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多点多极支撑”底部根基“十二五”四川县域经济发展述评

    车文斌

    过去的五年,四川县域经济书写下了怎样的一页?

    如果要给这五年一个注脚,那么,这是一个分类推进,竞相发展的五年:135个县中,62个县GDP总量超100亿元,300亿元的县,也从1个一举增加到了8个,气势如虹,助推全省GDP共闯3万亿元大关。

    这是四川县域经济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五年:136个县划分为15个平原县、44个丘陵县、26个盆周山区县和51个民族地区县,分类指导,分类考核;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旅则旅。2011-2014年,县域经济年均增长12.3%,增速比全省高0.8个百分点。

    全面深化改革、灾后恢复重建、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新农村建设、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省县域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着力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蹄疾步稳,奋勇前行……

    “十二五”以来,四川省广大县域范围内,农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传统产业稳定增长,服务业发展加快,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PART 1 发展新局面:分类推进竞相发展

    中国没有哪有一个省份像四川这样丰富多彩、气象万千:都江堰水利枢纽千年滋润并哺育的成都平原,喜马拉雅隆起形成的盆周山地高原地貌,平原与山区交接的丘陵……此间,56个民族聚居地,55个少数民族、490.8万人和美地生活在巴山蜀水间,全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全国第二大藏区。

    创新驱动,科学发展,是县域发展之魂。地理环境赋予四川儿女丰富的物种与富饶的矿产,各地也探索出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路径。2013年11月6日,四川省政府根据全省4个不同的地理环境,出台了《关于推进平原地区丘陵地区盆周山区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科学地将全省135个县(市)划分为4种不同的模式。

    四川县域经济再次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2014年,四川135个县(市)中,有62个县(市)GDP总量超过100亿元,比2010年增加26个,其中超过300亿元的县(市)由2010年的1个增加到2014年的8个。2011-2014年,县域经济年均增长12.3%,增速比四川省高0.8个百分点。

    因地制宜,特色发展,是县域发展之策。山区有山地的禀赋,丘区有丘陵的特色,平原有背靠大城市的优势,民族地区更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根据当地的优势和特色来制定并实施适宜各自发展的策路,不搞一刀切,也不惟GDP论英雄。

    在分类发展的基础上,分类考核的措施迅速跟进。2014年7月,四川省出台《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办法(试行)》,9月,又推出《四川省贫困县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科学分类科学考核,尤其是对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四大片区”88个贫困县实行分类考核,由过去看重GDP等经济指标转向主要考核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推动全省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PART 2 改革新动能:扩权让县域更具活力

    改革,始终是县域发展的核心动力。

    四川从来不乏改革精神:在全国率先探索农村改革,率先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率先进行城市综合改革试验,率先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2015年9月7日,四川被确定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再次走在创新改革的前列。

    而县域范围的改革,早已发轫。扩权强县与强县扩权,始终贯穿县域改革的始终。

    2007年,首期27个县扩权。2009年增至59个,2014年扩大至78个。当年,78个扩权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31.6亿元,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9.0%,比上年增长9.5%,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3.3个百分点。

    “好政策让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走路都不沾泥……”剑阁县碑垭乡松柏村一位养猪大户在卖出11头肥猪,收入3万多元后高兴地说。2014年底,他在政府的帮助下成立生猪发展专业合作社,今年生猪行情上涨,能出栏生猪100多头。

    剑阁县是典型的盆周山区县,却依托资源优势,成功向工业、旅游迈进,2013年、2014年、2015年连续三年获得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城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暨兴能新材、四川德润通兽药成功招商投产,总投资约36亿元的风电场项目正式签约,烤烟、果蔬、畜禽、林产、优质粮油五大主导产业不断优化,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做成数条农业产业链,源源不断的经济收入撑起百姓的腰包。

    扩权强县,为县域发展找到了新动力,也积累了新经验,更找到了县域发展的新路子。

    宜宾县将权限进一步下放到了镇,大胆推出“扩权强镇”,将财权和事权下放到镇,各扩权镇形成错位发展、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2014年,宜宾市将宜宾县的经验向全市铺开,扩权强镇向放权兴镇转变、放权兴镇向开放活镇转变、开放活镇向转型跨越转变。

    县域经济是产业转型、创新发展的主战场,扩权强县,实际上是还权于市场、还权于群众、还权于主体,大大地释放了县域的活力,推动了78个扩权县经济的发展。

    ——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014年,扩权县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0.5:54.3:25.2调整为19.9:54.3:25.8。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6463.8亿元,增长10.4%,占GDP的比重从上年的59.5%上升到60.2%。

    ——投资更活跃。2014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503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增速比全省高1.2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17.2亿元,增长1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72.0亿元,增长13.2%。

    ——促进惠民增收。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50元,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9272元,增长11.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部涉农县(市、区),全年参合率99.3%。

    PART 3 民生新福祉:发展成果惠及人民

    开起“牧家乐”家庭旅馆,红原县安曲镇哈拉玛村61岁的泽尔多开始了一种全新游牧生活。作为限制开发的生态保护区域,“十二五”区域,哈拉玛村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探索以草定畜新机制,发展以牧家乐为主体的草原特色旅游服务产业。如今,生活在这里的牧民过上了和谐、稳定、舒适的生活,崭新的定居区域,不仅实现了道路的硬化,全村通电通水,还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和卫星电视。

    谋民生之福,让全民共享发展成果,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十二五”期间,民生建设全力推进,扶贫攻坚持续加 码:2011年起,深入实施新十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3年首次将扶贫开发列入八项重点任务,启动“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2015年,首次以全会形式专题部署扶贫攻坚,打出“3+10”政策组合拳。

    回眸这五年,四川县域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居民生活稳步提高。

    ——开展“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加快实施藏区“六项民生工程计划”、彝区“十项扶贫工程”。201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两万亿元,2014年达到23577.2亿元,是2010年的1.7倍,年均增长14.8%。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34元,2011-2014年均增长12.1%,增速比GDP快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03元,2011-2014年均增长14.7%,增速比GDP快3.2个百分点。

    回眸这五年,四川县域稳步发展,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301元,比上年增长12.7%。平均每百户居民拥有洗衣机85.5台,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15.5台,每百户拥有空调53.3台,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220台。

    ——农业生产稳定。2014年,粮食产量达到3374.9万吨,2011-2014年均增长1.2%;油料产量300.8万吨,是2010年的1.1倍,年均增长2.9%。畜牧业健康发展,肉类总产量714.7万吨,比2010年增加58.4万吨。2014年,有效灌溉面积266.6万公顷,比2010年增加11.3万公顷;机耕面积459.8万公顷,与2010年相比,年均增长20.4%;农业机械总动力4160.1万千瓦,是2010年的1.3倍,年均增长7.2%。

    回眸这五年,扶贫攻坚稳步推进,坚实迈向全面小康。

    ——2011年,四川农村贫困人口多达1356万,四大片区有88个贫困县,几近全川半数。2012年底,农村贫困人口750万人,2014年,又减少到497.6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1.5%下降到7.7%。

    “五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今后五年,全省向贫困宣战,每年将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万人左右,到2020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497.6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501个贫困村和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一切发展都是为了民生新福祉。县域是精准扶贫的核心区,是决胜全面小康的主战场,从教育、医疗,到住房安居,县域范围内的富民惠民工程正大力推进。

    四川省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8月末,全省已安排下达中央、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4.9亿元。全面启动《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5年年度实施方案》、大小凉山“十项扶贫工程”及之外的彝家新寨建设;安排334个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每个村补助100万元;向贫困户发放了农业生产发展小额贷款15.9亿元,52576户贫困户建卡……

    国中维命开新道,贞下起元换旧章。“十三五”即将启航,四川县域经济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到2017年,所有县城、重点镇要与骨干交通网络连接,力争一半以上的县工业总产值超过200亿元,30个以上的县工业总产值超过500亿元,全省培育2个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3个超过1000亿元的工业强县(市);到2020年,消灭贫困县,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目标已经明确,惟有万众一心,向着宏伟目标坚实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