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本科高校深化产教融合关键在于“引企入教”

    李益平

    【摘 ?要】深化产教融合已成为当前民办本科高校内涵提升的重要发展战略,也是实现学科专业特色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很多民办本科高校在产教融合办学模式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尝试,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因受多种因素影响,整体成效尚不明显,高校和企业在融合过程中的“两张皮”问题依然突出,专业的结构、质量和育人水平与实际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真正做到“引企入教”,发挥高校和企业在育人过程中的双主体作用。

    【Abstract】Deep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the current private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to enhance their connotation, and it is also the only way to realize the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s and specialties. Many private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have made continuous exploration and attempt in the mode of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However, in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rocess,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the overall effect is not obvious. The "two skins" problem of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is still outstanding, and there is a big gap between the structure, quality and education level of specialties and the actual demand. The key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s to really "introduce enterprises into education"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dual-subject role of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企入教”

    【Keywords】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troduction of enterprises into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9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11-0178-03

    1 引言

    产教融合作为解决人才产出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同质化人才培养问题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推动供给侧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继2015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全国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高校和相关企业高度重视,围绕深化产教融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在“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发挥积极作用。

    深化产教融合的关键在于强化高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的双主体作用,随着国家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发展,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和企业双方在人才培养上以学校为主,企业被动参与,通过对学生实习和就业的安排,或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缺少整体、系统思考,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深化产教融合需要企业全程参与专业的建设规划、师资培训、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环节,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高校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因此,民办本科高校深化产教融合的关键在于真正地将企业融入学校的规划、管理、教学全过程。

    2 民办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的发展现状

    2.1 产教融合度不足,“两张皮”现象突出

    目前,对于如何深化产教融合,学者们从战略、模式、运行机制、实施路径、保障机制、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广泛研究和积极探索,高校围绕深化产教融合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文件并采取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少数民辦高校在成立之初,就注重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向与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结紧密合,做到了产业和教育深度融合,如茅台学院、北京吉利学院;而大部分民办本科高校尚停留在校企合作浅层面,融合度不够,呈现“两张皮”现象,主要表现在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实际严重脱节,有些专业毕业生到单位后需要经过重新的学习、培养才能达到企业岗位的要求。

    2.2 校企合作模式单一,未形成协同育人机制

    民办本科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异和投资主体不同,所获得的资源有很大差异,例如,北京吉利学院,从创立之初就依托吉利集团的汽车产业,形成了鲜明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特色;茅台学院,就是由茅台集团投资成立的围绕酿酒产业链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非营利性民办本科高校。很多民办本科高校尚不具备这样的先天条件和优势,在工作中,深受传统办学理念的影响和束缚,尚未改变追求如学生的考研率、教师发表论文档次、课题数等传统的办学考核指标。校企合作基本处于学校“实习需求”和企业“用工需求”模式,这种浅层次的合作模式一方面无法实现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也不能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一些高校也采取了深度合作模式,如建立“校企合作班”和“行业产业学院”,但缺乏有效的运行和管理协同育人机制,培养环节没有系统化和制度化,多是通过人脉关系促成,呈现偶发性、不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性不强特点。

    3 民办本科高校深化产教融合的影响因素

    3.1 对深化产教融合的认识不足

    产教融合已上升为国家高等教育办学的一个重要战略,民办本科高校中还有许多尚未深刻认识到这一战略对于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一是针对性地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理论研究少;二是产教融合的理念宣传、推广和学习力度不够,仅在学校的工作报告中有所涉及,也多是停留在口号层面,教师普遍缺乏产教融合的理念,大部分的理解停留在实习与就业的浅层面;三是学校在推进校企合作和产业学院建设上有一些尝试和突破,但缺少总体的、系统的实施方案或意见。根据近期一项对全国近30所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调查结果,有68.4%的教师对产教融合的内涵“不太了解”或“不了解”,近67.2%的高校教师认为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校领导说得多、做得少”,建设成效“不大”或“不太大”。由于学校顶层设计和认识的不足,二级院系在专业建设和教学中很难将产教融合的要求贯穿到学科专业建设中。

    3.2 尚未建立校级统一管理平台,缺少组织保障

    根据对30所高校教师调查,80.5%的教师认为现有的学校管理制度“不适应”或“不太适应”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要求。深化产教融合的工作必须从学校战略发展角度来展开,需要有一个学校层面的专门组织机构进行管理和推动,由它协调校内外多个部门、不同企业资源,实现协同育人的目标。目前,有些民办高校已经成立了校企合作办公室,但工作内容和制度还不完善,还有些学校只是把职能放在教务处下属的科室,弱化了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力,导致院系在开展工作时缺少共建、共享资源理念,各自为政,导致校内、校外资源不能进行充分整合和利用,存在重复建设或浪费现象。

    3.3 缺少合作运行机制,权利义务不明确

    深化产教融合工作需要高校、企业、政府和行业四方的联动,才能保证达到人才培养的预期效果。政府指导,行业引导,高校和企业共同开展协同育人,缺少一个良好的管理运行机制,以保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致使当前的产教融合基本停留在高校主动,企业被动参与的状态。根据对企业管理人员的调查,62.6%的企业人员认为产教融合的法律政策“欠缺”或“比较欠缺”,63.4%的企业人员认为影响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公办高校出现这樣的情况大都受到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束缚,而民办高校却没有充分利用民办体制机制的优势,墨守成规,拘泥于传统的办学模式。

    3.4 校政、校行合作意识不强,主动性不足

    由于民办高校自身发展历史短、办学经验积淀浅的原因,在地方社会产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易被忽视,特别是在一些高教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作为人才培养的高等学校,发展定位不同,培养出不同类型的人才,而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民办本科高校大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符合企业一线员工的应聘要求。企业和高校在人才方面的合作对接,一方面需要双方自身积极主动,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的引导和行业的指导。在政策的支持下,促进双方的合作,避免双方舍近求远,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培养出合适的人才,促进产业经济的发展,对于各方都是互惠互利。民办本科高校校政、校行合作项目很少,大都处于等待机会状态,主动出击和融入、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意识不强。

    3.5 “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根据对30所高校近5年内教师参加为期6个月及以上的企事业专业技术技能培养培训次数的调查,81.9%教师“没有参加过”,12.1%的教师“参加过1次”,6.1%的教师“参加过2次或3次以上”。产教融合育人的实施离不开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的定义不仅仅是具备教师资格证和某类职业的从业或职业水平证书,应是由两类人员组成:一是高校教师既能讲授理论知识,同时,具备在企业从事三年及以上相关工作的教师;二是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一方面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具有一定的教学指导能力。民办本科高校这样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远不足。主要原因:一是在“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制度上有所缺失:二是在企业教师资质的聘用上太过于死板,过分强调教师教学资质和能力的要求。缺乏实践性教师的指导,导致人才培养端和需求端脱节,影响企业合作的意愿和积极性。

    4 民办本科高校深化产教融合的措施

    4.1 强化认识,确保产教融合政策和要求得到贯彻实施

    产教融合育人机制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制度保障,民办本科高校应因势利导,将这一理念通过会议、文件、专题学习等方式深入每一位教职工的心中,从上到下形成一种共识,共同推动机制的建立,保证这一政策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得到贯彻实施。

    4.2 加大政府、行业、企业人员参与办学的力度,构建统一平台

    建立现代高等教育制度,是当前每一所高校的重要任务,理顺政府、社会与高校之间的关系,优化治理结构是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很多高校都在不断摸索,民办本科高校更应发挥优势,以开放的胸怀办学。以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契机,组建产教融合专门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政府、行业、企业、高校四方人员组成,下设校企合作办公室,赋予其相应的责、权、利,建立相应的制度和工作标准,统筹、指导协调全校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形成高校、企业、行业、政府“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为企业成为人才培养的主体提供组织保障。

    4.3 主动出击,寻求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支持

    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既是管理者,更是各类企业的服务者。民办本科高校要加强学校所在行政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情况研究,做好学科专业发展的布局,融入当地经经济发展。根据自己在人才培养、科研技术方面的专长,提出与产业、企业发展相关的服务项目,主动与地方人社部门、科技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进行沟通,寻找双方利益的共同点,除能获得政府或行业协会有关项目支持,甚至资金扶持外,更主要是发挥它们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牵线搭桥作用,将企业资源引入学校,实现协同育人的发展目标。

    4.4 整合优化校企合作项目,打造产教融合示范性工程

    民办本科高校学科专业门类较多,每个院系都有一定数量的企业资源和校企合作项目,这为开展和深化产教融合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资源的限制和经验的缺乏,全面推开这项工作存在困难,可以通过遴选2~3个基础比较好的校企合作项目,在明确学校和企业双方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的基础上,借鉴德国“双元制”应用型技术学院办学和国内示范性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建设这两方面的经验,建立相应的质量和考核标准,通过运行1~2年后,对开展的项目进行经验总结,不断完善项目的运行机制,打造出“产教融合工程示范性项目”,有助于在全校进行推广和实施。

    4.5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民办高校在人事管理上有着先天的优势,可以围绕深化产教融合育人的要求,一是通过改革教师的职称评聘制度,建立分类评审标准,提高对企业实践经历的考核要求,引导教师主动积极参与企业挂职锻炼和指导学生开展实习训练;二是放宽教师资质条件,吸引企业优秀的中高层管理者或技术骨干加入教师队伍中来,与专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打造一支优秀的“雙师型”教师队伍。

    5 结语

    “引企入教”,真正发挥高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双主体作用,企业全面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这是民办本科高校深化产教融合、实现学校特色发展的最有效路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高校和企业秉持创新思维、融合思维、协同思维,共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从而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刘亮军.产教融合背景下民办高校合作育人的路径选择[J].河南教育,2019(4):51-55.

    【2】王保宇.新建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3】柳友荣,项桂娥,王剑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5):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