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图书馆的社会责任研究
【摘要】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所拥有的保存文献资料、信息功能和社会教育职能决定了其要发挥传承优秀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重要作用。因此,要从政府、图书馆两个层面出发,落实图书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及实现路径。
【关 ?键 ?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图书馆;社会责任
【作者单位】王令祎,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10.026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目的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我国文化体制深层次改革,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奠定基础。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 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
公共文化服务是指具有特定职能的部门以集体的名义并以我国的财政为主要经济基础,根据一定的社会契约和相关规定向我国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公共服务的行为。
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特征和发展现状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不断加强对文化资源的优化整合,注重完善服务的效能,同时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介融入其中,以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基本导向,为公众提供更加精准、完善和人性化的文化服务。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呈现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服务内容的非均衡化。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根据不同地区公民的不同需求呈现一定的差异化和层次化,因此,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不是“一刀切”的模式。其次,服务主体的公益性。为人民群众提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能,政府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守夜人”,政府的公共性决定了其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再次,服务对象的全面性。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应惠及全体公民,公民不应因地域、性别和种族的不同而享受不平等的文化权益,文化权利是公民的平等权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民普遍有了更高层次的文化需求,因此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应与时俱进地发展。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主要涉及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艺馆、文化站等,随着近几年的发展,综合博物馆和专题博物馆的数量不断增加,开放程度也日益提高;经过新建、改建、扩建的图书馆和文艺馆的数量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从事文化类服务行业的人员数量不断攀升,并且增长的人员遍及文化服务行业的各个部门。其次,服务文化发展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扩大。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及配套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使公共文化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增强了公共文化服务的针对性、便捷性和有效性。再次,公共文化的服务方式和途径日益多样化。各省市推出了一系列的文化品牌活动,比如“出彩中国人”“全民阅读”“中华文化大舞台”等,在给群众提供更多文化选择的同时,大大丰富了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公共图书馆是以我国行政管理部门为主导力量建立起来的,根本目的是宣传当代先进文化、保障信息公平、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的阅读需求和学习需求。新时代的高校图书馆除了承担传播知识、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责,还要担负起必要的社会责任。因此,图书馆作用的发挥会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1.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积极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文化强国建设有重要意义。图书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多种多样,是向人民群众展示宣传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图书馆通过图书等载体将价值观传递给社会大众,通过举办文化展览、开展文化讲座、设立文化专题阅览室、建设文化资源库等多种方式营造传统文化传播氛围,使大众可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 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随着人类的出现和生产力的发展,精神文明随之形成,不同的历史阶段赋予了精神文明不同的内涵。图书馆自建立之初就承担着传承人类历史文明的重要责任,其将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融为一体,运用丰富多样的传播方式,使广大读者在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中,不断接受优秀文化知识和思想的熏陶;图书馆发挥了重要的信息交流和社会教育职能,其通过丰富多样的宣传手段,积极宣传先进精神,引导民众坚持主流文化的发展方向,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 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
公民基本文化權益是指公民自由、平等地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生产与创造,展示和发挥个人才能,充分、公平地享受社会文化成果的权利。与经济权益、政治权益和社会权益一样,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也是社会主义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图书馆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图书馆为社会提供一系列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和文化服务,比如通过举办文化知识讲座、百家讲坛等一系列的特色文化活动使公民平等地接受文化教育和享受阅读,以此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等。另外,图书馆不断更新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比如加强特色图书馆数据资源的整合,拓宽图书馆服务的范围,推出一系列的特色服务,形成一个知识传递、社会教育的文化集散中心,将公民文化权益的保障真正落到实处。
三、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职能定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的传统职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亦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因此,图书馆应当顺应历史发展,在发挥基本职能的前提下,重新定位自身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职能。
1. 保存文献资料职能
文献资料是帮助广大读者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增长技能的重要途径,只有借助文献资料的帮助,人类才有依据和条件从事文化生产活动,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图书馆作为存储文献资料的重要基地,其主要功能就是帮助人们从文献资料中获取信息、获得知识和增长技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图书馆对文献资料的保存形式一直发生变化,但保存的实质内容却没有任何变化。未来,随着职能内涵的不断扩大,图书馆的保存职能将更多体现在对文献的利用上。
2.社会信息职能
图书馆是收集、存储、传递信息的重要场所,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信息职能,其以丰富的文献资源、最新研究成果和大量情报信息为依托,通过对阅读方式、阅读范围和阅读模式的不断改进和创新,为广大民众提供全方位、有效的服务。
3.社会教育职能
长期以来,图书馆一直承担着对社会公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的重任,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重要支撑,可以说进行社会教育不仅是社会进步的要求,同时也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延伸服务区域履行社会教育职能,比如,图书馆积极开拓服务思路,与其他图书馆联合设立便民服务站点,开展广泛的读书宣传活动,积极拓宽图书馆的服务领域,从而提升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另外,图书馆还通过开展多种文化教育活动来发挥社会教育职能,比如,在图书馆内部设立专门的教育培训中心,加强与学校以及各种教育机构的广泛合作,开展在线教育、成人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满足公众的知识需求和阅读需求。
四、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随着现代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推出了自己的门户网站,为公众提供获取信息和阅读的重要渠道。目前,图书馆是公民增强自身文化意识的重要场所,对其社会责任的讨论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一般来说,图书馆的社会责任涵盖其应承担的基本服务职能和社会职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为公众提供馆藏资源。图书馆作为我国文化资源的重要存储之地,集聚了丰富的馆藏资源,图书馆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公众了解这些资源并能及时有效地获取;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而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学校师生,为了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应由原有的服务对象扩展至全体民众。在具体形式上,图书馆可以通过建立门户网站增强图书馆的宣传力度,推出在线阅读、读书交流会等活动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
第二,发挥自身的教育职能。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的人才需求缺口越来越大,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图书馆自然而然地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包括知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教育等多个方面。
第三,促进全民阅读的开展。在当代全民阅读的背景下,图书馆的社会责任就是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更多的社会成员,帮助他们培养阅读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阅读活动,从而实现全民阅读的目标。
五、图书馆社会责任的实现路径
1.政府层面:加强对公共图书馆的支持
第一,统筹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有效促进公共图书馆的长远建设和发展,政府要将图书馆的建设与社会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出台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基础设施建设方案,为图书馆更好地承担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奠定基础。
第二,资金支持。公共图书馆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巨大的经费投入,政府要发挥在公共图书馆运行中的主要经济支持作用;面对贫困地区图书馆运行经费短缺的现象,政府应积极动员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增加公共图书馆运行的经费渠道。
第三,政策法律支持。为了保障公共图书馆的有效运行,政府必须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法律法规,健全我国文化类的制度建设,促进公共图书馆的长远发展,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进而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朝着科学、规范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2.图书馆层面:自身变革与建设
第一,更新服务理念,转变服务职能。图书馆各项事业的建设最终是为广大读者服务的,服务是图书馆获得社会认同和促进自身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其一,图书馆应坚持“以阅读者为本”的指导思想,积极变革传统的服务模式,由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利用先进的网络平台加强图书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让广大读者增强对图书馆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其二,图书馆应树立“服务便利化”的理念,坚持将广大读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多层面保障读者的阅读权利,使读者快速有效地获取自身所需的知识信息,提升参与文化事业的热情。其三,图书馆应树立“服务创新”的理念,不断促进服务方式的推陈出新,推出形式多样的创新性阅读服务,积极践行“服务创新”的理念。
第二,加强图书馆队伍建设。加强图书馆队伍建设是图书馆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包括馆员素质的提高和队伍的有效建设。当代的新型图书馆是以网络技术、新媒体技术等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图书馆员除了应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还应更新观念,加强对新知识的学习,转变自身的服务方式,不断提升为读者服务的水平。
第三,变革服务模式,提升文化服务能力。现代图书馆应当在坚持高效原则的基础上,变革传统服务模式: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设备,优化工作流程并提高各个程序的衔接度,构建高效的工作模式以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提升文化服务能力,包括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读者的文献检索记录进行全方位追踪,建立数据分析档案合理监控读者的阅读需求及文化需求,并以此为依据及时调整服务方式;基于物联网技术对图书馆的安防系统、环境监测系统以及调度系统等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造升级,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
不断提升圖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是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在加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文化事业高效发展以及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方针指引下,图书馆应加强对自身使命的认识,通过不断拓展自身的服务项目、推出新的服务资源、提升服务效率、变革服务模式、增强服务能力等,推进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韩俊. 图书馆社会责任研究——基于国内19个城市公共图书馆网站内容的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2014(10):107-111+127.
[2]巫志南,冯佳.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公共图书馆[J]. 2015(3):34-41.
[3]王均乐. 信息时代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创新[J]. 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12):74-75.
[4]李咏梅. 新时代下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发展[J]. 文化产业研究,2019(2):244-253查不到页码.
[5]舒雯.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建设研究——以宁波市鄞州区为例[D]. 杭州: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6]黄洁英.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研究——基于上海市徐汇区政府文化职能的视角[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