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金代货币流通
王启龙
摘要:金朝经历联宋灭辽,再灭北宋的重大政治军事行动和经济改革,逐步由一个部落式统治发展成为封建统治的王朝。随着农业、畜牧业、采矿和手工业的不断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货币经济的发展。笔者从史料记载的金代社会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金代遗址情况入手介绍金代金融货币制度;从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登记的哈尔滨地域发现的窖藏货币,分析金代货币的流通状况和同仁商榷已达共识。
关键词:金代;经济;货币;流通;哈尔滨
中图分类号:K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1-0036-02
女真人是由隋唐时期的黑水靺鞨逐渐演变而来。辽朝末年,完颜部女真人统一了女真各部,完颜阿骨打于辽天庆五年(1115年)建立金国,国号大金,定都上京会宁府(今哈尔滨市阿城区)。在女真族采取联宋灭辽再灭北宋;并于贞元元年(1153年)三月,迁都燕京(今北京通州)等重大政治军事行动后,使金朝国都由北部边疆阿城迁到中原汉族居住地区,随后又经过几次重要的经济、包括币制改革,逐步由一个落后的奴隶制王朝发展成为强盛的封建制王朝。疆域从东北到日本海、鄂霍茨克海,北到外兴安岭,西北到今蒙古人民共和国,西到陕西、甘肃与西夏接界,南以秦岭、淮河与南宋接界,最终成为与南宋对峙的统一中国淮河以北的王朝。金朝覆灭于公元1234年,历时120年。
2007年7月1日开始,至2011年12月31日结束,哈尔滨市第三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确认松花江流域,在阿什河、加板河、元宝河、淘淇河、兜嘴河、少陵河等沿岸和哈尔滨境内的金代文化遗存非常丰富,达到500余处。仅阿城区就达200余处,遗址最为密集,也最具特色。其周围的香坊区、平房区、双城区、尚志市、五常市和宾县、方正县、巴彦县也多有金代城址、遗址分布。其中具有重大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金代不可移动文物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金上京会宁府遗址、亚沟石刻、土城子城址;平乐城址、城子村遗址、团山子遗址、方台穆昆城址、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陵址、小岭东川冶铁遗址、松峰山道教遗址、常安古城、仁合古城、永宁城址、太平山金墓、黑河口城址、前、后对面城古城、营城子古城、靠河寨墓地、娄福屯古城、驸马城遗址、半拉城遗址、小城子城址等被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126年—1127年金兵攻陷北宋的东京城开封(汴梁),女真族开始进入我国中原地区,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将金朝开国京都从上京会宁府迁都到北京后,在东北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种植;在西北发展畜牧业生产,使用宋辽旧钱,改变以物易物的流通方式。正隆二年(1157),他又下令铸造铜钱“正隆通宝”,与旧钱通用。先后在陕西西安附近设置了三处铸钱监。朝廷制造交钞和铜钱,从而掌握和控制了货币流通,从经济上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使经济迅速发展,前后流通过四种货币:铜钱、铁钱、纸币、银币。到后期,因铜钱制造,交易多有不便而被废除,纸币交钞普遍使用,并成为指定通用货币。
一、金国社会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概况
上京会宁府遗址,民间俗称“白城”。位于阿城城南2千米,遗址由南北两城组成。两城均呈长方形,以西垣为边,横竖相对,中间有一道墙垣相隔,俗称腰城(或腰垣)。全城现有城门9座,其中7座门附筑瓮城遗址。瓮城各有一偏城门,叫瓮门。城角有角楼遗堞。外城墙外和腰城墙南侧有明显的护城河遗迹,当年引水注入,成为重要的城防设施。金代早期在上京会宁府的建设中,雇佣大量中原地区能工巧匠,这批汉人带来了中原地区的文明,以阿什河流域为中心的金代各个猛安某刻部落发展迅速,上京会宁府成为金代北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据《金史》记载,金初上京会宁府有钱粮户31 370户。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在阿城发现金代城址8,金代遗址156个,地表均采集到大量的灰色布纹瓦残片、灰色长方形砖块、灰陶片等建筑构件和生活器物残片。尤其是对上京会宁府的考古勘探中,出土完整的绿釉凤首,绿釉桶瓦、绿釉龙纹瓦当、灰陶龙纹滴水、灰陶龙纹瓦当、灰陶兽面瓦等,证明在金代时期阿城人口众多,经济繁荣。
《神麓记》载:“随阔(即绥可)教人烧炭炼铁。” 2010年—2015年间哈尔滨市文物管理站征集金代各类形铁锅300余口,鱼形铡刀30余把,铁犁铧、镰刀、锄头、铁锹、鱼叉等工具200余件,大小车輨100余个。金代遗存小岭东川炼铁炉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女真族建国前后的重要冶铁基地。位于阿城市小岭镇西川村东川屯西北500米处的黄土漫岗上,西北距金上京会宁府遗址32公里,属于张广才岭西麓的潜山丘陵地带。金代冶铁炉的遗址分布于迟家、尤家、永兴、东川屯一带,数量较多,1961年至1963年黑龙江省博物馆会同阿城博物馆共同发掘7处炼铁炉址,其中小岭西川村东川屯发现的炉址最为典型。根据对阿城小岭东川炼铁炉遗址的发掘,证明金代铁器是由当地制造的事实。随着采矿、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货币经济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二、金代流通的货币
(一)使用辽宋旧钱
金天会十年(1132),在黄龙府设置了钱帛司,改变了女真人“买卖不用钱,惟以物相贸易”的局面。直至正隆年间(1156-1161)海陵王完颜亮时期铸造“正隆通宝”、“正隆元宝”,才铸造流通铜钱。此间建国已经40余年流通货币始终是辽宋旧钱。在哈尔滨地区出土的“正隆通宝”、“正隆元宝”铜币虽数量不多,但钱纹清晰,质量好。
(二)废除铜钱与发行纸币
1.废除铜钱。铜矿资源匮乏不仅在金代,历史上有毁铜佛铸币的记载如“周元通宝”的铸造。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前,金曾在陕西、山西及新疆等地开采铜矿铸钱。但市场对货币的需求过大,金政权随即颁布“(铜)镜每个三百十四文,镀金带銙十七贯六百七十一文。”这个规定使百姓销毁铜钱作铜饰品的现象日趋严重,其结果影响了货币流通。因45—50枚小平钱即可铸直径10—12厘米、厚0.2—0.4厘米的铜镜1面,可获4—6倍的利润。
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哈尔滨地区52家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存有金代双鱼纹铜镜、龙纹镜、瑞兽葡萄镜、花卉镜、青盖镜、柳毅传书、三娘教子故事镜、凤蝶祥云镜、童子攀枝镜、五子登科镜、文字镜、素面镜等各种款式的金代铜镜达1000余面,大部分没有押记,为民间私铸;铜带銙数量也比较多,可见当时问题的严重性。
针对这种现象,金曾数次做出严禁“销钱做铜和铸镜”的规定。据《金史·食货三》钱币条载:“大定八年,销钱作铜,旧有禁令,然民间犹有铸镜者,非销钱而何?”又“大定二十六年十一月,上谕宰臣曰:国家铜禁久矣,尚闻民私造腰带及镜,托为旧物,公然市之,宜加禁约。”明昌二年十月“勒减卖镜价,防止私铸销钱也”。
有钱阶层为了获得利润,将大量铜钱贮藏起来。至使金代铜币流通严重不足。由于金代“禁铜”政策所限,铜钱既不能销熔,又不准越外界。迫使铜钱占有者,将手中的铜钱隐藏起来。金末战乱不息,这些铜钱随着主人殒命沉睡在地下800年之久。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在阿城、宾县、方正、尚志、延寿、呼兰、五常、双城、木兰、巴彦、通河等地,不断出土金代铜钱。多以麻绳穿成串,数量少则几十斤,多则上千斤。放置在铁锅、铜锅中的钱锈蚀严重;陶瓮、灰陶罐中的铜钱品相较好,钱纹字迹清晰,穿钱麻绳依稀可见。铜钱铸造年代最早为汉代的半两和五铢,最晚的是金代大定通宝。北宋铜钱最多,占90%以上,开元通宝占5%。哈尔滨地区金代窖藏铜钱大量出土佐证了金代铜钱贮藏这一事实。
2. “交钞”的发行
为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海陵王完颜亮于贞元二年(1153)设立交钞库,印制“交钞”纸币,发行交钞与辽宋铜钱为本位同时流通。“交钞”形制、名称仿照北宋年间发行的“交子”,借鉴宋代纸币规定以“七年为限,纳旧易新”。大定二十九年(1189),金太宗将“交钞”定为永久通用纸币。明昌四年(1193年),官俸全发交钞,成为在全国普遍流通纸币的王朝之一。八十多年的时间,贞祐交钞、贞祐宝券、贞祐通宝钞、兴定宝泉钞、元光重宝钞、元光珍货绫钞,直至金哀宗天兴二年发行的“天兴宝会”银钞,不断发行新钞,结果造成纸币贬值,物价高涨。金朝最后二十年,经济凋敝,军费开支浩大,通货膨胀更为严重,最终使经济走向崩溃,加速了金代的灭亡。
(三)银铤与承安宝货的流通
2002年5月29日,在双城东官镇东利村出土1只银碟和4枚银铤,现藏于双城区文物管理所。东利村出土的4枚银铤是金代称量货币。其中银铤錾文 “滨州邢家”“伍拾两”“真花铤银”“觉趸秤”等文字。史载,金代滨州隶属于山东东路益都府,下辖四县十镇,“户一十一万八千五百八十九”。可见“滨州”是人口众多、商贾云集辖县镇较多的繁华之地,“邢家”银铺铸造的“伍拾两”银铤经鉴定后錾文“真花铤银”,并由秤子署名“觉趸秤”,说明该银铤份量足、成色好。据金史记载,金代中期发行银钞,“银每鋌伍拾两,其值百贯。民间或有截凿者,其价亦随低昂,遂改铸承安宝货”。
承安宝货是金章宗完颜璟承安二至五年(1197—1200年)所铸亚腰形银币,因流通时间短,存世数量少。保存在哈尔滨市文物管理站的承安宝货其上有“承安宝货壹两半”、 “库部”字样。金章宗统治时期是金由兴盛走向衰落的转折时期,民族矛盾和经济危机逐步激化,自然灾害不断发生,国家财政入不敷出,于承安二年金章宗推出承安宝货新银锭,每两折钱二贯。后因民间私铸而推出流通。尽管其存在的时间很短,但在中国货币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据笔者调查从1982年中国人民银行黑龙江分行首次发现金代亚腰形承安宝货银锭至1994年7月在宾县一次出土7枚为止,据不完全统计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共发现承安宝货银锭15枚。哈尔滨市文物管理站收藏3枚、宾县文物管理所收藏4枚、阿城金上京历史博物馆收藏1枚、黑龙江省考古所收藏2枚。
参考文献:
[1]金史·食货志[M].
[2]黄澄.金代前期货币制度研究[J].黑龙江史志,2005, (4).
[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 [R].2011,(7).
[4]胡雷,邢晓莹.哈尔滨文物图志[M].哈尔滨:黑龙江 人民出版社,2013.
[5]李澍.金代纸币流通探析,龙江春秋——黑水文化 论集之四[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秦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