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探究
厉春春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厌学作为小学生中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我们应当弄清楚小学生厌学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让他们真正爱上学习。
〔关键词〕小学生;厌学;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15-0064-02
当前,小学生厌学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小学生厌学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学习动机不强、课堂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作业完成质量不佳等,有严重厌学情绪的学生还会逃课或者辍学,等等。要缓解小学生的厌学情绪,教师首先应当弄清楚学生厌学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切实缓解厌学情绪,真正爱上学习。
一、小学生厌学的原因
1.家庭因素
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寄予厚望。平时只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一旦孩子考试失利,达不到家长的要求,一些家长失望之情溢于言表,动辄打骂甚至体罚。由于长时间得不到家长的认同,这些学生会变得自卑甚至自暴自弃,这种情绪将进一步影响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行为表现,面对学习和考试容易产生焦虑情绪,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过一天算一天[1]。
一些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现代人的生活压力普遍较大,部分家长忙于工作、赚钱,认为爱孩子就是给孩子提供优厚的物质条件,自己拼命工作就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与孩子缺乏心理交流,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成长,孩子有了心理困惑得不到解答。一些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责任,忽略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引导作用[2]。他们不关心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与教师沟通很少,忽视甚至漠视孩子的成长。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失去信心,认为孩子只要在学校乖乖听话、不闯祸就可以了。这两类家长的做法会导致孩子缺乏学习的动力,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久而久之,便产生厌学情绪。
此外,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家庭生活的中心。几代人的宠爱让很多小学生以为不努力也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认为学习不重要,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动机模糊,依赖心理强,在学习方面随波逐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2.学校因素
一些学校班级人数过多,加上每个学生的性格、学习能力等都存在差异,教师无法兼顾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师生之间的交流也难以有效开展,小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被忽略了。当前我国教育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的考试结果与教师的评优评先甚至工资直接挂钩,个别教师急于求成,在教学中将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当作“反面教材”来对待,恶言恶语,极大地伤害了小学生的自尊心,久而久之,他们越来越反感学习,厌学情绪也越来越重。
3.小学生维持自我价值感的需要
人有一种建立和维持积极的自我形象或自我价值感的倾向,学生维持自我价值感的主要方式是保护自己的学业胜任能力感。有研究表明,学业不良的学生相对学业良好的学生,他们拥有较低的自我价值感,并且更倾向于保护自我价值,因此这些学生会采取一些防御性策略[3]。自我妨碍是学生为保护自我价值感常采用的一種方式,是指为了避免因失败造成的低能力和低自我价值的评价而采用的使失败原因外化、保持自我价值的一种策略。自我妨碍的行为表现有很多种,例如平时在学习上故意漫不经心、拖延作业、找借口、逃学等。厌学是某些学生为保护自我价值感所采用的自我妨碍策略的表现之一,它能使学生在学业竞争中回避学业失败给自己带来的心理伤害。
二、缓解小学生厌学情绪,加强心理疏导
第一,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向上意识。
一些小学生学习成绩较差,经常受到来自教师的责备、家长的批评及同学的冷落,挫败感强,缺乏成功的体验,久而久之会产生悲观情绪,将学习视作洪水猛兽,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对此,教育者应该转变观念,相信每个学生最初进学校时都想要成为好学生、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从多方面去评价学生,让学生的自我价值感有多个来源,不要简单地只用学习成绩的好坏对学生进行评价,哪怕是学生考了班级最后一名,也要让他感受到除成绩外,他还有其他优势,例如爱劳动唱歌好、人际关系不错等,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意识。总之,对学生的评价要多元,不要让学生的自我价值因为考试没考好、成绩落后就整个坍塌。
对于已经习得性无助的后进生,教师要因材施教,适当降低要求,根据学生的情况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协助其一步一步体验成功。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转变认知,对未来抱有合理的期待,提高其学习动机水平。
第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学艺术。
教育心理学表明,情感具有迁移功能,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教师要改变高高在上的态度,多与学生交流,关心、呵护学生,主动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亲近教师、爱上学校,进而产生学习兴趣[4]。此外,教师对学生要抱有希望、信心,在日常交流中,通过体态、表情、行为等方式将内心期待传递给学生,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和支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化教学设备逐渐成为教师开展教学的好帮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游戏等来丰富小学课堂,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注重因材施教,开展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都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提升学习自信。
第三,家长多赏识孩子,对孩子持有合理的期望。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被赏识、被肯定。赏识教育契合人性的需求,被赏识的孩子的生命状态是张扬的、快乐的。与赏识教育相对的是打击教育,打击教育下,孩子的生命处于紧缩状态,表现出来的是自卑、胆小、紧张、恐惧,缺乏自我价值感和成就感。研究表明,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适度褒奖,能够让孩子养成积极的性格,从而在学业中取得一定的成就。当孩子有进步时,不论进步幅度大小,家长都应当及时表扬与肯定,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三、结语
小学生厌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其原因不仅包括自身的因素还包括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因素。为了有效预防或缓解小学生的厌学情绪,教师和家长应该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家校联手,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多赏识他们,引导他们积极学习、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国辉.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形成原因及解决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225,227.
[2]王潇潇.针对小学生厌学症发生原因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201.
[3]王唯佳.家庭教育视角下小学生厌学的成因及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8):87.
[4]李树萍.小学生“厌学症”的心理成因及转化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6):69.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大园小学,杭州,311241)
编辑/于 洪 终校/刘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