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

    丁一杰

    〔摘要〕心理教师在个案辅导中可综合运用潜意识图卡、沙盘游戏、家庭治疗、ACT疗法、正念技术、叙事疗法等心理辅导方法,因地制宜地为来访学生赋能,提高他们的觉察力、沟通力、行动力、生命力,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让他们成为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实践证明,这种赋能训练法效果突出。

    〔关键词〕高效赋能;觉察力;沟通力;行动力;生命力;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24-0026-03

    后现代诸多心理疗法认为人本来是有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的,只是暂时没有被发掘出相关的资源或者潜能[1]。在个别心理辅导中,如果心理老师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来访学生的症状看似缓解了,复发的可能性也很大。在多年的一线心理辅导工作中,我逐渐发现,跳出问题看来访者,发现他暂时没有“长出来”的能力是什么,通过一定的方法赋能,增强他的这项能力,他原来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下面将通过四个典型案例来详细阐述。

    一、典型案例

    【案例一】身体不适的女孩

    小萌(化名),女,14岁,初二学生。初一时,因为妈妈要去外地陪爸爸工作,把她寄放在姑妈家。一开始她是同意的,但是渐渐地她每天开始情绪低落,莫名哭泣,无法学习。后来出现各种身体不适,如头晕、呕吐、发烧等,妈妈只能回来照顾她,而她的这些症状越来越严重,发展到不能上学。初一暑假,父母带她去医院,诊断结果是重度抑郁症,遂来求助于心理老师。

    【案例二】被家暴的男孩

    小和(化名),男,15岁,初三学生。初三开学第一天,他来到学校,他的样子吓坏了班主任和班里同学。原来,他前一天晚上被爸爸暴打,打得遍体鳞伤,手脚肿得像孕妇一样,满胳膊都是伤痕,耳朵、脸上、膝盖、指甲多处出血,惨不忍睹。班主任马上联系他父亲,要求带他去医院验伤,并告知不能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可是他的父亲坚决不来。班主任说:“如果你不出现,我们就报警!”局面一度僵持,校医马上联系心理老师。

    【案例三】不上学的男孩

    小林(化名),男,12岁,初一学生。刚刚升入初中,无法适应学校环境,不肯上学,被家长强制送到学校后就各种身体不舒服,一直躺在校医那里;在班里也是闷闷不乐,不与同学交往,独来独往。开学三周了,他的这种情况依然没有好转,班主任遂求助于心理老师。

    【案例四】痴恋的女孩

    小婉(化名),女,13岁,初二学生。她在初一的时候喜欢班上一个男生,两人交往,后来对方不想和她在一起了,她冲动地跑到教学楼二楼,欲跳楼,被老师拦下;她很快又喜欢上班里另外一个男生,两人交往,后来因男生父母的反对和阻止,该男生要和她分手,她难以接受,在班级歇斯底里地哭、跪,跑到男孩家楼下哭、跪,打这个男生,扔他的东西。班主任和家长都拿她没有办法,遂求助于心理老师。

    以上四个案例,都是令人非常头疼的案例,案主求助动机不明显,是被老师和家长带过来的;案主在认知、情绪、行为、人格、意志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偏差,有的个案已经被明确诊断为神经症。我刚开始觉得压力很大,无从下手。后来,我采取跳出问题的思路,通过高效赋能训练来访学生,让他们具有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

    二、高效赋能训练

    高效赋能训练一:觉察力

    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都可能出现暂时的迷茫和停滞,产生一些消极的想法和消极的情绪,当这个人被这些消极的想法勾住,就容易做出很多无效的行为,被拉进痛苦的泥潭[2]。生活中要发生什么事不在我们的掌控中,遇到逆境就听天由命吗?其实不是,拉你进泥潭的是你自己对问题的想法,而你却茫然不知,这很有可能是你的觉察力不够,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这么痛苦。觉察即疗愈,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状态不对,没有任由自己越陷越深,就有重回正轨的希望。关于觉察力的练习,我用的方法很多,包括正念觀呼吸、正念身体扫描、正念身心转化、ACT情绪的经验性接纳[3]、OH卡、沙盘。我通过这些训练技术,让来访者看见自己的现状,活在当下,体验此时此刻而不是过去或者未来,提升对自己整体状态的觉察能力。

    举个例子:如果发现自己不对劲,先赶紧“STOP”,把自己从“不对劲”的状态里面抽离出来。可以迅速做一些与当前状态不一样的动作,如深呼吸、肌肉渐进放松等,这些小技术可以让人把注意力从头脑放回身体,继而从心理僵化的状态里跳出来。

    接着问自己几个问题:

    (1)这是我想要的状态吗?

    (2)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3)我现在有哪些选择?

    (4)为了得到我想要的,我现在可以做什么?

    (5)现在的情绪让我身体哪里不舒服?

    (6)如果这个情绪有颜色和形状,它是怎样的?

    (7)好好看看这个情绪,看看它会不会有什么变化,把它画出来。

    回答这些疑问,来访者就会产生新的感受和思路。如果还是不清晰,心理教师可以借助OH卡或者沙盘探问来访者的潜意识世界,引导其寻找答案。

    在辅导那个身体不舒服的女孩时,我在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的基础上,将辅导重点放在增强她的觉察力上。我们通过OH卡做家庭排列,我发现她把自己的卡牌和父亲的卡牌排在母亲卡牌的下面。经过谈话,她觉察到原来自己是嫉妒爸爸抢走妈妈,但内心又觉得不应该这样,由此产生了巨大的内心冲突。经过两次咨询,她最后选择将父亲的卡牌排在母亲旁边,将自己的卡牌放在父母下面,回归家庭正常的序位。此后,她身体的不舒服再也没出现过。

    高效赋能训练二:沟通力

    人与人的联结是人心理健康成长的五大营养之一[4],许多人不曾好好地爱过身边的人,也不曾被身边的人爱,感受到的是冷漠和封闭的人际世界。有的人失去自己而迎合他人,这是人际关系最糟糕的状态。如果人与人之间可以放下戒备和防御,把紧紧收拢的心放开一点,直面自己的内心,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希望,那么压抑的情绪便会得到释放和宣泄。一次有效的沟通,肢体语言占55%,声音占38%,语言表达仅仅占7%。如果只是通过讲道理,沟通效果并不好。在进行沟通能力训练时,心理教师要让学生认识情绪,探索情绪背后的需求,学会表达情绪,少作评判,多表达感受到的、看见的和发现的。

    在辅导那个被家暴的男孩时,我直接采用家庭治疗的模式,让孩子和父亲面对面坐下来,通过OH卡,男孩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全面展现在父亲面前,父亲发现原来孩子有这么多的压抑和负面情绪,而自己却茫然不知,只是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从来没有走进孩子的心里。接着,我使用萨提亚沟通姿态雕塑,让父子俩体会彼此内心的感受,并将这些感受说出来。咨询过程中,父亲流下难过的泪水,男孩也泣不成声。咨询结束时,父亲表示以后会好好和孩子沟通内心的感受,少指责,不再动辄打骂孩子。

    高效赋能训练三:行动力

    人不是问题,人对问题的看法才是问题[5]。问题被外化出来后,心理教师应引导来访者明确自己的价值,并承诺相应的行动来配合价值的实现。让来访者不再纠结于问题,而是跳出问题发现更多资源和可能。

    在ACT疗法中有一个很好用的训练方法叫作“成长之路”。心理教师首先和来访学生探讨他的价值,这里的价值是指每天可以通过努力达成的目标;每次咨询先确定现状分数,询问来访者:如果能够提高1分,你会做什么?在下一次咨询时探讨行动的效果及阻碍,慢慢向前滚动,来访者行动的车轮就转起来了。

    在辅导那个不上学的男孩时,我发现这个男孩缺乏存在感,在班级中感受到的是孤独、无助,所以不愿意来上学。我与他一起建立了“成长之路”,他给出的价值目标是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目前现状分是1分,这1分是代表在班级中只有一个认识的小学同学,但是关系一般。如果达到2分,他说可以做的是主动和这位小学同学交流,帮助他;有可能遇到的阻碍是那个同学不喜欢和他玩,如果是这样就试试和小组的其他同学发展友谊。三周之后,这个男孩高兴地说自己现在有5分,因为那个小学同学已经是他的朋友了,并且小组的同学也开始接纳他了。

    高效赋能训练四:生命力

    生命教育就是关怀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动,这种关怀是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教育自身发展价值在“生命活动”实践中的统一,使学生的生命质量得以提升。一些来访学生本身对生命没有正确的认识,在情绪冲动的时候,容易作出轻生的决定。所以,应激活来访学生的生命力,让他们明白生命的可贵,明白人是如何在世界上运转的。我使用的训练方法是“生命金字塔”[6]。生命金字塔分为六层,分别是环境、行动、能力、信念、身份、系统。我和来访学生仔细探讨每一个层级,不清晰的部分可以借助OH卡和沙盘来呈现,帮助学生理清自己面对困扰时的“生命金字塔”是如何运转的,激发他的内在驱动力来应对该问题。

    在案例四中,女孩为了爱情想轻易了结自己的生命,用歇斯底里的方式发泄失恋的痛苦,其实都是生命力不足的表现。于是,我重点和她探讨失恋这件事的“生命金字塔”,逐层引导她分析自己可以做什么,特别是在能力、信念、身份、系统这些比较高的层级上为她赋能,让她发现更多的可能,发现生命不只有爱情一个主题,还有很多。经過三次辅导,这个女孩基本走出失恋的阴霾,学会了勇敢面对生活。

    三、结语

    多年来,我用心陪伴每一个来访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与他们共同面对困难,不居高临下地指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而是用高效赋能训练法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让他们成为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我在咨询的过程中引导来访学生走向他们想要的世界,而不是逃离他们不想要的世界;用接纳的态度面对自己,与自己的想法解离而不是融合;运用自身的能量去解决当下的困难,明确自己的价值目标,做出承诺的行动;在更宏大的蓝图下接触到对自己来说真正重要的东西,继而用核心价值引导、促进、激励自己,使自己真正有所改变,以开放的姿态接纳所有经验,全身心地投入当前正在做的每一件事中。

    参考文献

    [1]迟毓凯.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M].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罗斯·哈里斯.ACT就是这么简单[M].祝卓宏? 等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3]斯蒂芬·海斯.接纳承诺疗法 正念改变之道[M].祝卓宏等 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

    [4]贝克.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M].王建平 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5]保罗·汉图.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和治疗技术[M].骆宏 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

    [6]鲍勃·斯塔尔,以利沙·戈德斯坦.正念生活,减压之道:正念减压工作手册[M].张妍 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开发区中学,广州,510730)

    编辑/于 洪 终校/刘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