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对生命教育的渗透

    勾晓霞

    ◆摘? 要:《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生物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它在生命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对于生命的教育引导,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首先阐述生命教育的意义,然后探讨了以课堂渗透的方式进行生命教育的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把生命教育渗透到各部分相关内容中,让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同时,着重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从爱惜自己的生命开始,进而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热爱自然。本文通过对生命教育的探讨,旨在为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學;生命教育;渗透

    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在专著《生命教育:与孩子一同迎接人生挑战》中提出。然而,关于生命教育的定义却是众说纷纭,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公认的生命教育主要包括善待生命、道德方面、法制方面的教育;爱的教育、热爱劳动的教育;诚信教育、家庭、职业与生存等方面教育。此外,还包括以人为本,并强调教育自由、教育开放、对人的尊重。为了凸显知识的实用性,教育部门提倡结合学生的生活与教育的内容进行教学。

    生命教育倡导热爱生活、善待生命。然而,现实却无情地告诉我们,有的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太脆弱了,以致一遇上点儿事就会跳楼、割腕、上吊,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也包括处于花季的中学生。这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也是对人生的亵渎。尽管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理由,但放弃生命,就是对生命的不敬不恭。

    生物学作为研究生命的科学,在生命教育这方面显示了它的特殊的教育魅力——生命教育的素材无处不在。我想,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生命教育渗透到各部分相关知识内容中,在让学生了解有关生命科学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渐引导学生从爱惜自己的生命开始,扩展到关爱自然,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笔者将从高中生物相关知识点中选取部分素材,阐述如何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

    1目前我国学生的生命观现状

    近年来,我国学生的生命观不容乐观,青少年学生在意外事故、自杀甚至谋杀等受到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而且日趋严重,而导致他们轻易结束自己或他人生命的原因,事后查明都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2009年,湖南省湘潭市某中学晚自习时发生踩踏事件,导致8人死亡,26人受伤;2011年,南京市一名初三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等原因而跳楼结束了自己如花的生命;2011年,河南省郑州市一名女生因作业未做完,其母要求做完后自己乘公交车上学,从15楼楼顶跳下;2013年,苏州市某学生从学校实验楼五楼高空坠落,2014年3月,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的萧振高中一高三男生,从五楼跳下,经抢救无效死亡;2013年7月,浙江省嘉兴平湖市14岁中学女生自杀身亡。2014年10月,浙江省瓯海中学17岁高二学生自杀……一个个花季般的生命就这样结束,着实让人痛心。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他们不仅需要具备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更加需要具备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所以,进行生命教育是学校教育,也是青少年健康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2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浙科版生物学课本的很多章节中都包含大量生命教育材料。笔者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尝试进行渗透生命教育,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对高中生物教材仔细研读后,将本课程中涉及生命教育内容,并就如何实施生命教育简单梳理如下:

    2.1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

    学生的生命可以说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教材必修二第五章《生物的进化》以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为例让学生明白现存物种的由来,进化的艰难与残酷,从而认识生命。必修三第一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到向性运动,提示学生这是植物为了生存做出的应急措施。由此让学生明白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人,生命都是伟大的,都来之不易,从而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必修三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的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介绍了关于艾滋病的致病原因以及传播途径,让学生明白如何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不可歧视他们。必修一第三章的第四节《细胞呼吸》,除了使学生掌握各种呼吸的类型和特点外,还要使学生认识到在自然界中存在着行行色色的生物,他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状态下,具有各自不同的生存方式,包括呼吸方式。有些生物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下,依然很顽强地活着,值得我们学习与尊重。

    2.2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关爱生命

    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的家园。因此,我们必须认识自然并保护自然。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人类维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必修三第六章《生态系统》的学习中,使学生明白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均为有生命的生物,他们之间紧密联系,缺一不可。“食物链”的相关内容,使学生明白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处于相互协调的动态平衡之中。必修三第五章《群落》向学生传达这样一个理念:人类和其他生物是相互依存的,不是唯我独尊,我们应该学会敬畏其他生命,包括动物和植物。同时教材还介绍了“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威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等相关的内容,使学生明白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是一个整体,而物种不断灭绝引起生态的失衡,将对人类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启发学生不但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要关爱其他生命,这样才能维持正常的生态平衡,从而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科学伦理观,热爱自然,珍爱生命。

    2.3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脆弱,珍惜生命

    每个生命对于生命个体来说都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比如教授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这一内容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说明生命的来之不易,要经过许多艰难的历程。首先要有健康的精子和卵细胞,要有适合受精卵着床和发育的子宫腔内环境,适宜的酸碱度。有正常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其中任何一个条件不符合,生命就会消失。受精时有几亿个精子同时移向子宫,但只有少部分精子能运行到受精部位,最后仅有一个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而成为受精卵,成为了生命的开始。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一个胎儿,涉及到必修一第四章《细胞的增值与分化》,由内因或外因造成的分裂或者分化不正常,都将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严重者可能致畸或者致死,由此可见生命的脆弱。再从婴儿娩出到成人,父母付出了无数辛苦和汗水,当然也包括社会、学校、老师的教育和期待。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使自己有限的生命活得更有价值。任何理由的轻生都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的不负责任。而为了人际交往中的一点矛盾去伤害别人,剥夺他人生命更是罪不可恕的,是要受到法律严厉制裁的。

    2.4引导学生认识生存与死亡,明确生命的意义

    任何生命都经历孕育、生长、衰老和死亡的过程,而且是不可逆转的。生死并不神秘,有生必有死,正是因为有了死,方能显出生命的宝贵与价值。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細胞的衰老与死亡》让学生了解衰老对每一个生命个体来说都是不可抗拒的。但是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延缓细胞衰老,如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的饮食结构、适当的体育运动和乐观的人生态度等都有益于延缓衰老。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方式。既然人终将要死去,而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何不让生命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有尊严。

    2.5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必修二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的第一节《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中精卵结合的内容,告诉学生我们生来就打败了其他上亿个精子,我们是最棒的,充分的给予学生信心。从必修二第五章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非同种生物之间除了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之外,还有互利共生的协助关系;让学生感到同种生物之间除了竞争还有互助。从孟德尔发现遗传两大定律的实例中;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实例中,引导学生学习其开阔的思维和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以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3小结

    生命因为存在才使得生命教育生机勃勃,而生命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交流。学校是推动生命教育的重大力量,教师是主体。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相关参考文献的参阅,认为在生物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需注意以下三点:①以教材知识为主,适当扩展生命教育,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并转变成自觉行动;②加大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对生命教育的认识水平。③注重其他课程生命教育的渗透,让生命教育融入学生的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科。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我们需要充分挖掘教材,坚持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结合,课本知识与综合实践结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结合的方式,在点点滴滴中渗透生命教育,为高中生生命教育做自己的一点贡献,真正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文质.回归生命化教育—黄克剑先生访谈录[J].明日教育论坛,2001(02):23.

    [2]刘欣.高中生物学习方法探析[J].中等教育,2014.02.

    [3]孙文斌.浅谈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转变[J].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