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演奏的触键技巧

    张力

    【摘 要】钢琴演奏的技法很多,虽然各项技巧之间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但是触键技巧仍然是一个值得单独探讨的重要话题。本文主要从发力部位、触键部位、触键力度、触键深浅与触键方向五个不同的角度来说明钢琴的触键技巧。

    【关键词】钢琴;触键;方向;深浅;力度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4-0052-01

    钢琴的演奏技巧是纷繁芜杂的,各项技巧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又相互影响,把任何一个技巧从整体中剥离出来单独论述都是偏颇,但又是必须的。所以,一定要清楚,单独论述这样的技巧是为了更加清晰的剖析,而在应用时,要能够把它们还原进乐曲,用恰如其分的尺度融入在各项元素当中,才能更加准确自然。

    本文把触键技巧分为五个部分:1.发力部位;2.触键部位;3.触键力度;4.触键深浅;5.触键方向。

    一、发力部位

    “与其说弹琴,不如说‘操琴,一字之差却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对于钢琴演奏的两种不同观念:前者单纯孤立地强调手指对于键盘的机械性动作;后者则把琴与人看成一个整体。”弹琴实际上是一个全身的运动。指、腕、臂、身都要参与。一般来说,越靠近键盘的发力部位越灵活,速度越快越灵活;相反,越靠后的发力部位越有力但越笨重。因此,我们在选择发力部位的时候,应该根据乐曲的音乐形象要求,来选择更加适合的发力部位。比如,常见的轻盈快速的十六分音符跑动演奏,就需要手指第一第三关节的更多主动参与;比较活泼的八分跳音则需要手腕部位的更多发力;如果是铿锵有力的和弦,则需要肩部力量的合理运用。

    二、触键部位

    手指是演奏的前沿战士,无论哪里用力最终都是要通过手指来传递给琴键。那么用什么部位来接触键盘也是一个十分微妙的问题。一般来说,触键部位分为指尖与指面。接触部位较少且比较坚硬的指尖,传力比较直接;相反接触键盘部位更多且更加柔软的指面就会减低传递效率,从而使得声音变得更加轻柔温暖。

    三、触键力度

    众所周知,触键力度是作品能够准确表达的基本元素之一。“知轻重”是衡量一个演奏者水平的重要参考。力度从极弱的PPP到极强的FFF中间有着无数数不清的力度层次,即便是同一个发力部位,理论上也能做出多层次的力度变化。这就更需要演奏者细致入微的体察音乐情绪,从而选择出与音乐形象相匹配的对应力度层次。与文章开头所述一致的是,所有的技术都不能孤立地来看待。力度层次的选择与之前所讲到的发力部位也有着联系,这是一个必须要综合考虑的问题,只是在讲解的时候,我们有必要而且也只能分开阐述。

    四、触键深浅

    把键盘快速从键面按到键盘底部这个过程中的不同行程点,可以促使钢琴发出不同“音点”声音。如果快速直接按到底部,声音相对比较饱满,这就是教师在课堂上经常讲到的“弹到底”。而触键行程中每浅一分则会使声音变得虚一点,音量声效依次递减,这也是钢琴演奏中不可忽视的声音控制技巧。因此,钢琴演奏中我们更需要“弹到点”而不仅仅是“弹到底”,来对应丰富多彩的音乐形象。

    五、触键方向

    钢琴演奏中触键方向分为垂直与水平方向。垂直方向觸键是指手指从上往下击键或者从下往上带起来,这两种方向的触键又可以同时分为主动与被动。主动的向下触键是指有力度的积极挥动触键部位;被动的下键是指靠手指或者手臂自身的重量往下“放”的触键方法。主动的向上触键是钢琴演奏中的“跳音”,被动的向上是钢琴演奏中的“带起来”,常用于表达虚的声音状态,或者是乐句的收句结束处。

    水平是指前后方向的触键。通常用在抒情段落的演奏,分为“推”与“拉”两种演奏手法。这样的触键方法可以迟滞琴键下键的速度,使得原本比较短的下键行程变得相对更长,更容易控制,从而达到更加柔和与温暖的声音效果。

    综上所述,各式各样的触键方法对应着丰富多彩的音乐形象,是钢琴演奏中不可不察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独立存在又相互影响,比如前后触键方向中也会涉及到触键部位的问题,用指腹加上水平方向的用力方式能够获得更加柔和与温暖的音色。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在熟悉各种触键方法之后,进一步融会贯通、协调使用,这样才能使得钢琴演奏自然而贴切。

    参考文献:

    [1]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