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外事管理工作分析
孙宇阳
中图分类号:F4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20)06-085-02
摘 要 本文通过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外事任务办理中存在的难点分析,从外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以问题为导则,探索外事管理提升举措,提升外事管理水平,为国有企业进一步在“走出去”中完善外事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新形势 国有企业 外事管理
当前,中国国有企业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着力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努力实现“走出去”的战略目标。国有企业作为中国市场经济的主力军,与世界各国企业联系不断加深的同时,外事管理工作在国有企业推进海外市场上显现出越来越大的作用。目前,随着国有企业国际布局的不断拓展,企业外事管理水平必须跟上企业发展的脚步不断地提升,我国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中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想要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需有外事管理工作保驾护航。同时,新的国际形势对给国有企业外事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一、国有企业外事管理工作的新形势
当前,国有企业外事管理已成为企业自身“走出去”的重要助手与参谋;在我国国际形势总体向好的情况下,个别国家或利益集团以“自身优先”为目标,不断制约中国国际化、世界全球化进程;在此背景下,外事管理作为国有企业涉外的窗口和桥梁,有责任充分掌握各国涉外管理规定,积极协助本企业人员妥善办理出国境手续,加强境外人员外事安全教育和风险提醒,避免不必要的外事争端和事件发生。此外,在走出去的同时也要协助企业做好“引进来”的工作,特别是涉外来宾接待、报备、翻译及保密等工作,各个环节安全质量的有效控制,也全面考验着国有企业外事管理部门的能力与水平。“外事无小事”,对内对外均须强化规矩意识和纪律意识,企业需把外事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二、国有企业外事管理工作中的现状与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
外事管理工作的相关制度还不够完善,未建立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当前我国对于国有企业的外事管理工作还没有出台系统的法律法规,除了《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财行〔2013〕516号)等少数文件外,未出台完善的外事管理工作法律規定,国有企业在开展外事工作时大多依据企业管理制度。相关法律条款较为老旧,不适于当前国际形势和企业经营需求。因此,国有企业外事管理领域存在难以有效依法治企的问题。
(二)外事管理缺乏信息化
目前,国有企业外事管理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停留在表单化管理阶段,缺乏数字化和信息化等互联网+工具,外事管理只实现了“管”的目标,却无法充分起到“理”的作用。新形势下的外事管理,涉及大量的个人信息、护照签证及外事办理流程中的数据,无法有效运用互联网工具进行全面整理,并加以分析利用,突出“大数据”功能,对国有企业外事管理提升将形成明显桎梏。
(三)内外联动难度增加
随着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外事工作内容已不再是单纯的涉外交际,外事工作也不仅仅是外事归口部门的职责,更需要企业内各部门的上下联动,且外事工作也更加趋于繁杂。但由于企业各部门职责不同,以及企业内部沟通成本问题,有时会出现部门间难以实现有效协同的现象,导致外事工作目标执行不统一,无法有效形成对外交往的合力[1]。
国际人才储备不足。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通晓国际法规,熟悉国际市场竞争,具有跨国企业经历的人才较为缺乏,在国际合作中容易走弯路,多缴学费。
三、国有企业外事管理提升的方向
解放思想、敢于改变固有的工作观念。国际形势日新月异,国际市场不断变换,外事管理工作理念应高度契合企业发展战略,需主动适应国际市场环境,及时更新工作观念,不能固步自封。需在国家外交政策指导下,以企业相关制度为依据,充分把握外事动态,树立服务意识,通过高效安排外事工作助力企业顺利走出去。同时,国有企业外事人员应加强学习,提高对国际政策与时事的敏感度,提高政策分析与研判能力,提前做好工作预判及应对,助力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更长远发展[2]。
夯实外事管理指导思想与底线,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国际市场变幻莫测,外事管理工作需从自身的工作特性出发予以开展。首先,在新环境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指导,准确把握形势,统筹谋划和推进本企业对外工作;以企业外事制度为工作依据,增强外事管理工作的底线意识,把控安全与质量的红线,在国际交往中不断提升企业美誉度。其次,避免闭门造车,坚持走出去学习,加强对标交流,不断提升业务能力。最后,坚持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态度,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有要求,不仅要做到外事工作人员遵纪守法,还要教育提醒出国境人员践行廉洁自律准则,提升企业在境外的整体形象,最终实现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打造互联网+外事平台,实现外事管理能力提升。随着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国有企业应主动把握世界发展的脉搏,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构建适合本企业特性的外事管理信息化平台。平台的建设需结合企业特点,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保证信息平台具备智能、高效的特点。打造数据可视化,实现信息实时录入,动态展示,并增加智能分析、预判等功能,将外事管理信息化平台,作为企业做出重大外事决策的主要参谋。同时,在外事任务信息化办理流程中,增加任务触发、提醒、办结、独立分析等功能,借助信息化,减少部门间沟通成本,提高计划执行率,实现外事全流程闭环管理。
增强境外公共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认真做好风险管控。辨识对外工作中面临的风险,尤其是在海外从事开发和项目运营不同于国内,风险防范与应对更加重要。在项目前期,不仅要研究企业自身的经济性,也要全面收集当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税收、宗教、风俗等诸多领域的信息,综合分析、研判,正确决策。项目执行中,必须建立并执行外事领域应急预案,加强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提升应急管理水平,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将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做好因公出国行前教育工作,提高保密意识,反间防谍,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和企业商业信息安全。国际斗争形势复杂多变,国有企业是国家的安全基石,更是反间防谍的重要阵地。国有企业外事人员应严守国家秘密和企业商业秘密,加强涉外人员管理,坚持内外有别。
加强培训与演练,提高外事干部人员素质。着力加强外事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要往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加强外事工作人员对国际国内、涉外政策法规、领事等各方面的理论学习,努力全面提高外事人员的整体素质,持续增强全局意识,打造一支充满战斗力的外事团队。
(一)培养人
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忠诚于外事管理事业的人才。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敏感度和理论水平,通过坚持不懈业务理论、涉外与商务礼仪、国际法律法规、各国文化、国际谈判技能等培训,拓宽个人视野,提高业务水平,累积工作经验。
(二)吸引人
打破人才国界、企界观念,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加大人才和智力引进的力度,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鼓励与外方人才密切合作、交流互鉴,建立国际化、职业化人才体系。
(三)留住人
建立国际化的配套政策,在薪酬、福利、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与国际企业具有可比性和竞争性。
(四)用好人
国际化人才充分发挥其作用,安排合适的岗位,予以合理的授权,出台相应的政策,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使真正人才有用武之地。
四、结语
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走出去”,坚定不移地实施对外开放是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时期外事工作对开辟海外市场的重要性,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也越来越显著。企业应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外事管理工作水平,提高外事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努力在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实现更好更广阔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邵晶晶.新形势下国企外事管理模式转变的若干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3(33):19-20.
[2]李百明.企业外事管理工作的新思路[J].东方企业文化,2014(1):19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