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元问题的思想政治教育态度问题的思考

    张静璐

    【摘 要】“对待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元问题研究中的首要问题之一。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态度,理清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定位和发展趋势,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对待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态度第一是承认,第二是继承和借鉴,第三是创新。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承认;继承和发展;创新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1-0054-02

    态度决定高度,态度指向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践程度和效果,只有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思想政治教育,才可以使学科研究得到正确发展以及具体的实践教学取得预期效果。但目前学术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中往往注重对学科前沿重大问题和教学实践、学科发展规律等重大问题的探究,而“态度问题”这个基础性的元问题却遭到忽视或者研究的很少。比如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的郑永廷教授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前沿课题及应有态度》中也只是在文章的一部分中提到了要正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成就、面临的问题、学科的科学性和价值性。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思想理论教育研究所所长张澍军教授在《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定位与运行特征》一文中也只是在引言中提到了对待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态度问题。目前学界鲜有系统化专门化全面化论述对待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问题或者说应采用怎样的正确态度对待思想政治教育。

    一、 承认:人类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伴随着学科建立才出现,而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不得不承认人类意识是随着生产劳动的实践活动而出现的,但随着意识发展到必须交流即传导和承启时,语言随之产生。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认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 [1](P.72)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伴随着人类思想意识的发展,而人类意识已经产生便具有了延续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思想延续性载体对意识的发展和导向起着不可替代的功能。

    目前学界也有很多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不承认古代社会和国外有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误区”。 [2](P.83-84)西周时形成了以“六艺”为核心的学校教学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而 其中的“礼”就可以说是隶属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封建社会更是出现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封建说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近代中华民族各派在寻求解放富强的道路上无不宣扬自己的主张达到教育民众的效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十月革命的炮声为中国送来马列主义,马克思主义就被中国广大知识分子所掌握并不断得到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成立并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中,不管是在革命年代还是在建设时期一直都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这也是党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1983年暑假,教育部正式确定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逐渐开始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越来越多的理论研究者和教学工作者也加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中。社会主义国家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资本主义国家亦是如此,如韩国在学校教育中实行全面主义的道德教育(以道德课为主要途径,其它课程和活动也挖掘道德教育的因素,使学校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体现出道德教育的功能),美国同样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美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在1951年教育改革报告中写到:“美国学校管理委员会将精神价值观和道德教育置于学校教学活动中……委员会主张学校应提高道德价值观……”。[3](P.83-84)此外,新加坡、日本以及西欧各国在实践中尤为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作用,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潜化培养本国主流意识形态。虽然各国说法不同,很多国家将思想政治教育定义为道德教育,但出发点和实际达到的效果大体相同。

    二、 继承和借鉴:在承认中展开思考

    毋庸置疑,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存在并发挥着教化人民的作用。当今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社会主义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但作为必不可少的理论其实现程度也要从多方面思考。既然承认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灿烂文明的历史也可以作为一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史,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需要继承,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儒家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巨大的教化作用。但继承不是无所辨析一成不变,需要一定层面和程度上的批判,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糟粕需要批判思考,如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将人分为若干等级,违背了当今社会“以人为本”“人生而平等”的理念;在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史上也出现过“以阶级斗争为纲”“将阶级斗争扩大化”等错误。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继承必须是在批判的过程中的继承,而不是盲目地继承。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在全球化的进程中都不能做到独善其身。现今中国社会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主流价值导向,但仍面临着“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等非主流思潮和错误思潮的侵蚀,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对抵制错误思潮端正人民思想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就愈发突出。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要发展就不能固步自封,要学会在坚定自身核心理念和思想的前提下借鑒其他国家在这方面的优秀做法。比如韩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十分注重宣扬“国民精神”,以做到凝聚民族力量;欧美许多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采用隐性教育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未来

    创新必须立足现实,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宣扬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载体,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政治性。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存在和发展主要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创新必须要有正确的目标,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创新必须要有正确的思想指导,党的十八大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和创新提出了新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如四个全面等思想和措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者、实施者、受众群体都是历史中的“人”,马克思说过:“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4](P.118-119)十八大报告也指出:“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5](P.56)

    一门学科的创新要以学科基础为前提,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一些基础性问题,如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源性问题尚待解决;不同的学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规律也存在较多争论;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至今都没有严格地定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和现代化研究争议颇多;在网络时代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实际仍然过多地停留在学生群体,社会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存在空白等许多学科本源和前沿问题亟待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多个学科都有交叉,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泛化,但也要反对用其他学科取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因此在创新过程中必须在明确学科归属和边界的前提下,用共同发展的眼光与相关学科进行协同合作研究。

    总的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要从三个方面推进:第一,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紧紧把握主流意识形态,在与错误思想的斗争中、在解决发展难题的过程中发展创新自身。第二,方法和载体的创新。随着时代和科学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受众群体也发生很大变化,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创新不同的教育方法,同时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手段和载体。第三,体制和机制创新。如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激励机制、考核机制、约束机制等在新时期新环境下要根据具体客观实际做出一定的改变和创新。当然本文谈的中心问题是对待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态度问题,因此只是从创新的角度来思考这些问题,具体到每一个细化问题并没有深入地探究。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赵康太,李英华.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史 [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许桂清.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2008.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