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微习作训练策略浅析
马琳
[摘 要]微习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范式,积极开展随堂微写作训练,能有效改变当前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割裂的现状,促进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联姻,为学生习作能力发展搭建支架,丰富习作技能的学习和应用,同时又使习作教学反哺阅读教学,锻炼阅读思维,深化阅读理解,实现读写共生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基于教学实践探讨小学语文“随堂微习作”训练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随堂微习作;读写共生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7-0081-02
微信、微博……微现象、微生活已经成为生活的一种常态,它标志着社会发展进入了微时代。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要打破传统教学思想,主动对接微时代,创新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模式,积极开展随堂微写作训练,发挥微写作便捷、规模小、效率高等优势,改变当前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割裂的现状,促进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联姻,为学生习作能力发展搭建支架,同时又使习作教学反哺阅读教学,实现读写相长。
一、捕捉微写点,开掘微习作泉眼
微写作的立足点在教材,在课堂,这就需要我们深入解读教材,寻求教材文本写作滋养点和学生微写作能力发展的对接点,通过捕捉多样化微写点,在语言生长点、文本风景点开展随文微写作,为学生微写作开掘泉眼,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随堂微写作。
(一)深挖语言生长点
小学语文随文微写作要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作为一个基本微写点,深入挖掘文本教材语言生长点,引领学生围绕文本语言进行多样化的语言品味、鉴赏等活动,发挥文本支架作用。
如《四季之美》一课,我们可以扣住第一段开展随堂微写作活动,第一段语言的一个亮点是词语运用,作者用了“泛着”“染上”“飘着”三个动词,将春天黎明之美生动地表现出来。此处语言训练可以扣住两个点展开:一是词语的词性训练,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要善于推敲运用不同词性的词语,以提高文章表达效果,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二是词语的铺排使用。该处动词的使用打破单一化运用现象,将三个动词组合起来,既表现出春天黎明之美景,又将春天黎明到来的过程呈现出来,单个动词给读者以静态之美,动词的铺排又使景物体现出动态变化之美。在鉴赏基础上,引導学生借鉴改段用词方法,写一段文字表现傍晚之景,要求连用动词,表现出傍晚景物特点以及傍晚渐进的过程。
语言生长点除推敲用词外,还需要我们深入解读文本语言特点,根据文章语言特色,因地制宜地选择语言增长点,如修辞手法的运用、句式的灵活选择等,要根据语言训练目标抓住重点,循序渐进地推进。
(二)捕捉文本风景点
所以文本风景点是指文章体现出来的亮点,包括内容亮点、结构亮点、素材、情节亮点等。文本风景点体现了作者文本写作时独特的匠心,有助于提高学生习作个性发展。在捕捉文本风景点时不能盲目求多,需要根据随堂写作序列化设计,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抓住某一个亮点进行随堂习作,发挥微写作见微知著的优势。
仍以《四季之美》为例,文章主体结构采用中心句串联法,分别用“春天最美是黎明”“夏天最美是夜晚”“秋天最美是黄昏”“冬天最美是早晨”等中心句将全文串联起来,有层次的揭示了四季之美。
针对本文结构亮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微习作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话题。微习作采用撰写作文提纲+开头、结尾的习作方式,让学生完成开头和结尾写作,文章主体部分模仿本课中心句串联的方式,给每一个段落提炼出一句中心句。通过随堂习作,不仅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这种结构方式,而且也帮助学生养成撰写作文提纲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写作思维的发展。
二、提炼微主题,建构微习作体系
微写作不是一个新话题,在日常写作训练中为不少语文教师所采用。然而,微习作训练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没有形成微习作训练体系。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教材文本编写特点和微写作训练的需要,提炼微主题,根据文本阅读主题和习作技能训练,建构微习作体系,使微习作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系统性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发展。
(一)因循阅读主题
微写作训练过程中,我们可以因循阅读主题开展随堂微写作活动,从而打破微写作随意性现象,发挥阅读主题对微习作的统摄作用,使微习作与课堂阅读教学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导语部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引用叶圣陶先生一段话,用“说明白了”四个字阐述说明文的特点,第二部分提出阅读要求和习作要求。本单元选择的《太阳》《松鼠》两篇文章都是说明文。微习作活动,我们可以根据单元阅读主题提炼微习作主题,从而得出“写简单说明文”的微习作主题。
通过提炼“写简单说明文”的微习作主题,不仅引导学生学会写简单的说明文,而且也强化学生文本阅读的文体意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结、归纳说明文阅读的一般方法,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学会自主阅读说明文。微习作训练和阅读教学有机结合,微习作较好地促进学生说明文阅读知识的消化吸收,说明文阅读教学又为微写作搭建支架,提供微写作训练主题。
(二)对接技能训练
微写作训练的一个重点是习作技能训练,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这就需要我们根据课堂阅读文本特点,挖掘微习作技能训练点,将微写作训练与文本阅读有机对接起来。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技能训练主要围绕如何“说明白了”,以《太阳》为例,先引导学生解构说明文的结构思路。文章第一部分说明太阳的特点,扣住远、大、热等;第二部分说明太阳和人类的关系,又分别从太阳对动植物生长和人类繁衍的影响、风雨雪形成、杀菌等方面进行说明。再结合文本,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熟悉的对象,撰写习作提纲,鼓励学生采用知识树形式。
说明方法训练则侧重于《松鼠》。先对本单元两篇说明文涉及的说明方法进行整合,包括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每一种说明方法作为一个微习作训练点,再结合片段训练,对涉及的几种说明方法进行融合,从而借助片段微习作,深化学生对几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认识,并提高学生运用说明方法增强说明效果的习作技能。
三、创新微形式,丰富微习作体验
教學实践表明,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疲劳感。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微写作形式,让学生在多样化微习作活动中获得丰富的微习作体验,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让学生在仿写、扩写、续写等活动中提高微习作训练的有效性。
(一)仿写,搭建支架
仿写是微习作训练的一种常见形式,它以文本为载体,通过模仿文本内容、语言、写作技巧等,为学生写作能力发展搭建支架。仿写活动改变传统写作教学单向输出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文本载体效应,降低学生微写作难度,引领学生写作能力不断提升。《四季之美》一课微习作,就是采用仿写的形式,既包括词语运用仿写,又可以围绕文本结构进行仿写。
仿写训练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解构仿写对象的特点。例如,句子仿写,要对句子的写法特点进行分析,包括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句子采用的句型结构,用词特点等,这样才能通过分析仿写对象特点,引导学生学习仿写对象的优点,为学生搭建写作支架,让学生借助仿写能够自主进行写作。
(二)扩写,丰富意蕴
扩写是以文本为基础,根据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学生文本阅读自主性体验,对文本内容进行扩展的一种微写作形式。扩写要进行有效的预设,可以在文本内容浓缩处进行扩写,让文本蕴藏的内涵还原出来,可以对文本留白内容进行还原,让文章意蕴变得更加丰富。
如《祖父的园子》一课,文章第二段写景言简意赅,我们不妨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对第一段文字进行扩写,让学生围绕“明晃晃”“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等词汇进行扩写,让学生借助具体的写景句子,将这些概述性的词语表现的内容还原出来,从而使学生在扩写过程中进入文本优美的意境。扩写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既要忠实于文本,又要对文本内容进行扩展。
这个环节微习作训练活动,既忠实于文本,又高于文本,既将祖父园子中的景物还原出来,又借助学生想象力,让文本意蕴得到进一步丰富;同时,又打破单一化的写景视角,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有助于培养学生写景能力。
(三)续写,引发创造
续写是以文本为基点,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融入学生个性化理解,对文章进行创造性写作的一种活动。续写既立足于课文文本,又不局限于文本,注重学生个性化体检,赋予学生自由创造的机会。
如《穷人》一课,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我们总能熬过去的”一句,对故事进行续写,重点突出“熬”和“结果”,要写出熬的过程,注重这一过程中的人物刻画,又要表现出熬的结果,能够凸显人物形象,让人物形象更加丰富。这个环节,从文本延宕开去,既有助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又建立在文本深入理解基础上,对于培养学生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
微写作形式选择既要有助于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又要与写作训练内容保持高度一致性,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微习作形式,不能程式化。
总之,微习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范式,具有见微知著的效果,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微习作的“微”力,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植入微习作训练,在读写结合中拾“微”而上,借“微”而行,让微习作开出灿烂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