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地方高校EAP课程模块的构建与完善
【摘要】当今世界教育科技文化水平迅速发展,英语逐渐发展成为全球的通用语言,英语教学任务重大。我国的地方高校在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过程中,课程讲授主要由本校教师和国外学校教师协同合作,外文课堂给国内学生带来了一定挑战。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指的是学术英语。其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在专业领域的综合语言能力,包括课堂讨论发言能力、学术阅读能力、学术写作能力等技能。因此,EAP课程设置势在必行,其课堂模块的完善和构建值得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EAP课程;中外合作办学;学术英语教学;构建与完善
【作者简介】郭娟(1982.08-),女,汉族,甘肃庆阳人,陇东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二语习得、外语教学研究和国别研究。
【基金项目】此文章为2019年度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项目重点项目“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地方高校EAP课程建设研究——以陇东学院与塞布鲁斯欧洲大学为例”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201911。
一、EAP的基本内涵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教育科技文化水平迅速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不断增强。在这样的背景下,英语逐渐发展成为全球的通用语言。在高等教育的不同研究领域中,例如法律、医学、建筑、科技等,英语作为沟通的语言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媒介作用。因此,英语教学所承担的责任重大,同时也具有无可限量的发展空间。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指的是学术英语。EAP学术英语是ESP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术英语EAP被Scarcella(2003)定义为“在专业书籍中使用的、具有与学科有关的语言特点的英语形式。”熊淑慧(2012)在论文中提出,“学术英语EAP是英语学术研究文章中的语言”。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与公共英语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它们都是英语语言教学内容下的重要分支。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又分为专业学术英语ESAP(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和一般学术英语ESGP(English for general specific purpose)。学术英语EAP的课程模式主要是老师教授学生学术英语所必需的专业语言知识和专业语言技能。EAP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在专业领域的综合语言能力,包括课堂讨论发言能力、学术阅读能力、学术写作能力等技能。通过EAP课程,学习者可以获得在其他某专业领域大环境中取得成功所需要的英语方面的技能。约旦(Jordan)在1997年指出,专业学术英语ESAP(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和一般学术英语ESGP(English for general specific purpose)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涉及不同领域的需要用英语教学专业学科,偏学术性、规范性,罗宾逊发表观点称,EAP的学习者们通常是有一定英语基础的成年人,此外,他们通常没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精力,所选择的英语主题技能往往和他们的职业背景联系密切。与一般英语课程的教学不一样的地方在于,EAP课程更注重培养学习者读写能力,其次才是听说能力;EAP的课程核心是教授规范的、正式的学术性英语体裁,以促进学习者能够在各行各业例如建筑、医学、管理、科技等自如地运用英语这一语言。
二、EAP教学模式的发展历程
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主要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分别是:语域分析、修辞和话语分析、学习技能和策略分析、学习需求分析和体裁分析。语域分析阶段始于20世纪60至70年代,该阶段教学内容主要是专业英语写作教学中词汇和语法的应用规律的技巧分析。一些学者在研究科技英语应用时发现一个现象,即虽然科技英语和一般英语的写作同样遵循固有的英语语法规则,但是在一些词汇和句法使用的频率上有所差异。比如,在科技英语写作中,多句式用被动语态,时态多用一般现在时表陈述,词汇多名词,形容词较少。故总结出,在不同的语域中时,词语搭配或句法结构往往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Halliday在1978年指出,语域就是不同情境下的语义特征。语域环境不同,语法和词汇及句法规律也不同。因此,该阶段的学术英语教学核心任务就集中在教授科技英语的写作语法及词汇的运用规律上。20世纪70年代后期,英语语言教学的重心逐渐从语域分析转移到了修辞和话语分析,英语教学从关注语言形式转变为关注语言应用。修辞和话语分析除了主张关注语言的表面形式如语法、时态、词汇等,更注重语言的内部规则及结构,像修辞结构、语言学及社会心理学联系等。英国文体学家亨利·威多逊以及美国华盛顿学派人物路易斯·特林布尔、脱得特林布尔等人对修辞和话语分析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们分析了单个句子是如何组成“话语”并产生语言意义的,除句子表面的衔接、逻辑、连贯等结构外,语言本身所具有的社会意义,也就是交流和沟通的重要作用。在修辞和话语分析英语教學阶段,学术英语课程主要教授语言的修辞作用和话语分析,认为英语语言的作用和意义绝不仅仅只是表面的语法结构等,还有很多社会语言学、心理学等更为复杂的深层意义。20世纪70年代末到20世纪80年代,EAP课程重点放在了学习技能和策略分析。在该阶段,英语语言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帮助学习者们在他们生存的专业环境中获得取得成功所必需的英语方面的技能。例如,课堂陈述发言技巧、英语辩论技巧、英语演讲技巧、学术英语阅读技巧、语法技巧、课堂听课记笔记技巧以及学术论文写作技巧等,通过开设教授这些技巧的学术英语课程,要求学习者们反思自己的学习和认知过程,学会分析这些技巧的共同之处在哪里,从而提升综合分析能力和认知水平。20世纪90年代末,英语语言教学又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那就是学习需求分析。学习需求分析的定义是,为某门课程专门设定的理论依据和参数标准。包括学习者的课堂分组、教学任务、课程章节安排、课程时长和章节跨度等等。在学习需求分析阶段,学术英语课程的关注点是学习者学习语言的过程,而不再是语言运用等语言的社会属性,关注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具体应掌握哪些重要知识,从而使学生在今后无论从事哪个行业或领域在面对不同语境时都能自如应对。在教学过程中,主张采用直接观察、审查日志、问卷调查、咨询访谈等手段对学生的语言掌握情况和水平进行检测,从而判断学习者的职业、学术风格、文化水平等条件,继而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课程进度和内容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最后一个阶段是体裁分析,体裁分析教学强调同一语篇(功能相同,结构类似)在特定的语境内的语言共性。
三、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EAP课程模块的构建与完善
我国的地方高校在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过程中,课程讲授主要由本校教师和国外学校教师协同合作。外籍教师在授课时使用英语,从语速到发音和其在本国并无差异,这给国内学生课堂听讲与内容接受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尤其是那些专业为非英语的国内高校学习者们。但是,地方高校不同于985、211院校师资雄厚,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中外合作办学发展不完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突出表现为专业设置特色不明显,办学趋同化,缺乏优质的师资等等。
1.有清晰的教学目标和合理的教学任务。开展EAP课程,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学习者的具体专业需求,根据学生的實际情况和需求设定相关的课程内容才能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不能不考虑实际统一化的设置专业,使办学呈现同质化。在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需求后,可以将某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英语的听说读写训练结合起来,给学生创造一种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专业领域知识的氛围。在“听”的培养方面,可以采用国外的纯英文演讲或教学视频材料,尽可能地还原最真实的语言环境。在“说”的培养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课上发言、线下讨论等方式多鼓励学生“张嘴”,一定要避免“哑巴英语”的现象。
2. 完善课堂教学模式。建议EAP教学采用小班教学模式,每班人数控制在30人以内。小班教学更有针对性,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模式,且教师有精力照顾到每一个小组学习情况。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要注重营造一个合作学习的氛围,开展小组讨论活动,鼓励每一位成员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还要设计适合小组讨论的话题和教学内容,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十足的参与感、有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而不是滥竽充数。其次,分组模式要合理,避免能力水平偏上的学生扎堆、能力水平偏下的同学抱团的现象,每个组内的学生应做到优劣互补,互相带动。
3.完善学习水平考核形式。当前的能力考核模式多为期末考试形式。但众所周知,期末考试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过分强调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习的过程。此外,某些学习者平常不刻苦但期末考试前突击性学习,也会有较大的可能取得好成绩,因此只设置期末考而无法准确判断学生的能力水平。除设置考核学习结果的期末考试外,还应注重平时的阶段性学习成果,如平时的小组展示成绩、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这样全面的考查模式,才能真正了解学生阶段性的学习状况,并对此因材施教。
四、结语
在中外联合办学的背景下,专业为非英语的学生学习外籍教师的课程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开展EAP学术英语课程培养国内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以更好地适应课堂环境以及专业需要是英语教学的必经之路。因此,EAP课程应不断完善和优化以满足人才培养需要。首先,EAP课堂要有清晰地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其次,EAP课堂应不断优化教学模式,采取小班课堂形式、鼓励小组合作;最后,EAP课堂应完善考核模式,不仅注重期末考核,还应注重把平时成绩放在考核之内,注重阶段性发展,同时注意提升师资水平。
参考文献:
[1]季佩英,范烨.多元化多层次大学外语课程体系设置与实践——以复旦大学为例[J].中国外语教育,2017(03).
[2]于涵静,戴炜栋.英语学习者口语复杂性、准确性的动态发展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9(02).
[3]叶桦.CDIO理念下大学英语EAP项目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