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词串教学与文本阅读的巧妙结合
宣广娟
[摘要]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中,面对文本中出现的众多词语,教师应把握好重点词语,围绕主题关联处、值得推敲处、互相矛盾处、特色表达处进行深入地解读,通过精心编排和设计,把原本一个个简单的词语串联成内涵丰富的词串。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字词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强化,又能促进学生其他能力与素养的形成,使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化的灿烂,从而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
[关键词]词串教学;文本阅读;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22-0046-02
语言的基础是词语,它是语言文字的一个基本构成元素。一篇篇文章实际上是由一个个词语构建而成的一座座高楼大厦。语文课堂是专门进行语言训练的重要阵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在不同学段理解词语的要求虽不同,但都强调了理解词语的重要性,可见词语教学与阅读教学是相互关联的。没有对词语的理解、吸收、积累与运用,阅读教学将举步维艰,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将成为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即。
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们往往会在课始出示所有的生字词,带领学生认读、理解,这些词语的呈现是没有什么规律的,只是因为它们是课后生字表中需要掌握的字词。如果教师肯多花点时间和精力,把这些词语按照一定的规律重新排列,形成一组组词串,那么这些词语将不再杂乱无章,并且还能表达出许多文本信息,也能承载教者的思考。
那么,词串该如何设计呢?
一、以难理解的词设计词串,扫除文本阅读障碍
词语是文章的组成部分,词语教学是相伴于阅读教学而出现的。词语教学是基石,是阅读教学的支点。学习生字词,可以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学习关键词语,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这样的关系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教师在阅读教学的开始往往会把生字以词语的形式展示出来,教学生朗读,给他们正音,同时也会对其中的一些关键词语进行重点讲解。这样,阅读文本时学生的障碍少了,理解文本也就得心应手了。
例如,在教学《石榴》时,我设计了这样两组词串:
抽出
扒开
咧开
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红白相间
第一组词串描写了石榴生长过程中的几个动作,其中“抽出”比较难理解。于是,我让学生想象平时哪些事情会用到“抽”这一动作。学生说了“抽宝剑”“抽扑克牌”等,我再带领学生体会“抽”这一动作的迅速,为后文感受石榴树那旺盛的生命力做了铺垫。
第二组词串表示的是石榴果实颜色的变化,其中“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描写的是石榴果表皮的颜色,因为学生平时见得多,所以不难理解,可“红白相间”就有点难度了。教学时,我用红白两色粉笔,以简笔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红白相间”,同时让学生说说还见过哪些类似的颜色,学生说出了“蓝白相间”“黑白相间”等词。这样,在学习文中描写石榴子儿的段落时,学生就会轻松许多。
这看似一带而过的点拨,其实为后面的教学解决了难题。钻研词语是理解课文的主要手段,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有“语文味”的重要标尺。词语的学习,首先要让学生能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这样才能避免因误解而曲解文本的现象,从而顺利地展开阅读。因此,对于词语的理解,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想当然。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关键词语理解得越是充分,课文的理解也就越发深刻。通过认读词串,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他们就能顺利地展开阅读,走进文本。
二、以主要人物设计词串,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
阅读一篇文章,必须要领会它的主要内容,只有掌握了主要内容才能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概括文章内容,首先要知道主人公是谁,发生了哪几件事,结果怎样了。要让学生围绕这一思路进行概括,同时语言也要围绕着主人公进行表述。我们在教学一篇文本之前,自己会对文本内容进行解读,这样的解读如何让学生去领会呢?可以围绕文本的主要人物和事件设计词串,以便于学生概括文本内容,更快地进入文本当中。
例如,在教学《放飞蜻蜓》一课时,我就围绕着“陶行知、孩子们、蜻蜓”设计了三组词串,导人新课后,初读时就为学生呈现了出来:
慈爱
抚摸
商量
七嘴八舌
入神
放飞
结构复杂
保持平衡 掌握方向
我先让学生放开声音读,再指名学生单个读,同时帮助他们纠正读音,最后通读所有的词语。
师:观察这三组词串(横向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1:第一组词串和陶行知爷爷有关。
生2:第二组词串和孩子们有关。
生3:第三组词串讲了蜻蜓的眼睛和尾巴的作用。
我顺势板书了“陶行知、孩子们、蜻蜓”,然后问学生:那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谁来说说。
生4:陶行知爷爷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告诉这些孩子蜻蜓专门吃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最后,孩子们听了陶行知爷爷的话,把蜻蜓放了。
《放飞蜻蜓》这篇课文比较长,让三年级的学生概括主要内容,他们会主次不分,把重点放到蜻蜓身上,会抓住文中的几段对话去说,那样语言就不够精练,还说不出重点。而这篇课文其实是以陶行知教孩子认识蜻蜓为主线展开的,体现了陶行知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品质。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行知的这一特点,我在词串中突出了“慈爱”“抚摸”“商量”等词语,同时也突出了“七嘴八舌”“入神”“放飞”等词语。从这一教学片断可以看出,这三组词串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很有帮助,分别围绕“陶行知、孩子们、蜻蜓”来设计,从文中的主要人物人手,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找到文章重点,使学生能够快速提炼出文本的主要内容。
三、以文本脉络设计词串,梳理文本的线索
词语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它与阅读教学和文本解读息息相关。在阅读教学中既可以穿针引线,又可以释放内涵,充实解读。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捕捉能产生辐射性解读的词语,充分挖掘它们与文本脉络之间的联系。这样就能帮助学生理清文本线索,感悟文本也会水到渠成。
例如,在教学《剪枝的学问》时,我出示了这样一组词串:
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认读词语后,我让学生说说对这四个词语的理解,大家都能说出来。接下来,我又让学生观察这一组词串,看看还能发现什么。有学生说:“这几个词语好像在讲一个变化。”有学生说:“是有变化,从好奇到疑惑,到有点相信,再到最后的变得高兴。”是啊,这是描写文中的“我”心理变化的词语,学生知道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也就理清了文本脉络,走进文本也就容易多了。
《剪枝的学问》是一篇记叙文,这篇课文以事情发展为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一脸疑惑一将信将疑一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展开叙述。因此,我就以这一脉络来设计词串。学生读懂了它们,对课文的理解也就轻松多了。解读好这样的词串,不仅能够挖掘词语和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激活文本解读,还能拓展词语在文本解读中的想象空间,使文本的解读变得更加丰满起来。
四、以文本主题设计词串,和文本达成共鸣
阅读教学就是要在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架设起一座充满生命的桥梁。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深入的文本解读不仅是有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更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条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深深感受到,只有挖掘出文本的主题,并充分理解其当代意义,才能展开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和文本、作者达成共鸣。这也可以巧妙借助词串来实现。
如《詹天佑》这篇课文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才能。其中,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贯穿全文,而如何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之情就成了教学的重点。为此,我设计了下面三组词串:
阻挠
要挟
嘲笑
高山深涧 悬崖峭壁 攀山越岭
毅然接受 勘测线路 开凿隧道
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谈谈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尤其要重点讲解“阻挠、要挟、勘测”这几个词,再让学生观察这三组词串,谈谈自己的感受。从第一组词串可以看出帝国主义的态度,他们也要争夺修筑权;第二组词串告诉我们修筑铁路要经过的地方地势险峻,是一项艱巨的工程;第三组词串能看出詹天佑的决心。其实,这些都是詹天佑修筑铁路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是最能体现詹天佑爱国之情的地方。在这提前了解,就为后续教学中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见,在阅教学中,教师把生词以词串的形式展示出来,可以引导学生对词语的意义、意蕴进行开掘,使词语更加形象化,词和词之间的关联更加紧密,从而帮助学生领悟文本的主题,和文本、作者达成共鸣。
众所周知,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文本的主题解读过程,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层面来捕捉文本所传递的信息,来感悟人生或生活的真谛的过程。而文本所要表达的主题不仅蕴含于情节之中,更蕴含于一些看似不起眼的词语之中。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词语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使词语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为此,我们更应重视词语教学的基石作用,把词语教学融入阅读教学之中,开辟出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精心编排和设计的词串,把原本一个个简单的词语串联成了内涵丰富的词串,赋予了词语更多的信息。作为教师,我们应努力让词语教学成为阅读教学更坚实的支点,让这股“智慧的琼浆”滋养学生的阅读历程,在学生心灵中生成持久的生命活力。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