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谶纬神学的社会塑形和教育衍生功能

    周田鑫

    ◆摘? 要:中国谶纬神学是起于先秦,发展于秦,兴盛于汉的一种“重阴阳,言灾异”的学说。对中国古代尤其是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教育、军事产生着重要作用,甚至间接促进构成了一种文化心理结构,最深层次的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塑形和教育衍生功能,且这种功能在中西文化对比下尤为清晰。本文将逐一阐述何谓谶纬、谶纬之现、谶纬之思与谶纬之辨。

    ◆关键词:谶纬神学;中西;社会文化模型

    一、何谓谶纬?

    谶:“图谶”,即用诡秘的隐语、预言作为神的启示,向人们昭示冥冥之中的凶吉祸福、治乱兴衰;纬:所谓“纬”就是神学理论附会儒家经典,以解经为比附的纬书;“纬不知作者为谁,因附会以神其说,弥传弥失,有益以妖妄之词,遂与谶合而为一,故曰谶纬”有人认为谶是谶,纬是纬,谶多指毫无根据的诡秘语言,纬则是儒家经典对阴阳灾异的解释,但是纬书也常因其不知作者是谁,越传越少,多剩下妖言之词,与谶书合二为一,特征为重阴阳、言灾异。

    二、谶纬之现

    (一)现于立君选臣

    谶纬在东汉盛极一时,君王成了“戏精”,王位更替如同演戏,选臣举贤成了“过家家”。王莽废汉自立、刘秀中兴为王(真命天子)、孙咸征狄”“王梁立卫作玄武”等都是其中经典的桥段。

    (二)现于黎民生活

    谶言云“天有四时,春夏秋冬。春主生,夏主长,秋主收,冬主藏”“王不可违农时”,于是百姓们按照谶言春耕、夏长、秋收、冬藏辛勤劳作,不违农时;谶言又云“天有四时,春夏秋冬,王有四政,庆赏刑罚,四政若如四时通类也,庆为春,夏为赏,秋为罚,冬为刑。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之不可不备也”于是百姓按照谶言中遵守刑法,服从统治;“君以臣为纲,父以子为纲,夫以妇为纲”按照社会等级制度规范言行;“子承父业如寒暑相替”伦理生活。

    (三)现于日本韩国

    谶纬神学的影响不止在中国,甚至传播到了亚洲,以日本和韩国为例说明。谶纬与制造日本国史、政治改良、甲午军事扩张有关。韩国与中日两国毗邻,也受及谶纬神学的影响,韩国国旗便是最典型的验证,中心为阴阳八卦图。四周是是八卦去掉“风雷山泽”四卦而留下“乾坤坎离”即指天地水火的四卦。

    三、谶纬之辩

    谶纬多以妖妄之言,是不值得思考的,但是其发展中董仲舒将儒家学说与阴阳五行配置起来,借阴阳学说进而推行仁义德政,从而构成系统的宇宙图示是极有价值的,从而试图用阴阳去解释万事万物,给出一切问题的答案。用阴阳五行去解释君—臣—天的社会关系,用阴阳五行去约束帝王施政春庆—夏赏—秋罚—冬刑,阳尊阴卑,阳为赏阴为罚,约束帝王多施仁政,用阴阳五行去引导农耕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用阴阳五行去治病,一切事物都可以用这个封闭循环的理论模型去解释,理论模型中的每个因素都有自己的权利或作用但同时也应受制约遵循规矩,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四、谶纬之思

    然而,这样的理论模型封闭的、循环的、系统的,是否合理,当今世界中西对比之下是否具有优越性,是否要坚持,是否应打破?

    我觉得是时候将西方具体的、理性的、分析性的思维用到我们的教育实践、生产生活中了。在科技上,不能在停留于经验的解释了,应习惯于更上一层的脱离经验,理论思辨,或者将经验进一步的验证,结合实际问题,将经验用于实践。不能停留于实践了,应具有分析性、理性、科学思维。但是更要保持我们的系统模型,资产社会极端理性、分析,人只是流水线中的一环,一个螺丝钉,淡化人性,物化异化,因此在物质生活文明了之后,我们仍要放大我们的仁学结构,实现共产主义。以此次疫情为例,中国联防联控、群防群控,解放军战士、白衣天使、志愿者、青年突击队以及自觉在家防控的我们都在自己的领域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不是任何人提倡的,而是我们中华民族稳定的文化心理结构,我们相信,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相信,人人为民请命;我们相信,否极泰来。我们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同气连枝,共盼春来,我们的仁学结构便是我们的民族之魂,兴久不衰!物质文明靠线性开放,精神文明靠统一循环!

    参考文献

    [1]李澤厚.孔子再评价[J].中国社会科学,1980(02):77-96.

    [2]李泽厚.秦汉思想简议[J].中国社会科学,1984(02):115-137.

    [3]余治平.董仲舒的祥瑞灾异之说与谶纬流变[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47-51.

    [4]曾德雄.谶纬中的帝王世系及受命[J].文史哲,2006(01):37-46.

    [5]孙英刚.谶纬思想与制造日本国史[J].读书,2019(09):153-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