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理念下中小学生疫后心理防护策略
〔摘要〕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提出“12345”心理防护策略,即培养一套积极心理品质,激发个体自主防护潜能;开展两项朋辈互助行动,发挥群体共同抗疫力量;建立三份动态心理档案,把握防疫期间心理状态;健全四级预警防控机制,完善心理危机干预预案;达成五条家校育人共识,提升积极应对疫情能力。以期能为学校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引,助力学生做好心理防护,增强心理免疫力,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新学期的学习生活。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防护;学生;疫情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16-0017-03
2020年初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既是公共卫生事件,也属重大社会应激事件,它在损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同时,也给大众造成巨大的心理冲击。面对关乎生命健康的重大疫情,每个人都可能出现恐慌、焦虑等心理反应,中小学生也不例外。心理防护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形成预案,积极预防、减缓疫情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心理影響。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该从关注少数人的心理疾病与个性弱点,转向关注多数人的内在潜能与优势美德。从这一点上看,疫后学校的心理防护工作不应仅限于解决少数学生消极的心理或行为问题,而应着力于开发多数学生的潜能与优势,引导其体验积极的情绪状态,形成积极的、有建设性的心理力量,坚定战“疫”必胜信念,使学生在疫后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本文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提出“12345”心理防护策略,以期为学校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引,助力学生做好心理防护,增强心理免疫力,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新学期的学习生活。
“12345”心理防护策略聚焦积极心理学的发展性功能,倡导“助人自助”,充分发挥个体的自主防护能力和群体的协同防护力量,同时形成家校合力,完善科学防控机制,以实现心理防护的预防功效。其中,“1”即培养一套积极心理品质,激发个体自主防护潜能;“2”即开展两项朋辈互助行动,发挥群体共同抗疫力量;“3”即建立三份动态心理档案,把握防疫期间心理状态;“4”即健全四级预警防控机制,完善心理危机干预预案;“5”即达成五条家校育人共识,提升积极应对疫情的能力。
一、培养一套积极心理品质,激发个体自主防护潜能
积极心理学提出的二十四项积极心理品质,构成了六大核心美德,分别是智慧、勇气、仁爱、正义、节制和卓越[1]。研究表明,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有利于个体更好地面对逆境与危机事件[2]。倘若学校能在疫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一套积极心理品质,将有利于激发其自主防护潜能,增强其自身心理韧性。同时,积极心理学在归因方式上主张发挥个体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品质与优势力量进行积极归因。这对疫后学生心理防护工作的启发在于,学校可通过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发挥其美德优势,激发学生的自主防护潜能,以乐观的方式解释疫情及其带来的影响(如对居家隔离赋予积极思考,增进家庭成员代际沟通),以成长型思维挖掘抗击疫情期间具有正向价值的内容(如对自然的敬畏、对逆行者的感恩),增强自我控制感,以积极的行为自主做好身心防护,同时能以专注的状态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中去,继而从中获得积极体验,提升自我效能感,更加坚定成长的自信。
二、开展两项朋辈互助行动,发挥群体共同抗疫力量
积极心理学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相关[3]。“朋辈互助行动”是以“自助—助人—互助”为机制[4]的心理支持活动,即学生在专业心理教师的指导下,发挥该群体自我干预的能力,对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给予理解、支持与鼓励的心理援助方式。由此可见,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将有利于个体在良性的同伴互动中,获得面对疫情的勇气与力量。疫后复学,开展积极心理学取向的朋辈互助行动是各中小学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的重要一环,可以通过朋辈的支持,有效帮助学生消除恐慌心理,坚定防护信心。其中,开展“朋辈1+1”积极互助行动将有利于调动学生群体自主教育与帮扶的积极性,形成群体共同抗疫的力量。“朋辈1+1”积极互助行动为一项班级心理情况摸排行动(“防疫心晴”学生心理体温表的填报)和一项同伴结对心理援助行动(“防疫心灵好伙伴”)。学校心理辅导室在各班甄选若干名拥有良好个性心理品质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其进行简易的朋辈心理援助技能培训,他们将协助心理辅导室做好每日的班级心理摸排工作,并以“倾听、共情、积极关注”等方式,为在抗疫中存在心理困扰的同学提供心理援助,协助其在负性事件中寻找正向能量,以最佳心态度过当前特殊时期,找回平稳的心态,面对新学期的学习与生活。
三、建立三份动态心理档案,把握防疫期间心理状态
传统的学生心理档案往往侧重于筛选“问题学生”和“学生问题”。而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建立的学生心理档案,将让档案清楚见证个体动态的持续成长,关注中小学生积极品质的形成和内在潜能的开发过程,以构建发展性与预防性兼具的心理档案服务体系。疫后返校,建议各中小学建立三份动态心理档案,分别为上述运用朋辈互助方式做好班级心理情况摸排的“防疫心晴”学生心理体温表(由朋辈心理辅导员填写),为跟踪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养成情况而建立的“‘疫路成长”学生积极抗疫心理品质培养档案(由年段长、班主任协助心理教师做好记录),以及针对存在防疫中出现心理问题需要个别辅导的学生而建立的“一心一‘疫”学生个体心理辅导记录(由心理教师做好记录)。两份档案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既能有效地锻炼学生自主防护的能力,又能为学校全面地掌握学生防疫期间的心理动态提供可靠的依据。
四、健全四级预警防控机制,完善心理危机干预预案
就中小学的防疫工作而言,健全的学校四级预警防控机制是指学校建立家庭、班级、年段、心理辅导中心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做好对心理危机学生的跟踪服务,注重做好疫中与疫后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积极心理学研究发现,积极心理品质能增强个体心理资本[5],雄厚的心理资本能进一步保障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和面对危机事件时的积极应对。中小学应在健全四级预警防控机制的基础上,借助专业力量完善心理危机干预预案,推进积极心理教育以增强师生和家长的心理资本,提升其面对危机事件的处理能力。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当危机事件发生时,需要有强有力的危机干预团队介入。其中,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教师,根据危机干预六步法[6],在确定问题、保证个体安全和给予个体支持时,应遵循积极心理学中对个体潜在积极心理能量的肯定、鼓舞和信赖,相信个体的治愈能力,目的在于促进其心理弹性的恢复与心理资本的增强,而不是局限于治疗其心理问题。
五、达成五条家校育人共识,提升积极应对疫情能力
积极心理学指出,社会支持能够提高人体身心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提升主观幸福感。为此,在疫情面前,学校应重视与家庭的协作关系,达成五条育人先育心、用“心”战“疫”的共识,指导家庭以科学、有效的方式提升孩子积极应对疫情的能力。一是“明辨信息,坚定信心”。关于“疫情”的各类信息弥漫在家庭与学校中,孩子的情绪容易受到扰动,伴随着情绪波动,孩子可能还会出现分心、注意力下降、身体疲劳等一些生理上的反应。家校攜手为孩子提供权威的信息,并适度偏向关注一些疫情防控取得进展的积极信息,通过为其分享疫情一线人员积极的生命故事,助力孩子形成积极健康的防护心态。二是“榜样示范,合理宣泄”。当孩子因疫情产生负面情绪无法自主调适时,家长应成为孩子的榜样,亲身示范,引导孩子通过倾诉、写作或者绘画的方式,合理宣泄内心的焦虑和恐惧,同时在孩子倾诉过程中表达共情,以给予其积极面对问题的力量。研究发现,个体对情绪的合理表达有利于症状的改善。三是“正念减压,珍惜当下”。正念和冥想具有良好的情绪调适功能,是减缓焦虑的有效方法,学校可通过线上微课的形式指导学生与家长在家练习。家长也可借由该活动,引导孩子看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从自我做起,珍惜当下,做到人与自然、动物和谐共存。四是“积极体验,共享温情”。对现实积极赋能,将个体隔离在家的日子作为完善家庭成员关系的契机。亲子之间进行积极互动与沟通,以产生积极体验,获得心理支持,强化家庭情感联结。五是“保持觉察,主动求助”。家长对自己或孩子在身体、行为、情绪和认知等方面的应激反应水平保持一定的觉察。如果遇到无法解决的心理困难,主动联系学校心理教师或心理援助机构寻求专业帮助。
总而言之,疫情会过去,但成长不会止步。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中小学疫后心理防护“12345”策略,需要学校打破问题解决定式思维,以长远的发展视角看待当前的防疫工作,以发展与预防为原则,家庭和社会形成育人合力,以切实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激发其自主防护潜能,助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Park N,Peterson C. Positive psychology and character strengths:application to strengths-based school counseling[J]. Professional School Counseling,2008,12(2):85-92.
[2] 徐飞.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价值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8):49-50.
[3] 赛利格曼.真实的幸福[M].洪兰,译.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0.
[4] 苏巧妙.朋辈心理辅导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5):10-13.
[5] 张荣伟.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4):79-83.
[6] 董旻晔,贾芷莹,王建玉,等.情境学习对心理危机干预技能提升效果的评价[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5):539-543.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高林中心小学,厦门,361006)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