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培养视角下独立院校专升本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方案研究
单航英 邵长斌
【摘要】? 目前,独立院校专升本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缺乏自身特色,既不能简单套用四年制本科财会类专业三、四年级的课程体系,也不能完全按照零基础进行设置。文章分析了浙江省高校专升本财会类专业的招生现状和独立院校专升本的生源特点,指出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和实训实践环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以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专升本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为例,提出分层培养目标;调整和优化专升本课程体系,实施分层教学,提高针对性;实训实践课程与学科竞赛相融合,综合提升学生的管理决策能力。
【关键词】? 独立院校;财务管理专升本;分层培养;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 F23;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812(2019)17-0116-05
一、引言
随着“大智移云”(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财会领域面临着服务对象、服务领域、工作手段和工作机制等诸多方面的转型升级。财政部于2016年6月发布《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同年10月发布《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站在会计改革与发展全局的高度,提出了改革的总体目标。《规划纲要》指出,进一步夯实会计基础工作,积极融合新技术、新手段,推动会计核算技术的优化升级;以建设管理会计体系为抓手,引导、推动管理会计广泛应用;探索会计信息资源有效利用机制,进一步推动各单位会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加强政策引导、经验交流,不断强化会计工作在信息利用、资本运营、价值管理、内部控制、风险防范等方面的职能作用。传统以核算职能为主的财务会计的地位被削弱,管理会计成为未来会计改革的大趋势。会计人才战略是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财务人员必须转型,提升管理效能。《规划纲要》中指出,到2020年具备初级资格会计人员达到500万人左右,具备中级资格会计人员达到200万人左右,具备高级资格会计人员达到18万人左右。力争到2020年培养3万名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
独立院校经过近20年的发展,在推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全国高考考生人数的持续下降,独立院校的发展面临着巨大压力,专升本生源无疑成为独立院校生源的重要补充。专升本是指应届专科毕业生进入普通高等院校进行两年的全日制脱产学习,达到本科毕业水平,并授予学士学位的一种普通高等教育方式。与全日制本科生相比,专升本学生具有学制短、生源复杂、基础薄弱、专业知识的厚度和广度不足等特点。从人才培养层次看,专升本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属于本科财会类专业人才,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在毕业时应具备初级会计师资格,未来成为中、高级会计师和管理会计的储备人才。因此,如何通过2年的知识再造和提升,使学生满足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摆在独立院校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独立院校专升本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现状
(一)浙江省高校专升本招生现状及生源特点。
1.招生现状。按照目前的专升本招生体制,以浙江省为例,具备招生资格的既有一二本院校,也有独立院校。从独立院校招生占比看,从2014年的18.5%,增长到2018年的69.8%,增速明显,如图1所示。
从专升本总人数看,从2014年的5 245人上升到2018年的12 666人,平均每年招生人数在10 000人以上,如表1所示。
从参与招生的独立院校的数量看,受到普通高考人数逐年下降的影响,参与招收专升本财会类专业学生的独立院校的数量在逐年增加,由2014年的1所学校上升到2018年的11所学校。在招生专业方面,2014年只有会计学专业招生,此后财务管理和会计学专业同时招生。在财会类专业招生总人数方面,从2014年的90人增长到2018年的1 220人。如下页表2所示。
2.生源特点。以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为例,自2015年专升本财务管理专业开始招生以来,从2015年的174人上升到2018年的363人。本文以同济大学浙江学院2017年和2018年录取的专升本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为例探讨生源特点。从公共基础课看,大部分学生对《高等数学(上册)》的内容掌握得较好,这是因为高等数学是专升本升学考试中的一门必考课程。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普遍能够达到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级,约30%左右的学生已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小部分学生已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差异较大。财会类专业基础方面,从2018年的入学数据来看,有专业基础的学生占比44%,没有专业基础的学生占比56%,而且每年的情况都不一样。来自建筑经济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现代纺织技术、保健品开发与管理等专业的学生在财会知识领域是完全零基础的。
随着专升本招生规模的扩大,尤其是在独立院校专升本招生人数逐年增长的情况下,能否与时俱进培養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是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专升本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研究现状。专升本作为一种教育模式起始于1987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开始在部分高等学校举办的函授部、夜大学和少数成人高等学校中试办专科起点本科班。1999年6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毕业生经过一定选拔程序可以进入本科高等学校继续学习。”此后,全国很多高校开始实施高职“专升本”教育。为了控制专升本教育的质量,2006年2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编报2006年普通高等教育分学校分专业招生计划的通知》,要求从2006年起,各地普通专升本教育的招生规模要严格控制在当年省属高校高职(专科)应届毕业生的5%以内,并纳入国家下达的普通本科总规模内。随着这两份与专升本直接相关的文件的发布,学界开展了以专升本为主题的探讨。从已有文献的研究内容看,微观视角的研究成果较多,宏观视角的研究成果偏少,结合具体课程、具体专业的研究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在专升本财会类专业建设过程中,最核心的内容是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设计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完善教学实验实训条件等。本文重点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顶层设计、课程体系设置展开论述。
1.人才培养目标。周凤(2008)认为,核算型的会计专业人才已不能作为专升本的教育培养目标。专升本的教育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具有现代管理理念,能够综合运用会计信息对企业的重大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和控制的高级管理型会计人才。王琴(2010)指出专业教育必须以动态的观点,与社会发展同步,不断修订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专升本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以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标准,课程体系必须围绕知识、能力结构这一主线,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目前专升本教育基本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多向普通高等教育看齐,并未办出专升本高等教育的特色。孙江(2010)认为专升本培养模式要与普通本科培养有所区别,但是从现实情况看,这种区别体现得并不明显。培养目标缺少针对性,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等方面大多沿用普通全日制本科的那一套模式,很少有自己的特色。周恒男、于洪(2011)认为现行的培养目标过于单一,没有深入细致地分析生源的特征,也没有体现出专升本学生培养与普通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差异性,即缺乏“特色”。针对专升本生源的差异性特征,在确定培养目标时,既要考虑到差异中的共性,又要考虑到差异中的个性。
综上,学者们一致认为专升本培养模式应具有自身的特色,应区别于四年制本科生的培养目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高校应及时掌握新时代对会计人才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制订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最终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上。
2.课程体系设置。由于专升本学生生源复杂,文化课和专业基础差异较大,课程体系的设置较为困难,既不能完全按照零基础进行设置,也不能简单套用四年制本科财会类专业三、四年级的课程体系。对此,学者们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如赵伯庄、李萍(2011)认为课程设置必须灵活多样,加大选修课比重,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知识量、知识结构、岗位需要和个人对职业发展的预期自主选择,增强专升本教育的活力。周恒男、于洪(2011)认为在多层次培养目标的引导下,应该弹性设置课程体系,即针对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设置不同课程。演克武、王建华、杨海华(2017)认为专升本教育当前面临着两个阶段课程体系内容衔接不畅、课程体系与企业岗位需求错位等问题。基于罗伯特·卡茨的岗位能力素质结构模型,以江苏省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为例,通过对酒店具体岗位能力素质结构剖析和与其相匹配的课程进行对比分析,从转换机制、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等方面提出了高职高专、本科、企业和学生合作共赢的课程衔接模式。罗映霞、齐再前(2017)通过对北京地区专升本学生的学业发展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发现不同专升本学生群体的学业发展呈现出不同特点,院校支持、学习投入、学业基础对专升本学生的学业发展影响显著,其中,院校提供的课程与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学要求、学生发展目标等是影响专升本学生学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高校应深入分析专升本学生群体的特点,加强学业分类指导,促进专升本学生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
三、独立院校专升本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单一,缺乏特色。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自2014年开始第一次招收专升本会计学专业学生,从2015年开始招收专升本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一直以来,四年制本科和两年制专升本并行管理,直至2018年开始专门接收专升本学生。在探索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已深刻认识到,单一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不能适应学生、企业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人才培养的目标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格,直接影响着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架构、教学内容的安排等。从外部环境看,随着“大智移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加速转型升级,财务管理从业人员不但面临着核算岗位压缩的问题,而且对人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必须与时俱进,扬长避短,深入企事业单位调研,及时修订契合当前和未来财务管理岗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要求的培养方案。从内部环境看,独立院校属于应用型高校,在培养目标中体现“应用型”并不难。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高级管理型会计人才。针对专升本学制短、生源复杂等特点,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在于如何“优化和创特色”,即结合企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和专升本的生源特点优化传统本科培养目标,结合管理型会计人才特点创专升本人才培养特色。
(二)专升本课程体系设置僵化,缺乏针对性。如果说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工程的顶层设计,那么课程体系的设置就是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路径和载体。培养目标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格,课程体系设置决定了人才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一些高校直接套用四年制普通本科培养计划,或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修修补补,导致专升本课程与专科课程体系重复交叉,未考虑生源特点,对所有专升本学生使用同一套课程体系进行教学,任课教师在授课时很难兼顾,部分学生觉得听课吃力,部分学生觉得浪费时间,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课程体系设置灵活性不足、课程群不够优化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三)传统实训实践课程缺乏综合性。专升本财务管理专业实训实践课程多偏向会计学课程,专业对口的实验课程偏少;单项实训较多,综合性实训较少。同样是培养财会类专业人才,对专科生的要求仅是“会操作”,而对本科生的要求不仅是“会操作”,还应知道“为什么这么操作”“对管理、预测、分析、内控和决策等起到什么作用”。财会类专业专科生经过3年的学习,已经得到了会计类单项实训课程的训练;而专科阶段为非财会类专业的学生,连最基本的手工账也未接触过,仅开设单项实训课程难以满足学生需求和社会要求。综上,如何拔高有专业基础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何填平零基礎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达到本科水平,是专升本实训实践课程设置的难点。
四、重构独立院校专升本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方案——基于分层培养视角
(一)与新时代发展同步,专升本人才应分层培养。新时代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随着“大智移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核算技术优化升级,对财务会计核算人才的需求大大萎缩,管理会计人才紧缺。独立院校作为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必须顺势而为,提升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对专升本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提出分层培养的方案,需在“应用型”和“管理型”上下功夫。高校应通过充分调研企事业单位对当前和未来财务管理岗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结合专升本财务管理专业的生源特点,对有专业基础和零基础的学生分别确立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以达到分层培养的目标。
(二)调整和优化专升本课程体系,实施分层教学,提高针对性。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路径和载体,是人才培养环节的关键一步。基于分层培养的目标,课程体系的设置也应与之配套。针对有专业基础的学生,应着重考虑在专科课程体系基础上的拔高和提升;针对零基础的学生,应着重考虑健全财务管理学科知识进而达到本科水平。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为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提出修订专业培养计划的总要求——“两增两减”,即减少专业总学分,减少公共基础课必修学时,增加公选课学分,增加实践环节学时。结合四年制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培养计划和充分掌握专升本学生入学时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水平,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制订了两份专升本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一份适用于有财会类专业基础的学生,一份适用于零基础的学生。
1.公共基础课应拔高和提升。尽管专升本学生都是专科学习阶段的佼佼者,但必须进一步拓展、深化其基础知识。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做了如下调整:由于专升本学生对《高等数学(上册)》的掌握情况良好,新生入学后主要学习《高等数学(下册)》;根据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实施分层教学,未通过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进入“四级班”,已经通过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进入“六级班”;在选修课中增加创新创业基础课程。
2.在专业课的设置上,课程体系应根据受众对象的不同进行删减、调整和优化。通过梳理财务管理学科的专业课程群(见下页图2),高校培养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应在强调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明确:财务管理各项工作必须在企业内部总体战略的管理指导下开展,同时受制于外部环境和社会监督,如税法、经济法等。此外,沟通能力是管理工作者必备的技能。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在专业课设置上主要做了如下尝试:(1)针对性开设专业课程。新生入学后,要进行会计学基础课程和财务管理课程知识的测试,根据测试成绩独立编班进行后续教学管理。针对专业基础较好的班级,入校后第一学期直接学习财务会计课程,而对专业基础薄弱或零基础的学生,从会计学基础课程开始学习,并引进业财合一、流程管控的教学理念,从资金运动的角度进行授课。(2)对重复的知识结构进行整合和优化。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课程的内容重复或交叉较多,针对于此,组织任课教师重新调整课程教学大纲,明确各课程教学目标。增强学生的报表分析能力,周课时从2课时增加到3课时。(3)补足欠缺的能力。如为加强学生交流和沟通的能力,新增管理沟通课程;为增强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新增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课程;为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新增财经写作课程。
3.实训实践课程与学科竞赛相融合,综合提升学生的管理决策能力。实训实践环节是能力培养和提升的重要一环,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较好地转化为应用能力的过程,是综合提升学生管理决策能力的过程,考验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最终反哺理论课程的学习。专升本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之一就在于“会应用、会管理”。实训实践课程的开设,应着重在综合应用性和分析决策能力提升方面下功夫。随着管理会计地位的提升,实训实践课程应增加学生对预算、内部控制、报表分析、成本控制、预测决策等能力的训练,才能适应当前和未来财务岗位的工作需求。
近幾年来,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在学科竞赛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并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为了使学生在校期间有更多参与实训实践的平台,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成立了财务精英协会(由协会干部管理为主的社团),采购相关综合性软件并开放给学生,以便于开展校内赛和实训环节,也为选择代表学校参赛的队伍提供了便利,如此形成良性循环。通过跟踪几届代表学校参赛的学生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都较强,在工作岗位中表现出色。
五、总结与展望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在分层教学方面迈出了第一步,未来还需要增强课程体系设置的灵活性,增加选修课比例,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专业建设应该是动态的,独立院校专升本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应与时俱进,结合生源特点,突出应用型、管理型人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抓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路径。S
【主要参考文献】
[ 1 ] 孙江.我国专升本问题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9):25-28.
[ 2 ] 王琴.地方院校专升本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研究[J].财会通讯,2010,(02):146-148.
[ 3 ] 常桐善.大学“专升本”招生体制探析——美国加州大学的经验与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03):17-23.
[ 4 ] 赵伯庄,李萍.工商管理专业“专升本”学生现状及满意度调查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17):83-85.
[ 5 ] 周恒男,于洪.会计专业专升本课程体系设置的调查研究——以长春理工大学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35):28-30.
[ 6 ] 演克武,王建华,杨海华.基于岗位能力需求的高职高专与应用型本科课程衔接研究——以江苏省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17,(14):81-85.
[ 7 ] 陈丽君.融入翻转课堂理念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J].商业会计,2019,(07):120-122.
[ 8 ] 贺胜军.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商业会计,2019,(07):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