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云南少数民族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高虹达 王屹乾 朱瑜 罗茂斌
摘? 要:云南省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档案资源,在自媒体时代,相关部门可顺应时代潮流,开通微信公众号充分开发和利用本馆的少数民族档案资源。本文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对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积极意义,通过统计调查、内容分析等方法对云南省没有充分利用自媒体手段的现状提出开通相关公众号、多样化宣传手段、引进人才、领导重视等措施建议,以求云南省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档案资源能够充分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云南省档案馆;少数民族档案;开发利用
Abstract: Yunnan Province has rich cultural resources and Archives resources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the era of media,relevant departments can follow the trend of the times and open the WeChat public account to fully develop and utilize the Archives resources of the museum. Based on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of the WeChat public platform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minority Archives resources,this paper proposes to open relevant public numbers,diversified propaganda methods,and introduce talents through the methods of statistical investigation and content analysis. Leaders attach importance to measures such as measures to ensure that the cultural resources and Archives resources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Yunnan Province can be fully developed and utilized.
Keywords: WeChat public platform; Yunnan provincial Archives; Minority Archiv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0 引言
云南少數民族档案作为人类创造性的精神成果,经过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当中的长期积累,承载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精髓,“具有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文化精神,独特的文化智慧和文化审美等”,[1]有极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2018年,每天有10.1亿用户登录微信和每日发送微信消息4500万条,[2]表明微信公众平台具有受众多、传播快、传播广和形式多样的特性,对推进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主要以云南省档案馆为例,对其如何借助微信公众平台,深度挖掘和利用少数民族资源提出建议和措施,以提高少数民族档案的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
1 云南省档案馆现有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分析
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档案主要集中在云南省档案馆,因此本文将主要对云南省档案馆的少数民族档案资源进行统计分析。云南省档案信息网现已发布14个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档案数据库,分别为拉祜族、白族、纳西族、佤族、景颇族、傈僳族、普米族、怒族、德昂族、基诺族、独龙族、阿昌族、布朗族、傣族。[3]经统计,共有文书档案1637份、图书档案1184本、照片档案8381幅、音像档案711份、实物档案231套、名人档案约1792件,除傣族外,其他13族均有口述历史档案。详情见表1。
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云南省档案馆可将这些特殊少数民族档案数据库资源和其他少数民族档案馆藏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将这些数据库资源进行整理、编排,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几种多媒体形式的任意组合,以达到更好地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发布传播,满足大众需求,达到传播效果。
2 云南省少数民族相关微信公众号现状分析
经调查,笔者通过在微信“通讯录”中点击“添加朋友页面”,单击“查找公众号”,然后在“搜索”中输入“云南民族”这一主题词,以“更多资料”和“历史信息”确定微信公众号开通时间。另外还搜索了云南档案馆和一些云南地方档案馆的公众号,在搜索中,删除营销号和高校官微等无关号,并获得了相关度较高的如下微信公众号。
有云南省档案馆的“云南档案”、云南省宣威档案馆的“宣威档案”、云南大学创办的“民族档案学微刊”公众号,还有个人认证的“云南民族”订阅号、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系列云南编委会注册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订阅号、云南民族广播电台注册的“云南民族广播”订阅号、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注册的“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云南省民族学会注册的“云南省民族学会”。
笔者通过亲身体验,对以上8个微信公众号做了统计(见表2)。从微信公众号开通的时间来看:这8个微信公众号都于2014-2018年间开通,时间比较新。从微信公众号的维护和更新频率来看:8个公众号中,“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和“宣威档案”做到了定期更新和维护,保持每周或每日一篇微信文章;在其他公众号中,有的虽然没有做到定期更新,但是更新很频繁,比如“云南民族广播”和“云南民族”自开通以来,坚持更新,有时能做到连续日更;其他几个公众号也在坚持更新,并无被荒废的公众号。
从内容丰富性和多媒体运用来看,“云南档案”主要提供政务服务和档案服务,没有体现出自己的馆藏特色。“宣威档案”提供“档案文化”“档案知识”“查阅利用”服务,虽然服务内容较全,但是推文内容已涉及大众的生活服务,有点职能发挥过界。“民族档案学微刊”是一个传播关于民族学、民族文化研究成果的公众号,“云南省民族学会”则致力于民族政策的宣传和学术服务,这两个公众号具有小众性,特定的受众群对其内容更感兴趣,所以传播范围小。其他公众号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一些,主要反映云南各民族的风土习俗,各少数民族赛事预告及举办盛况,以及介绍各族服饰、美食、手工艺品、建筑风景、历史文化等等。如“云南民族”公众号发布的文章“云南各少数民族的年俗”“云南25个少数民族的25款特色美食”等等。
这些公众号文章基本能做到多媒体组合,但是这些公众号的关注度普遍不高,可以说是很低,阅读量也相应不多。经笔者体验分析,主要由建号时间不长、创建者宣传不到位和形式单一等原因所致。
3 提出建议和相关措施
3.1 基于微信公众号,利用好现在的档案资源。收集整理档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供利用,云南省档案馆应在数据库的基础上对档案资源的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和利用。如,建立一个公众号,公众号里除了包括本馆的业务服务之外,还可增加少数民族专栏,将14个数据库以及馆藏中其他可开放的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分类细化整合,向公众传播民族服饰、民族节日习俗、民族美食及各少数民族的相关历史文化等,每到少数民族节日之时,可以做一张电子海报在公众号内展示出来,也可做有少数民族文化符号的节日壁纸作为福利。
3.2 采取多样的宣传形式,增加受众,扩大关注度。其一,注重公众号专栏的多样性。很多档案馆设置的微信公众号因设置栏目单一,服务功能单一,只是提供政治宣传和行政服务,缺乏变化,无法吸引受众眼球,导致出现“空壳账号”。[4]应根据少数民族馆藏实体资源和数据库资源,分门别类,设置不同的栏目,以丰富推文的选题范围,提高用户的检索效率和观感。
其二,增加栏目设置的创新性,创新栏目设置,提高公众号的互动性。可在公众号中增加“互动专栏”,其中包括少数民族文创产品设计征集、档案征集、档案馆活动预告等。少数民族文化中有很多元素值得作为文创的灵感来源,如傣族的剪纸文化、布朗族的古日历和生产生活用具,以及各族衣服上的服饰纹路等。少数民族文创产品设计征集大赛一方面可以增加档案馆的人气,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集大众力量、发掘人才,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档案资源、传播少数民族文化。
其三,注重推文内容的丰富性。所谓“内容为王”,公众号最终还是要将少数民族档案资源转换成为平台推文来吸引受众,传播和扩散少数民族文化。云南省档案馆存放着很多少數民族的照片档案和音像档案,应充分利用这些照片,将音像档案转换剪辑成适合自媒体传播的格式。
最后,注意文章的排版美观、字号适中、文章语气,将少数民族一些特有文化或专有名词用简洁易懂的语言向受众解释出来。有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相关推文,文化介绍没有戳中要害,如在介绍白族扎染时,应首先解释什么是“扎染”,为什么叫“扎染”,和其他染布方法有什么区别,再介绍其历史或者工艺流程,这样可以达到文化传播的最大效果。
3.3 引进新媒体人才或加强本单位或本机构的员工培训。对于微信公众号需要有负责人来定期维护。一是档案部门可以引进新媒体人才组成专业团队对公众号的界面设计、文案编排、音视频制作、定期发文等负责,并定制传播方案和活动策划;二是档案部门也可以加强本机构的员工新媒体技能培训,在不改变馆内人员数量的同时,让部分员工也能胜任维护本馆公众号的新媒体编辑工作。
3.4 部门领导要重视,关注和档案自媒体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档案部门应该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构建社交媒体宣传平台,利用社交媒体的优越性,及时准确地将档案文化产品各类信息传达给大众,有助于档案部门与大众保持联系,及时和大众参与讨论。”[5]云南省档案馆应依托于本馆少数民族档案资源的特色,利用微信这个自媒体平台,对档案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利用。
基于以上分析,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方面,档案馆创建公众号上有先天优势。档案馆特色少数民族馆藏资源丰富,非常有开发潜力,为公众号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内容资源。档案馆应抓住机会,将少数民族档案资源进行创新性挖掘,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将开发结果展示出来,宣传出去,让更多人见识其魅力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刘美岐,刘志鹏.新媒体时代档案文化价值的发掘与传播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17(15):60+63.
[2]刘育英.2018微信年度数据报告:每天10.1亿用户登录微信[N/OL].中国新闻网,2019-01-10.http://www.cmr.com.cn/html/zyfz/hyzx/bj/22096.html.
[3]少数民族专题[DB/OL].云南档案信息网.http://www.ynda.yn.gov.cn/ztsj/ssmzzt/.
[4]孙大东,于子闪.档案微信“空壳账号”出现的原因及消解之道[J].兰台世界,2018(05):12-16+11.
[5]李坚.社交媒体环境下档案文化产品宣传探究——以“故宫淘宝”为借鉴对象[J].档案与建设,2017(04):32-35.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 来稿日期:2019-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