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记》看汉代历史叙事模式的初步确立
一、《史记》定下纪传体例
本文讨论叙事模式,故讨论重点主要在叙事方面,体例上主要分析本纪、世家和列传,于书(志)、表不予讨论。
汉代以前,历史叙事模式纷繁复杂,按照刘知幾的划分方法,主要有记言家、记事家、编年家、国别家四类。但这四家功能上或有缺失,叙事状人难于相协。故司马迁作《史记》,新立一种纪传体的叙事模式。此为其大叙事模式。
《史通·本纪》篇论述到:“盖纪之为体,犹春秋之经,系日月以成岁时,书君上以显国统”①。即言本纪相当于总纲,类似于孔子作《春秋》经。而人物传类似春秋三传,用以解释“纪”。其中“系日月以成岁时”指纪传体汲取《左传》家编年体的优点,具体每一年的大事都列入本纪。而具体的人,则不尽叙述于本纪,转放在列传里。②这样的话,一些政治影响不大但是在当时当世有重要作用的人的事迹可以彰显,比如屈原贾谊,鲁仲连邹阳等人,且在列传中其人事迹可以更为完备。
但是司马迁在编史记的时候,在本纪主人的取材上有一些令后人争议的地方。列举其三如下:
第一,周室未亡,而于此时另立《秦本纪》,从周厉王到周赧王将近六百年的历史时间内同时存在两个本纪,相当于同时存在两个“国统”,此处于情于理都不合。第二,项羽列入本纪。项羽不为帝王而入本纪,不伦不类。班固作《汉书》,于史迁此举大为不满,与陈涉合为《项藉陈涉列传》。第三,吕太后列入本纪,而不列惠帝和前后少帝为本纪。原因大体上和《项羽本纪》相似。
与《史记》相比,班固《汉书》,尽量避免了这些问题,在本纪的选取上更为严格,但仍然用了《吕太后本纪》,只是改名为了《高后纪》。世家也是司马迁首创,在当时是给封建诸侯王编史之用。春秋战国之世,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的权力和影响远远大于动迁之后的周王室,所以司马迁在此之际编撰了世家用以描写诸侯家族内部的演变。落实到具体的描写方式上,仍然“与本纪不殊”。③但是到了西汉时候,虽然仍然推行分封制,但诸侯的作用更是微乎其微。因此西汉后的世家与列传无异,如《绛侯周勃世家》。刘知幾评论道:“当汉氏之有天下也,其诸侯与古不同。夫古者诸侯,皆即位建元,专制一国,绵绵瓜瓞,卜世长久。至于汉代则不然。其宗子称王者,皆受制京邑,自同州郡;异姓封侯者,必从宦天朝,不临方域。或传国唯止一身,或袭爵才经数世,虽名班胙土,而礼异人君,必编世家,实同列传。”④
二、《史记》按性格行事编传
司马迁在编列传时候,往往是把性格或行为有相似之处的人物编列一传,如《刺客列传》。这样做很好地将写人、写事、刻画群体结合起来,从而把一特定群体的特色或发展表现出来。每一特定群体都有每一群体特定的精神气质,如《刺客列传》刻画了“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
此外,由于之前的史书着眼点都是政治大人物(如《左传》)或是以言语著称于世者(如《国语》),很少关注社会上的一些小人物或是一些对时代有重大作用但不方便入政治史的人,如诸子。而列传弥补了这种缺失。像《孟子荀卿列传》,孟子在汉朝的地位远远不如宋明时,关注者很少。《孟子荀卿列传》虽名为二人列传,但实则是战国之世诸子百家的小合传,可以说是中国较早的思想史。后来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的时候,也提到了列传的编排问题:“臣松之以为列传之体,以事类相从。……今荀、贾之评,共同一称,尤失区别之宜也。”⑤裴松之认为陈寿把道德不堪的贾诩与文德兼备的二荀列入一传不合适,应该与谋略出众但品德有缺的程昱、郭嘉列入一传。这正与《史记》按照性格形式编传的做法相合。
三、《史记》叙人以情
清代文史大家章学诚评价《史记》“书体圆用神”⑥,颇得此书之妙。
司马迁写人,着重用细节描写、语言描写。语言描写里又分长语,短语。如《李斯列传》,长文用《谏逐客书》、《论督责书》、《狱中上书》,分别表现了李斯每个阶段的特点。但这些长文都不如篇首一句“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⑦,一前一后最能体现李斯汲汲于名利并最终丧身殒命的性格特点。此外也有在文末“太史公曰”里点睛,如《李将军列传》“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⑧
除了语言描写,司马迁擅长细节描写,如写秦始皇,“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阬之。”“乃益发卒诣王翦军,遂破燕太子军,取燕蓟城,得太子丹之首。”⑨秦始皇幼时在赵国受人欺侮,又为燕太子丹所派刺客荆轲刺杀,故与其有仇雠。司马迁于非常庞大的统一战争叙事中,而且还是在编年的本纪之中突如其来插入这么两笔,秦始皇睚眦必报的性格便霍然呈现。⑩
四、总结
大体而言,司马迁开创的纪传体叙事模式由于其自身的优点,如结合了编年体优点的“本纪”、描绘社会各色人等的“列传”,逐渐成为汉代叙事模式的典范。班固《汉书》在此基础上略加修改,更加注重史法的严密,最终确立了汉代的史传文学叙事模式并且成为后世正史的典范。
注释
①【唐】刘知幾,【清】浦起龙,《史通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34
②吕思勉,《史学与史籍七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146-171
③【唐】刘知幾,【清】浦起龙,《史通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37
④【唐】刘知幾,【清】浦起龙,《史通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38
⑤【晋】陈寿,【宋】裴松之,《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1982),332
⑥【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5),50
⑦【清】牛运震著,《空山堂史记评注校释:附史记纠谬》 (北京:中华书局,2011),445
⑧【西汉】司马迁,韩兆琦,《史记》,(湖南:岳麓书社,2012),1471
⑨【西汉】司马迁,韩兆琦,《史记》,(湖南:岳麓书社,2012),123
⑩【清】赵翼 《廿二史札记校注》 (北京:中华书局,2013),99-110
作者简介
蒋敏,女,高级职称。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高级中学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