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碎的收成
赵跃飞
2012年至2016年,国务院统一部署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可移动文物是指可收藏、可移动的文物,内容种类都很庞杂,其中包括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所以除文物部门外,档案部门、图书系统、大学等机构也必须参加进去,共同完成普查任务。
于是,我在2014年夏秋两季,跟山西省文物部门、图书系统的专家一起,组成鉴定专家组,我负责档案部门收藏的手稿、文献、资料、实物的鉴定,前后数月马不停蹄地为普查登记工作而奔波,没想到在合作和奔波中还能收获细碎的识见。这多少还是让我有点小兴奋,算是对疲惫身体的一种补偿吧。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在当年初冬的时节清点和翻晒自己的一点点收成,心情格外明朗。
1.基本弄明白了古籍刻本、抄本、石印本、影印本、剪贴本、活字印刷本的鉴别常识,也弄明白了拓本与拓片影印本的鉴别技能,还弄明白了古籍善本、珍本的区别。目前尽管还做不到一瞥即得,但翻看几分钟还是可以作出判断的,且判断的精准度不会很低。
其实,作为相邻学科,古籍版本鉴识早该去学,只是人懒怠学,惰性又大,一直拖延着没有去学。这次跟图书馆系统的专家同组合作,正好给了我面对面学习的契机。好在咱这人别的优点不多,但五秩之人依旧保持了一颗好奇心。有机会看专家甄别鉴识,就会跟多嘴驴似的问个究竟。三问两问,门道也就出来了。偷艺这玩意儿,跟中医差不多,无外乎望闻问切,看了、听了、问了、摸了,感觉自然就出来了。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但学科相邻,还是有一些相通的地方。
2.亲见了两块玻璃底片实物。地点在晋北雁门关下代县档案馆的陈列室里。
1985年读大二时,喜欢上了摄影,就旁听新闻专业的摄影课,听老师讲过早期的底片是玻璃制版的。无法想象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工作后翻检“赵城金藏”发现过程的史料,看到20世纪30年代上海某机构责成范成法师负责影印“碛砂藏”,他们使用的也是玻璃底片去影印,还是无法想象实物是何状。看到实物,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真应了那句老话了,“百闻不如一见”。见识见识,经见确实是增长学识的一种最好的方法啊。
3.现在各色近现代纪念馆中的实物展品,赝品多如牛毛。这也正好印证了我多年来在看纪念馆时的一种莫名的猜疑。
近现代纪念馆里的实物藏品,来源渠道极其重要。实物所负载的额外信息,主要靠藏品的来源来判定。这跟档案部门格外看重的“来源原则”有点相像。在来源上支支吾吾说不清楚,多半是从民间收集的冒牌货。尤其是什么公司承建的纪念馆、展览馆,几乎都是石膏模型倒出的假货!
在某县见到一位“收藏家”,前幾年刚刚出手一批“文物”,院子里又出现了大批的同类“文物”。一位当地行内人言:“这跟做豆腐一样,有卤水有豆子,一筐一筐做就是了,要多少有多少。”说得我激灵一下子,醒悟矣。
以前对此只是朦胧的猜疑,现在算是印证坐实了。
4.在左权县图书馆见到《三流道里表》(上下册),乾隆年间刑部刊布的。翻看了一下才知道,原来大清的法律一点都不粗陋,凡各省各府的流放犯人,均依表分列,按规定的里程、地点、时间起解,应发何省何府均开列得一清二楚,甚至入境地点也开具得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比如太原府流放2000里的犯人,依表发往安徽颍州府的颍上县;流放2500里的犯人,发往江苏扬州府的兴化、高邮等县;流放3000里的,发往浙江嘉兴府的嘉义县,等等。还要考虑到犯人的籍贯地,采用回避籍贯政策,怕人犯就老家不远而逃之夭夭也。
如此,便纠正了看电视留下的戏剧化烙印,以为古时流放犯人只有几个固定的地点呢,比如黑龙江宁古塔,比如新疆伊犁,比如海南岛三亚什么的。同时再一次确证了,有法可依只是法治社会的一个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法律再完备,也没人认为大清是一个依法治国的国家啊。
5.在大名鼎鼎的昔阳县,机缘巧合地看到一位知名人物的讲话稿手书件,有趣得紧。以后机会成熟时我就写出来博些眼球的。
(作者单位:山西省档案局 来稿日期:2018-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