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国《影响援助计划》

    摘要:联邦财政拨款一直是美国政府对本国教育体系施加影响的最主要途径。《影响援助计划》(Impact Aid Program)作为美国唯一的一个学区直接接受资金的教育项目,从1950年至今一直在不间断地实施,且援助对象的范围也在不断增加。然而,该计划在实施的同时,实际上自1969年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充分地资助。本文通过对该计划内容的梳理,解析美国教育援助的意图,分析该计划对美国教育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美国;中小学;影响援助计划

    中图分类号:G571.2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13-0113-02

    1 美国《影响援助计划》出台的背景

    作为美国最早的中小学教育法案之一,《影响援助计划》在1994年被合并入美国最著名的中小学教育法案《中小学教育法》(Elementary-Secondary Education Act)中的第八节。此计划的颁布与施行,与地区教育现状与联邦政府对地区教育的影响与控制需求都息息相关。

    1.1 教育公平催生《影响援助计划》

    20世纪上半叶,美国在二战前后的各种军事活动导致国内从军人员急剧增长,军人家庭中的儿童数量也随之增加,这些儿童一部分在国内,一部分随家人生活在军方基地,这意味着他们无法与国内儿童享有同一水平的教育资源。《影响援助计划》建立的初衷就是补助这些军人家庭,帮助他们的孩子更好地完成教育。在此基础上,这样的情况使政府出面以出资的形式,实际上充当纳税人的角色,对税收减少的学区予以补助。《影响援助计划》的建立,就是为了帮助地方上教育资金相对缺乏的学区,由政府拨款资助这些学区,使其可以正常且顺利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1.2 政府对地方基础教育的控制需求增加

    自20个世纪80年代以来,联邦就开始不断的尝试加大对地方教育的影响,《影响援助计划》作为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措施与法案中的一部分,于1950年正式立法并于1994年被并入美国《中小学教育法》。《影响援助计划》与其他各项法案一起通过资金支持和教育资源支持,加大对学区教育事业的影响,将联邦对教育的干预和控制从高等教育渗透至基础教育。

    2 美国《影响援助计划》的主要内容

    《影响援助计划》是当今美国国内唯一不经过州与地方政府而由联邦直接拨款至学区,同时也是美国唯一的非前瞻性资助,《影响援助计划》以其高效著称。从施行至今,为了适应国内教育环境的变化,弥补联邦地区教育经费的不足,该项的资助范围不断扩充。从负责该计划实行的组织到计划涉及的范围及具体实施步骤,我们可以对《影响援助计划》有较详细的认识:

    2.1 从立法到施行

    1940年,“兰哈姆法案”规定了一种初步的影响援助形式,即在其境内拥有军事基地的地区代替税款。1941年,国会修订了“兰哈姆法案”,将影响援助扩大到包括公立学校建设的资金。1950年,国会颁布了P.L.815和P.L.874这两条法律,经杜鲁门总统签署确认后,以现在的形式开始了拨款计划。

    《影响援助计划》由美国教育部主持管理,并由国会通过劳工、健康和人类服务三个部分拨款。该法案的具体实施由各分支小组围绕着全国联邦受影响学校协会(NAFIS)以“伞状的小组”的形式进行。在“NAFIS”这一“保护伞”下的四个小组是“联邦财产学区协会(Federal Property Schools Association)”“军事入学学校协会(Military Impacted Schools Association)”

    “印度国家受影响学校协会(National Indian Impacted Schools Association)”和“中低档学校协会(Mid-to-

    Low-LOT School Districts)”,四个小组分别负责《影响援助计划》在联邦财产较多的学区的施行情况;确保教育资金受到严重影响的军事学区得到能满足学生教育需求的资金;为住在印度信托地区的联邦关联儿童提供教育援助支持,以及那些受“影响援助计划”影响较低的学区代表的联合,以确保影响援助计划的资金能公平的分配给所有的学区。四个小组在“NAFIS”的支持下即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又共同维持和确保“影响援助计划”的顺利实施以及其资金的申请和使用。

    2.2 从军方到民众

    根据全国联邦受影响学校协会收集的数据,2015年“影响援助计划”的影响范围包括1300个学区中超过1100万的儿童和98万联邦关联儿童,这一千多个学区及其中的千万名因援助影响计划法规而受益的孩童,其来源大致可分为一下五种:

    (1)军事区域内外的儿童。美国服役军人的儿童不管是否居住在军事区域内,都有资格接受计划的援助。

    (2)印度信托地区儿童。父母居住在印度信托地区或ANSCA地区的儿童,可以接受援助。

    (3)廉租房人群。父母居住在联邦廉租房的儿童,同样属于被援助的范围。

    (4)平民1。夫妻中一位或双方在联邦财产地区生活和工作,他们的孩子可以享受“计划”法规带来的福利。

    (5)平民2。夫妻中一位或双方不管是应税土地上工作,起居在联邦财产,还是应税土地上生活,联邦财产工作。他们的子女都可以接受计划的援助。

    从军方到印度信托地区再到国内的廉租房群体和平民,联邦的援助资金每年都在以拨款的形式帮助学区发展基础教育,帮助这些儿童顺利地完成学业。

    2.3 从联邦政府到学区

    “非前瞻性资助”这一性质意味着《影响援助计划》每隔一段时间都需要得到国会的重新授权,需要资助的学区需要每年按时提交申请。许多学区由于地区税收的减低,学区收入的削减,受教育儿童的人数不变而依赖于《影响援助计划》帮助他们使地区的基础教育可以继续进行下去。正是因为这样,《影响援助计划》又被称作是“山姆大叔的税单”。说明该计划实质上是联邦政府用拨款的形式支付联邦财产较多的学区减少的税收,并且以拨款的形式补偿学区因为教育经费的减少而迫切需要“计划”的资金。

    学区的教育状况与资助有直接的联系,甚至将其称之为自身生命。削减资助后的学区,将面临大幅辞退老师和取消高达40%教育活动的后果。学区的存在和发展,已与《影响援助计划》不可分割。

    3 美国《影响援助计划》实施的重要意义

    3.1 自由且高效的拨款形式的资金促进地区教育發展

    获得授权联邦资金不经过区政府直接进入学区,学区直接使用联邦的拨款,避免了层层下达的繁复程序,资金可以快速、原始、有效地到达学区,且对于资金的使用范围广,包括项目有设施、书籍、教师工资等。这样相对自由的资金使用方式使学区可以根据自身学区的情况,可以把受资助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同时自由且高效的形式对于基础教育的支持巨大,学区不管是补救自身弱点还是完善强项抑或是开发新的教学项目,都能够有针对性的、高效且资金充足地完成。许多学区将援助计划的资金看作联邦政府的义务拨款并将资金作为刚需依靠它维持学区的正常运行,更有许多学区以此资金为契机改善学区教育环境,吸引更优秀的人才,提升教育质量和地区教育水平。

    3.2 常年拨款支持地区基础教育顺利进行

    《影响援助计划》作为《中小学教育法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地区基础教育提供了长期的支持。在一些联邦关联学生较多的地区,如印度信托地区和一些人口较少,实际上教育资金十分缺乏的地区,学区迫切需要联邦的资金使该地区的教育教学活动能够继续进行下去,《影响援助计划》的资金就成为了这些学区赖以生存的希望。如果没有联邦的资金,学区的日常教学将难以进行下去,许多儿童将失去受教育的机会,影响援助计划的资金支持是许多地区基础教育顺利进行的保证。

    3.3 资金补助促进教育公平

    对于这些教育资源相对弱势的儿童,计划的补助既可以缓解学区或家庭的教育方面的经济压力,又因为拨款的实施要求并不是非常严格,可以一定程度上补偿他们缺少的教育资源。这样的措施保证孩子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质量,这样的补助使孩子们的起点更加接近,能够促进美国基础教育公平且均衡的发展。

    4 对美国《影响援助计划》的思考

    美国《影响援助计划》实施时间长,涉及范围广,对美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意义巨大。其资金直接由联邦进入学区的模式,使得所有对教育的支持可以更高效地进行,且学区对于资金的使用也相对自由,这样不仅可以使学区有针对性地强化自身教育短板,更可以利用资金根据学区特色开发有特色的教育项目。这样自由且高效的拨款模式值得中国借鉴。另一方面,大量的资金一次性流入学区,如果不能充分且有效的利用,不但不能促进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反而会成为联邦政府的财政负担。事实上,因财政负担较重,自1969年,《影响援助计划》就没有对所有符合条件的学区进行完全的资助。学区不能有效地使用资金,就会导致资金不足但又不可或缺的循环。《影响援助计划》的资金作为学区的刚需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行而不是作为一种奖励性的资金去鼓励或刺激学校的教育创新或改革,随着受教育群体和影响援助计划范围的增加,联邦的负担会越来越重。没有创新和改革,教育效果不佳的学区,会陷入恶性循环,只能等待联邦政府的资助以满足基本的教育要求。中国同样存在教育经费不足的地区和学校,如何合理分配教育补助资金,怎样分配这些资金,才能在改善地区学校教学环境的同时促进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近十年的资金援助一直平稳上升的态势,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对《影响援助计划》施行的态度稳定且坚持。如此长期,稳定且大力度的支持国家基础教育事业的态度,也是值得中国借鉴和学习的。

    (责编:陈静姝)

    作者简介:胡婧莹(1993—),女,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