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西昌“铂金十年”转型升级新路径
李俊
2017至2026年,是西昌的“铂金十年”,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总体任务是:牢固树立并切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入实施“五大战略”、攻坚“六大片区”、构建“六大支撑”,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机制体制,初步建成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完成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构建起“一核”(西昌城区作为城市经济发展核心聚集区)、“一极”(攀西战略资源综合开发实验区核心增长极,以三个园区为基本支撑)、“一带”(安宁河谷特色农业和休闲观光业示范带),三次产业相融互动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在全州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大幅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指数和获得感。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抓手,切实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由粗放向精细转变。就西昌现代农业的发展实际来看,今后十年重点要着眼于“五个牵引”,即:其一,以安宁河谷农文旅项目为牵引,推动土地的适度流转,实现规模经营。通过“铂金十年”努力,将安宁河谷公园建成国家山水田林湖生态修复保护的示范项目,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引擎项目。力争新增农业用地15万亩以上,其中80%以上实现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其二,以“赏花经济”为牵引,打造独具风情的“花海经济”。其三,以“森林康养”为牵引,推进“森林与农业疗愈”,实现生态优势向经济竞争优势的转变。其四,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为牵引,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标准体系、服务体系和冷链物流体系。加快建成安宁、川兴两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成礼州大型花卉批发市场,改造提升中心集镇农贸市场,在城区建成一批品牌购物中心和大型超市。其五,以“农村改革”为牵引,构建和强化包括制度、科技和政策在内的支撑体系。推动形成“小农”承包和“大农”经营并存格局。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多种形式的农场经营;发展联合社和综合性合作社;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带动其他经营主体形成分工合理的产业链条或产业联合体。
建成一批标准化示范产业园区
以产业集聚发展、集群发展为抓手,建成一批标准化示范产业园区,夯实实体经济的底部支撑基础。“铂金十年”期间,所有规模以上企业全部纳入工业园区集聚发展,工业企业总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以上,增加值超过500亿元以上,经久园区力争建成国家级高新产业园区,成凉园区建成省级重点产业园区,太和园区形成以环保产业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清洁能源产业集群重点在实现流域风光水互补、弃水氢能开发利用、城乡民用建筑节能等方面;建筑建材产业集群重点在轻钢结构在公共领域及城乡居民建房中广泛推广使用;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重点在智能制造、精密仪器等方面转型升级;食品医药产业集群重点在凉山优质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壮大本土龙头企业;环保产业集群重点在垃圾发电后续工程,污泥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置,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成立西昌市知识产权服务联盟,培育和聚集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对获得欧盟、美国、日本发明专利授权的,每件给予资助4万元,获得其他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的,每件资助2万元。
壮大一批“互联网+”新经济
以新实体经济为抓手,发展壮大一批“互联网+”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其一,要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在传统领域的广泛运用,为制造业创新和竞争力升级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途径。其二,从供给侧改革创新着手,广泛推行分享经济。通过“途家网”打通城乡居民闲置房和市场对接的最后一公里;在湿地广泛推行共享单车;通过“农业共营”“农业托管”,实现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分享;通过“众筹”方式进行风险投资。其三,高度关注人工智能影响。招商部门要高度关注,积极争取通过以商招商、以企招企,引进建成一批人工智能发展项目。其四,发挥高端要素集聚作用,推动“互联网+”成为产业创新升级的发动机。大力实施“全企触网”“全民触网”等培训工程,推动全国电子商务示范体系建设,创建成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市;建成攀西地区规模最大、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电子商务分拨中心。力争“铂金十年”期间全市实现电商交易总额突破5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0%;实现网络零售额突破80亿元,同比增长1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超过30%,网络零售对整个社消零贡献率超过50%。电商交易规模居全省前5位。以大凉山换季总部基地为牵引,打造智造小镇;推动“互联网+农业”,实现农业发展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推动“互联网+旅游”,积极发展客栈民宿、短租公寓、长租公寓等非标准住宿;推动“互联网+教育”,通过图像模式识别等前沿技术,改变教育形态,催生在线教育的快速发展;推动“互联网+医疗”,整合优质医疗资源,实施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等多种形式健康医疗服务。其五,发挥新实体经济的牵引、带动作用,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源泉。新建一批“双创”示范基地,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设立专业化众创空间。
拓展新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方法
以新兴第三产业为抓手,不断拓展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加快现代服务业的科学跨越发展。一要坚持“泛产业融合、全域化旅游”理念,推动文化、体育、娱乐、旅游融入发展,打造百亿级文体旅产业。二要抢抓特色小镇、长租公寓等新兴蓝海市场,带动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三要围绕“游养、医养”两大引擎,发展医疗康养、森林康养、旅游康養、健身康养、康养地产等5大核心产业,打造攀西一流的健康体检治疗中心、中国西部亲水生态康养示范基地。四要以“集中生产要素、促进结构升级”为基本诉求,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要加快银行等现代金融业的发展,建成攀西地区金融保险业聚集中心;要加快会计、审计等现代中介服务业发展;要加快移动通讯等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要加快高端影视、现代传媒、创意设计等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加快信息管理、数据处理等现代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五要以增加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为目标,大力发展居民社区服务业。
改善民生、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以街镇经济为抓手,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改善民计民生、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激发街镇经济发展潜能。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高水平制定街镇全域发展规划,根据街镇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现状,科学确定功能定位和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空间布局,选准发展经济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实现特色发展、联动发展、内涵发展;积极推进街镇园区经济发展,按照“一街一品牌、一镇一特色”的总体要求,鼓励街镇形成区域特色产业集聚,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园区。鼓励街镇之间、街镇与功能区之间通过“飞地”经济的合作形式共同建设产业园区,形成融合发展的新机制;加强街镇经济发展绩效考核;扩大街镇经济社会管理自主权,分期分批向街镇下放行政审批权限。按照属地原则确定划入街镇财政收入的企业和纳税人,建立财政包干制度;增强街镇自主创新能力,鼓励街镇培育自主创新企业与加强创新环境建设。加强街镇重点企业的人才引进和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