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史作为概论课教师基本知识素养的探析

    王楠

    摘要:本文从课程内容、教学对象和政策要求三个维度分析了把中共党史作为概论课教师基本知识素养的原因,也分析了目前该素养不佳的原因,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研读党史通史和领袖人物重要资料、关注纪念庆祝活动、参观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的方法提升该素养。

    关键词:中共党史;概论课教师;基本知识素养

    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識码:A ?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12-0051-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在多次讲话中强调学习中共党史,而且在国内各地考察工作时多次参观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他之所以重视学习中共党史,在于认识到它具有“教科书”“营养剂”般的资政育人功能,恰如他在201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所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同样地,笔者认为中共党史是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教师的“必修课”,即基本知识素养。

    1把中共党史作为基本知识素养的原因

    1.1课程内容——党的理论成果来源于中共党史

    实践是理论之源,时代是思想之母,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换言之,理论的源头只能是社会实践,而不能是理论本身。因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源头,只能是近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即中共党史。这两大理论成果的形成过程和主要内涵,只能在中共党史中才能得到自洽的解释和说明。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在1964年谈及《毛泽东选集》时说:“《毛选》,什么是我的?这是血的著作。《毛选》里的这些东西,是群众教给我们的,是付出了流血牺牲的代价的。”[1]这深刻揭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与毛泽东思想尤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因果关系。只有深刻把握实践与理论之间的这种关系,才能真正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从根本上避免陷入教条主义的认识误区和照本宣科的教学误区。

    1.2教育对象——适应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

    理论性强是概论课的突出特点,但囿于自身的知识基础,大学生的理论思维还有待加强。如果脱离党史尤其是党的不懈奋斗史的感性知识而单一讲述党的理论成果,学生难免会感到枯燥难懂而降低学习兴趣。反之,在掌握中共党史之后,教师不仅能把握这些理论的精髓要义,还能精选教学素材、以讲故事的方式予以阐述,教学的亲和力、启发性会明显增强。特别应注意的是,按照思政课“05方案”,专科院校虽然与本科院校都开设概论课,但专科院校却不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这导致专科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中共党史的了解十分有限。事实证明,如果缺少中共党史的内容支撑,概论课不仅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也很难提高学生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辨别能力。

    1.3政策要求——加强中共党史教育

    2019年10月,《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要深化改革开放史、新中国史、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民族近代史、中华民族史教育”。同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都提及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2]。在今年6月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时,习近平总书记重申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要结合“四史”学习的观点。因此,为了贯彻“加强中共党史教育”的政策要求,高校现有的思政课程要相互配合,但考虑到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差异,概论课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应当在这方面发挥主要作用。

    2当前制约概论课教师学习中共党史的几个因素

    从现实情况看,概论课教师的中共党史素养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中共党史的掌握很有限。这主要是由三个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

    (1)招聘概论课教师的专业条件设置不恰当。按照我国目前的学科分类,中共党史在一级学科上归属于政治学,而非马克思主义理论。高校思政课教学机构和人事部门在新聘概论课教师时难免望文生义,倾向于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含专业,而很少选择中共党史专业。这就导致教师之中较少拥有中共党史的专业背景。

    (2)教师缺乏对制约教学效果的相关因素的反思,或是没有搞清楚中共党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关系,或是不愿意在原有专业知识之外积极补学中共党史,或是担心讲授中共党史会降低概论课的理论性并造成课时紧张等。

    (3)教研室在集体备课时缺乏对中共党史相关内容的研讨。

    3学习中共党史的方法

    中共党史波澜壮阔,研究资料浩如烟海,研究方法也丰富多样。作为中共党史的传播者,概论课教师在学习中共党史时可以考虑以下三种方法。

    3.1研读中共党史的通史和领袖人物重要资料

    中共党史是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创新史、自身建设史的有机统一,研读通史应当从这三个基本方面把握中共党史的主流和本质。在具体研读时,不仅要坚持史论结合、把文献放入特定的历史时空中,借助中国地图、《中国共产党90年地图集》《中国近代史地图集》等地图资料,更要增强问题意识、带着问题研读,即重点关注党在当时社会环境中面临哪些矛盾和困难,又是如何应对的。

    历史的活动主体是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既是党和国家的领袖人物,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创立者。在通史之外,研读他们的重要资料既是为了具体了解重大决策的决策和执行过程,也是为了以讲故事的方式增强教学效果。

    以下资料值得重点研读:

    (1)党史通史重要资料:《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第二卷)《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1921年7月—201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年10月—2019年9月)》《中国共产党历史系列辞典》《新中国70年》《中国共产党历史图志》《中国共产党历史日志》。纪录片:《旗帜》《重生》《我们走在大路上》。

    (2)领袖人物重要资料:《毛泽东传》(金冲及主编)《毛泽东选集》《周恩來传》(金冲及主编)《周恩来选集》《刘少奇传》(金冲及主编)《刘少奇选集》《朱德传》(金冲及主编)《朱德选集》《邓小平传(1904—1974)》(杨胜群主编)《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胡锦涛文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共党史人物传》(精选本)之《领袖卷》《党政军中央主要领导人》(中共党史风云人物传略丛书之一)。纪录片:《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

    3.2关注纪念庆祝活动

    纪念庆祝活动是一种连接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政治行为。它的对象包括重要人物、事件、会议、节日等,形式包括召开纪念大会或座谈会、发表纪念文章、举办主题展览、举办招待会或文艺演出、出版各类出版物、进行模范人物评选和事迹展示、阅兵等。它多在“逢十”“逢百”的年份开展,如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等。其中,现任领导人在纪念大会或座谈会上的讲话既要总结历史经验,又要阐发今后的方针政策,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和政策性,加之语言高度概括,值得认真研读。例如,习近平在建党九十五周年大会讲话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等。要注意对同一主题纪念讲话的纵向对比,体会党对相关问题认识的深化。

    3.3参观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

    正如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先生所倡导的“走走党史”那样,概论课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利用假期参观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在选择参观地点时,要从革命遗址的历史价值出发,利用权威部门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近现代重要遗迹及其代表性建筑”、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等名单,优先就近参观进入该名单的本省本地红色旅游资源。最终实现从一处处革命遗址的微观视角,去把握中共党史的宏观脉络,提升中共党史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晋.文章千古事: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对自己著述的评价[N].人民日报,2017-03-30(24).

    [2]习近平.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1-09(02).

    (责编:陈静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