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方式与健身项目推广
李晓静
摘要:现代生活方式下体育观念的转变,闲暇时间的增多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现代生活方式病”的增多,成为健身项目推广的动力与保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健身项目推广的基本思路:对现有竞技运动项目的推广、对我国民族体育项目挖掘改良后推广、及根据参与全民健身活动不同群体的需要、不同地域特点进行推广,为开展普及全民健身运动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现代生活方式;健身活动;健身项目;推广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9)01-0054-03
Abstract: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opinions on sports, the increasing of the leisure time, the improvement in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the increasingly modern-life diseases provide power and guarantee for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body-building events . Based on it, this paper brings forward the plan of popularization of the body-building events, including popularizing the existing athletics, excavating, perfecting and then popularizing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and popularizing according to the various needs of different people and differen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aim of this i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carrying out national fitness activity.
Key words: modern life-style; body-building sports; body-building events; popularization
1 前 言
生活方式是人们依据一定的文化模式为满足自身的生活需要而运用社会环境提供的各种物质的和精神文化资源的活动方式、配置方式。现代生活方式与现代劳动方式有直接联系,不同社会历史阶段的生产劳动方式决定不同社会生活方式,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物质生产的发达程度决定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
现化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把人类社会的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顶峰。现代科学技术不仅给人类提供知识和方法,而且也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劳动力结构向智能化趋势发展,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比例不断地发生变化,科技型人员将成为社会的主体劳动者;现代科学技术使劳动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劳动从体力劳动型向智能型转化;信息技术、生物科学等技术的发展,给社会的进步创造了物质财富,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生活变得越来越舒适,生活的内容也愈加丰富多彩。各种交通工具使人们感到方便快捷,各种通讯方式使人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各种上门服务让人长期呆在一套房间里也感觉不到不便之处。但是,由于人们的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加快,身体活动减少,人际交往减少,人们迫切需要丰富多彩的健身娱乐活动来缓解工作压力和现代生活带来的灰色健康,因此,健身项目的开发推广是一项符合时代需要、有生命力的活动。お
2 生活方式的转变是健身项目推广的动力与保证お
2.1 体育观念的转变是健身项目推广的根本动力
2.1.1 对体育价值的再认识
现代社会人们对体育的价值和作用的全面认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现代化生产对体育的需要,改变了人们把体育看成是纯消费的观念。人们要生活,首先必须生产,而现代化的社会生产是离不开体育的;第二,体育科学研究所揭示的规律证明了“生命在于运动”的真理。体育锻炼是促进人体发展的积极有效的手段和重要方法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体育开支是一种纯消费的开支,但西方发达国家研究表明:“体育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预防工伤事故。公司的发展,有赖于职工是否健康,职工的健康和工厂设备同样重要。”这证明了体育与生产的相互依赖关系。从而确立了“体育投资是具有生产性的投资,是潜在的生产,是构成培养和再生产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合格劳动力的桥梁”的新观念。这就从根本上促进了体育渗透人们的现代生活方式之中;第三,体育锻炼有助于智力的发展,消除脑力疲劳,促进工作、学习,从而使人们抛弃了那种体育锻炼耽误时间、影响学习的旧念。人们对体育作用认识的不断发展、深化,确立了对体育的一种新的、普遍的社会观念,是使现代社会的体育与现代生活方式密切结合的主要力量。人们对体育作用的全面认识,使健身项目得到广泛推广的基础。
2.1.2 从体育的强身价值转向“娱乐健身”的体育观
随着我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价值观念的进步,体育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增长为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广健身项目在主、客观上创造了良好条件。人们体育观的转变使健身活动走出了单纯强身而强身的围城,健身活动不仅可以强身,同时也是一种积极的生存体验和生活享受。现代生活方式使体育进入人们生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内容,与体育社会化的推进和体育人口的增加有密切的联系。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是体育社会化不断发展所产生的结果。体育已成为人们现代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建设社会精神文明的一种方式和内容。体育以它独特的方式锻炼人们的意志、品质,完善人们的心智,增强人们的体质,陶冶人们的性情。体育是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和现代化的一种积极健康的力量。体育像人体的血管一样,渗透到社会机体的各个部分,已经形成为一种规模巨大、构成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现代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大量事实充分表明:体育已经成为很多社会成员生活方式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成为当代人类社会中的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而且经济越发达的国家,人们参与体育运动就越普遍。
2.2 “现代生活方式病”的增多是健身项目的推广直接动力
当我们尽情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时,肥胖、心血管疾病以及心理压抑等“现代生活方式病”却悄然而至,运动不足、机能退化,营养过剩、机体病变,压力过大、心理疲倦,应激过多、健康下降,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突出地表现为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高度现代化、生产劳动自动化和效率化、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和生活物质空前丰富。科学技术在为人类提供了现代化的工作与生活条件的同时,反而给人们带来了过度的心理刺激。信息负荷过重、不断面临新的抉择、不断适应新的情况等等,使人压力重重。人们动的时间不足;饮食营养结构偏颇,造成肥胖病和营养不良等等,导致现代人的身体和心理上产生病变。据医学界统计,现代城市人口中,心血管系统的疾患已高居各病之首,该病发病原因与紧张、焦虑、运动不足、肥胖等有密切的联系。日本出现的“过劳死”,无疑是一种因工作压力太大,生活节奏太紧,娱乐休闲和身体锻炼太少等综合原因产生的猝死现象。因此,通过健身健体运动推广,调节人们心理压力增强体质预防“生活方式病”的恶化已迫在眉睫。
2.3 闲暇时间增多和生活水平提高是健身项目推广的保证
2.3.1 闲暇时间的增多提供了时间保证
现代科技的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率,将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人们获得了更多的余暇时间。据统计,本世纪以来,发达国家如美国,整个社会可以计算的工作时间已经骤减了几乎三分之一。近年来,我国也把工作时间从原来的48小时/周缩减为40小时/周。余暇时间的增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从事余暇活动的机会,也为人们健身运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3.2 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大众提供了物质保证与精神追求
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提高生活质量已被列入国家决策和发展的战略目标。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形态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更加强烈。工作和劳动之余,周末闲暇和节假日之际,人们渴望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来充实,企盼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体育健身运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需求,并且随着人们对体育运动可以强身、防病、健体认识的提高,健身运动己经成为一种时尚,变成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甚至把健身运动当作是每天的必修课,人们对休闲健身的青睐,从众多的休闲健身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中可见一斑。
3 健身项目推广的基本思路
现有的全民健身活动内容、形式已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文化的需求,全民健身项目量和质的少与劣同体育设施的缺乏、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的不足一样,成为了影响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源于生活、服务生活、美化生活、升华生活的全民健身项目本身是否新颖、有趣、丰富、休闲、具有吸引力是人们是否乐意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键所在。因此,相应的健身项目迫切需要得到推广。
3.1 对现有竞技运动项目的推广
竞技运动与全民健身活动虽属于体育中不同的领域,其目的、过程、方法有所不同,各有其发展的规律。因此,我们可扬弃那些技术动作复杂、难度大,对身体没有显著健身效果的项目,如跳水、田径中的三铁、竞技体操、射击等项目。将群众喜闻乐见的、便于在群众中广泛开展的运动项目予以保留,同时对保留的项目从规则、器材、场地等方面进行适当的改造,使其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健身、娱乐、休闲等需求。如棒球长久以来一直是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的热门运动,尤其在美、日两国更受欢迎。日本为了满足国民的需求,考虑场地、技术以及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将棒球棒由金属材料变为橡胶材料,球由实心变为充气球。降低了对场地!技术的要求,减少了安全隐患,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今后我国的健身活动将向简单化、休闲化、快乐化、生活化、普适化、灵活化的方向发展。我们将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以广大群众的体育需要出发,近代体育项目和民族体育项目相结合,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指导思想,进行新兴健身项目的创新开发和推广。
现代竞技运动和大众运动应协调发展,现代竞技运动与大众运动并不是完全不相容的。有些现代竞技运动项目、如链球、竞技体操、跳水等,由于对身体素质或技术难度要求过高,很多动作已不再出现在健身的运动中。竞技运动项目正成为国民健康的手段。可采用三种不同的措施:(1)保留那些大众喜闻乐见的,便于在群众中广泛开展的运动项目。(2)对现代竞技运动进行改造,使其适应广大群众的要求。(3)对现代竞技运动进行反向思维,改变竞争的根本性质,创造一种新的比赛。健身运动中,大量需求的是非竞技性的项目,包括了游戏、体操、韵律操与舞蹈,有氧运动,民间体育、传统养生运动等。
3.2 对我国民族体育项目挖掘改良后推广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灿烂的文化,民族体育项目丰富多彩,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增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将其作为全民健身活动的积极手段,现行的部分项目只是建立在传统经验基础上的认识,正如前文所述虽然比较适合老年人和妇女群体,却对中青年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是否适应现代社会的健康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需要重新认识、整理、给予合理的取舍和改造。有关资料中指出:“我国全民健身的主要项目如太极拳、木兰扇、气功、秧歌等均属传统养生体育,虽然比较适合老年人和妇女群体,却对中青年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而传统的健身养生方法是否适应现代社会的健康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原有的群众体育的主要活动内容多从体质出发,以常规的集体性广播操、竞技项目比赛和运动会为主,对项目适应群众参与的具体运动方式和组织形式的改造和创新研究不够等。这是造成人们对于体育活动没有兴趣和中青年参加体育活动人数偏低,影响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一些单调、贫乏、缺少吸引力的健身项目进行改良后,其推广的可能性会更大。
民族传统体育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我国的民族体育如跳绳 、踢毽子、太极拳、木兰扇、气功、摔跤等,基本上处于一种自娱自乐的自发性活动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民健身活动向纵深开展。通过对项目内容的改良,针对不同的项目,保留其基本运动形式,细化运动特点和提高运动要求,制定方式各异的竞赛规则,定期举办不同级别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使原有的活动内容和形式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使大众活动项目成为体育舞台上的比赛项目,另外将体育活动与经济相结合,是民族体育一个新的走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地区自觉地将体育活动和各种经济活动相结合,发展体育健身娱乐产业,更新观念、不断优化体育市场环境,营造体育产业社会化、一体化、特色化的大市场氛围,这将对民族体育有极大的推广和推动作用。
3.3 根据参与全民健身活动不同群体的需要推广
全民健身活动的对象是全体国民。由于地区、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的不同,使人们都有各自所喜欢的健身项目和不同的需求,可以说健身的内容和范围是非常广泛的,虽为满足每个个体带来了困难,却为健身项目的开发推广奠定了社会基础。如从年龄角度看,中年是生活质量低的人群,是全民健身中的难点,适合的健身项目较少,应加强中年健身项目的推广;结合职业特点来设计推广适合各种职业的运动项目。例如:酒店职员可进行上楼梯托盘比赛,即可两队也可多队对抗,每队人数依具体情况而定。
3.4 根据不同地域特点的推广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区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大自然的条件如山川、河流、森林、草原;冰雪开发推广亲水类项目如:各种不同的划船、游泳(侧游、踩水、潜水等);亲山类项目如爬山、攀岩;亲草类如滑草;亲空类如滑翔;亲冰雪类如滑冰、滑雪等。
4 结束语
健身项目在现代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全民健身项目的开发推广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严肃课题,不能靠闭门造车,也不能靠拍脑袋的方式盲目的进行,需要进一步的实际调查分析,经过实践加以验证,并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彦和. 论现代生活方式[J]. 宁夏党校学报,2003,5(5).
[2] 卢元镇. 体育运动——现代人生命质量的守护神[J]. 体育科研,1998,9.
[3] 徐元玉,王林. 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与体育锻炼[J]. 安徽体育科技,2002,23(3).
[4] 黄晓华,邓志红. 体育发展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提升[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6).
[5] 梁文敏. 对二十一世纪健身运动项目的开发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18(3).
[6]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