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研究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现代化教育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并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占据主导地位,而教师主要起辅助和引导作用,为学生的成长服务,那么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和调整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真正意义上享受学习的快乐。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的系统科学性和比较抽象、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自学学习是一种主动、自律的学习习惯,对于数学学习而言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自主学习显得更加重要。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研究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10-0106-02

    教师是教学活动、学科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所以教学活动就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合理的教学模式,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懂得如何学习,接受到更多的知识,包括解决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数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自学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对于数学这门课教学而言,首先让学生拥有足够的兴趣,这样可以直接兴趣转化为学习数学的直接动力,另外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更能为学生指引正确的学习方向。兴趣的培养并不是一日的功夫,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贵在坚持。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素材和教学方式都在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效率也在不断提高,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材素材,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互结合,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首先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精心地设计,实施问题情境导入模式,利用问题情境的导入,让学生快速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1]。另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激情、幽默感和精炼,用自己的语言和精神状态去影响每一位学生,诱导每一位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状态。那么在知识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做到教学知识多样化的展现,充分吸引每一位学生的注意力,实现全神贯注地投入。完整的教学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且还需要采取师生合作和生生合作的教学模式。数学教学不应该是枯燥乏味的,而是生动有趣的,这就需要教师把一些具有规律题、思维题、趣味题最大化分解到每个知识点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提供不一样的数学课堂,并感受数学的魅力和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渴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2]。

    2引导、辅助学生读懂教材

    由于数学学科拥有独特的特征,所以数学教材与其他学科教材存在较大的差异,整体上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对教材内容的阅读兴趣几乎为零,此外数学教材的语言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且语言比较简洁和朴实,在阅读过程中要想读懂教材内容必须要学会边读边思考,这样才能领悟数学教材中的奥秘,为数学知识学习奠定基础[3]。在新课开始,首先要引导学生弄清楚本章节有什么内容,分几个课时,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然后带领学生从引言开始,并明确每小节的学习目标。教师需要针对每小节的问题情境进行充分地挖掘,了解问题情境的目的,然后根据目的带领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每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在每一小节开始前需要教师对学生给予阅读方法的指导,从而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在阅读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对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实现有目的、有方向的阅读,然后在每小节结束后、每章节结束后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归纳能力,这样学生就能明确文章教学的问题,最后也就有目的地去学习。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对学生进行不断的训练,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效率具有直接的影响,更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能力的保证,所以接下来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1认真审题习惯的培养

    认真审题是答对题目的基础和前提,这样才不会漏题和误解,例如在教“乘方”知识点时,底数的理解和分析至关重要,一旦在审题上出现错误,就会计算出不同的结果,比如(-6)2和-(6)2。出现计算错误的直接原因就是审题不认真,没有对底数进行有效的分析。在比如A点与B点的直线距离为100m,直线AB上有个C点,C点到B点的距离是40m,D点是A点和C点的中点,那么A点和D点的距离是多少?在绝大多数学生的眼里都是30m,这就是不认真审题的后果,很明显题目未交代D点在直线AB上,所以A点和D点的距离不一定是30m,从而验证了差一字,谬千里的说法。那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多举一些例子,促使学生学会认真审题。

    3.2做题检查习惯的培养

    题目做完并不能代表该题目是正确的,需要对其进行检查,所以一定要引导学生在做完题目后进行检查,检查从审题开始,对题目进行二次解读,然后在检查解答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可针对一些容易出现错误的题目进行重点讲解,依次为案例,先让学生对题目、计算过程和每个步骤的计算进行检查,对每个环节进行逐一检查,最终确认题目解答是否正确[4]。另外针对一些学生无法找出问题所在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目的是增加学生的记忆,并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样的學习才有效果。

    3.3归纳反思习惯的培养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材比较简单,每个章节之间的联系较少,并以螺旋式上升的方式进行展示,知识点比较独立、分散。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形成知识体系,必须要学会归纳反思,这样才能有效记住每个知识点,知识才会深刻印在脑海里。而一些相近的知识点,可通过类比的方式,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促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并掌握每个知识点的应用[5]。例如在学习函数时,先是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这些函数的图像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通过带着问题反思,一次函数x可以是任何实数,而反比例单数x不能为0,且图像呈现出对称关系,一下子就明确两个函数的差异。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4.1教学活动的设计

    要想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要有一个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这样学生才会主动思考、主动观察,在同学之间不断进行交流,并获得最好的学习体现。由于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情境设计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实践,了解数学概念是怎么形成,如何进行归纳,最终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4.2注重学生的自学学习

    自学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尝试、自主思路和自主发现,只有这样学生才有更多的时间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最终实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6]。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且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学活动最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动手、动脑,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内在的智力活动,提高自学学习质量。

    4.3教学方式方法

    关键知识点必须要讲解的透彻,例如简单的完全平方和公式a2+2ab+b2,复杂的完全平方和公式(a+b)2+2(a+b)(c+d)+(c+d)2,这两个完全平方和公式对于大部分学生老师属于两个概念,很容易出现理解错误。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举一反三,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数学知识点。

    5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至关重要,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读懂教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巢小芬.分层辅导教学:提高农村初中后进生数学自学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8(10):198-199.

    [2]王诗全.初中數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研究[J].数码设计(上),2019(8):66.

    [3]蔡杰.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自学能力:浅谈实施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体会[J].数学大世界(下旬版),2018(6):97.

    [4]李有生.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4):156-157.

    [5]王应国.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5):185.

    [6]魏燕.用导学案以导促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运用导学案,培养初中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探索[J].新课程·中旬,2019(4):38.

    (责编:杨梅)

    作者简介:蒋烨荣(1972—),女,浙江象山人,本科,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