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联合评价和随访颈动脉狭窄患者行支架置入术(CAS)的治疗效果分析

    杜莉 辛涛 杨帆

    

    【摘要】目的 分析在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治疗中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所取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于2018年2月份~2019年6月份在我院进行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超声显示狭窄段内径术后1周及1年均大于术前,PSV术后1周及1年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颅多普勒显示术后1周及1年PSV指标均高于术前,术后1周及1年PI指标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狭窄患者行支架置入术,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状态,頸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技术,能够直观的了解到患者颈动脉和支架,为治疗提供了影像依据,有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6..02

    颈动脉狭窄成为诱发缺血性脑血管病产生的主要原因,采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对降低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脑卒中风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提升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应用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测,及时了解术后情况,为疾病治疗提供依据[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8年2月份~2019年6月份在医院中进行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3例,女43例,45~82岁,平均(63.5±3.6)岁。在本次研究中所选取的所有患者均符合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适应证的要求,将禁忌症排除掉。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适应证包括:①对于一些无症状的患者,颈动脉血管管径的狭窄率程度高于80%;②对于一些有症状的患者,颈动脉血管管径的狭窄率程度低于50%。③颈动脉内膜纤维组织存在发育不良等情况,有局限性狭窄及大动脉炎稳定者。④颈动脉溶栓后出现残余狭窄情况的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禁忌症包括:①造影剂过敏患者;②有肝素、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禁忌者;③在入院治疗3个月内有过颅内出血患者,并且在近2周以内出现脑梗死者;④在入院2周内曾经出现过心肌梗死患者;⑤颈内动脉出现严重闭塞患者。术前,给予患者100 mg的拜阿司匹林,每日1次,口服,连续服用4 d。同时,给予患者75 mg的波立维,每日1次。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波立维服用的时间应持续1年以上,而拜阿斯匹林长期使用,要求患者在术后1周及术后1年,应定期进入到医院中进行复查及随访。

    1.2 方法

    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颈动脉超声中,采用高频超声探头,要求患者保持平卧位姿势,将枕头垫在患者的颈后,头后仰将患者的颈部暴露出来,探头从颈总动脉跨越过颈动脉的分叉处及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观测有无出现闭塞、狭窄及有无斑块形成,调整取样容积位置,记录血流频谱。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时,采用2.0 MHMz脉冲波探头,患者取仰卧位和俯卧位,检查者在患者头顶的后方,记录探测深度、探头位置、角度、发射功率,进行频谱检测。

    1.3 观察指标

    颈动脉超声检查观测对手术前后狭窄段管径和PSV,记录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的变化情况;经颅多普勒观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患侧PSV和PI,记录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20.0软件,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前后狭窄段内径和PSV变化情况

    狭窄段内径术后1周及1年均大于术前,PSV术后1周及1年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手术前后患侧PSV和PI变化情况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1周及1年PSV指标均高于术前,术后1周及1年PI指标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病因,患者反复发作直至血管闭塞,引发患者脑梗死。因此,早期发现颈动脉狭窄,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2],可大大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现阶段诊断主要是采用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颈动脉超声能够直观的检测到患者颈内动脉狭窄处斑块的性质、大小,颈内动脉狭窄处的血流速度,狭窄前后局部血流动力学及管径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3]。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在术前及术后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检测中被广泛应用。患者的颈内动脉出现狭窄或闭塞时,颅内动脉会出现血流速度减低等情况[4]。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狭窄段内径术后1周及1年均大于术前,PSV术后1周及1年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血流灌注呈现增高趋势,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1周及1年PSV指标均高于术前,术后1周及1年PI指标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颅内血流灌注量大大增加。

    综上所述,行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状态,能够直观的了解到患者的病情,为疾病治疗提供了依据,有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吕 娜.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对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J].系统医学,2018,3(06):93-95.

    [2] 张逊娟.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评价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05):46-48.

    [3] 代鸣明,苏庆杰,于 航,等.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不同年龄段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26):64-67.

    [4] 刘小明,包凌云,方建华,等.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指标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再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5):11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