校友建议“给学生多一些实践实习机会”“多请一些企业管理者给学生做一些相关讲座”“学校应多增加一些实际操作的课程,增加学习趣味性”“多参加模拟实训”“增加实践课程、边学边用的体验”“学校应当在校内多多开展实习培训等课程,平时通过相关课程的成绩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估,针对学生个人能力的不同给出相适应的发展意见”“结合当下经济形势变化,运用理论知识,进行知识运用,强化财务思维转化能力”“重视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教育,引进新的大型ERP系统,让学生模拟在各个岗位上操作,对多门专业课程知识有机融会贯通”,以及“开设毕业生就业辅导课,创新教师讲课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浓厚学术氛围,增加财务类的竞技活动”等。详见图6。
(五)其他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议
校友也对专业人才培养其他方面提出了建议,如建议增设金融学、投资学相关专业课程,以拓宽学生的就业范围;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材施教,结合学生自身性格和特长有针对性地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和组织协调能力等。
五、加强和推进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考
(一)凝炼和强化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特色
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是全面提高本科会计专业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逻辑起点(王玲,2017)。如何克服同质化倾向办出自己的特色,成为各高校在改革与发展进程中不容回避的问题,而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特色则是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育办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是在会计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取得优异成绩的独特模式,并获得社会较高声誉和认可的专业特色。各高校会计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人才培养、团队及实践教学方面,都会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为提高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加强学习、借鉴国内外相关高校专业办学理念与办学经验,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对其人才培养目标需要进行合理定位以更加好体现相应的培养特色,这主要包括:(1)专业定位特色。即要根据学校办学思路,确立本专业相应的专业定位,要体现出差异化专业定位。(2)人才培养特色。可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教学计划的实施、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注重课程模拟实验、暑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强化竞赛教育、学生科研创新训练等教学环节,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有机相结合。(3)教学团队建设特色。依托学科与专业建设平台,通过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与能力,增加社会服务等手段,着力打造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形成融专任教师、注册会计师、管理咨询师和业务培训师相结合的教学团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社会实践。(4)实践教学改革特色。如通过手工记账、会计信息化、ERP沙盘实训的专业技术操作技能培训,以及毕业论文、科研训练、学科竞赛、社会调研、创业模拟等实践能力的训练,形成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与此相适应,我国的会计院校就应着力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设计实施等方面,为人才培养打造更好的软硬件条件(何传添,2014)。
(二)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原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2013年5月30日成立的2013—2017年国家教指委大会上明确指出“要着力研究制定国家标准、推动建立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探索形成科学基础、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此,需要在不断修订及优化会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设置课程结构合理、课程类型及学时分配科学,能充分体现会计学专业人才的经济管理能力、会计核算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审计鉴证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可考虑推进标准化课程建设,注重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制定标准化课程标准,完善各类讲义、教案等课程必备教学文件与材料,完善网络课程平台;鼓励专业教师采用翻转课堂、案例教学各类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增加慕课(MOOC)、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数量;在所有专业核心课程中实施全程动态化考核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考核方式设计中,强化过程培养和考核。
为有效保证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还必须构建“三个课堂”一体化、“教与学”相协同、校内校外联动化培养路径(王开田,2018)。因此,在推进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过程中,还应积极开拓校外合作资源,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与利用,可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管理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实践指导教师,引入企业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管理会计师等实务界专家及优秀毕业生走进学生课堂,来校交流,或者指导学生到企业相关岗位实习锻炼,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综合素质,真正实现“学生与企业零接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与对接度。
(三)构建“全过程、螺旋式”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
在问卷调查中,加强实践教学是企业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校友普遍反映的问题。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形式(盛振文,2018),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践(实验实训教学、课程论文、学科竞赛、科研创新等)、集中实践教学(社会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践活动及与各实践环节相关的管理、检查、考核及评价等,将实践教学贯穿在每个学年,形成“全过程、螺旋式”实践教学模式。同时,还需要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开拓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争取更加多地与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等签订校外合作协议,合作建设校内联合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会计教学、科研、社会实践等平台,支撑并充分满足会计专业相关课程的实验实训基础条件,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和满意度。同时采用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创造校外实习机会。按照实习大纲要求,一方面,学校负责联系部分实习基地和校外专家,安排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带队,另一方面,有能力联系到实习单位的学生自己联系校外实习单位,实习单位指派实践专家担任指导教师,形成立体式、多层次的实习管理机制。此外,还要加强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的训练,致力于探索如何培养会计人才的创新思维能力、批判思辨能力,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构建多层次的创业型卓越会计人才思维培养模式(霍影,2016)。
(四)积极搭建师生间、新老生间的互动交流平台,助力学生的职业规划设计
在每个学期可以通过召开专业师生座谈会,分别就师生们关心的授课形式、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习实践、考研和就业等情况进行充分交流。通过这种师生间的交流,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也为人才培养方案的逐步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师生座谈会是人才培养过程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师生互动交流的桥梁。通过定期召开会计专业师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在大学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为学生提供一个与教师面对面沟通交流的平台,对于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帮助会计专业学生更好地明确专业学习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还可以专门每年在学生毕业前夕组织一次会计专业新老学生经验交流会。邀请一些优秀应届毕业生代表,为大一至大三会计专业学生传授专业学習、考研究生、公务员及出国等经验,彼此分享各自的经验和心得。同学们更会感受到榜样的力量,从而为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创新创业、学业与职业规划及其就业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主要参考文献】
[1] 佟成生,许素兰,李扣庆等.中国企业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中国企业财务人员的调查问卷分析[J].会计研究,2014,(09).
[2] 王玲.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
[3] 何传添,刘中华,常亮.高素质国际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理念与实践——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暨第六届会计学院院长论坛综述[J].会计研究,2014,(01).
[4] 盛振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实检视·理性认识·体系优化[J].中国高等教育,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