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京剧对于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

    司丽欣

    【摘 要】我国民族声乐演唱教学在持续改革的背景下取得了较好成绩,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艺术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我国民族声乐演唱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瓶颈。想要改变这个困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我们国家优秀传统戏曲艺术进行吸收借鉴。本文对京剧的艺术魅力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探讨了将其运用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价值,希望能够为民族声乐演唱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民族声乐;教学;京剧

    中图分类号:G42文獻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5-0153-02

    在当下,我们学习艺术的人一定要清楚认识到,长时间以来我们国家的民族声乐演唱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体系大多是以西方美声演唱方法为基础的,并没有全方位地对我们国家传统声乐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这直接导致了民族声乐演唱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西洋化”,缺少足够的本土音乐思想认识,使得风格方面逐渐趋同。而从更加深层次的发展情况来看,我们国家的民族声乐演唱教学已经逐渐进入瓶颈期,笔者认为,在当前一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如果想要有效打破这一瓶颈,那么民族声乐演唱在教学方面就一定要吸收我们国家更多的优秀传统艺术,而将京剧艺术有效融入到民族声乐演唱的教学之中,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将京剧艺术融入到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的价值以及重要程度分析

    京剧艺术是我们国家的国粹,具有鲜明的特色,已经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表演方面来讲,京剧艺术的唱与演之间进行了相互融合,在表演过程中通过“四功”与“五法”将各个人物形象生动展现出来,并且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过程中,艺术家们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将艺术表演的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到今天,京剧艺术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此同时,在演唱技巧以及舞台表演方法方面也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以上几点都是值得当下民族声乐演唱吸收与借鉴的。特别是京剧艺术演唱之中的发声方式、音与字的控制,以及共鸣方法等技术,对于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进步与创新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在京剧的表演过程中,演员们都十分注重科学发声,也重视将唱与舞台表演进行相互融合,通过这种方式来尽可能地达到声与情的结合,从而打动观众。

    第一,京剧演员在演唱过程中最为注重的是“气出丹田”,也就是在演唱时重视丹田气的运用,使用丹田气来托住自身的声音,这能够使得演员的声音更加富有弹性,并且十分稳健。而在表演具体的剧目时,演员也需要依照剧情和人物调整用气的方法,运用各种技巧控制好音的长短以及强弱,确保气息的运用能够支撑住声音,达到“气足不过”“气少不弱”的演唱效果。

    第二,京剧演员在演唱过程中对于混声的运用有着较高的要求,运用的是“小声哼,大声调”的方法,这使得大小嗓之间的相互转换不会留下痕迹,唱腔方面也会呈现出丰富的色彩。除此以外,京剧演员在演唱的过程中对于舞台表演也有着相当高的重视程度,在演唱时依照剧情需要合理使用各种手势、“眼法”以及“手法”,将人物之间的情感表现出来。从整体来看,京剧在经过不断传承以及发展后所形成的内在优点值得被民族声乐演唱教学借鉴,从这个角度来讲,能够进一步加强民族声乐演唱艺术的“本土化”特点,进一步加强民族化气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能够十分有效地推动我们国家文化艺术的创新以及传承。

    依靠京剧艺术本身所具有的优秀艺术特征,其在理论方面的一些知识也可以有效应用到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之中。从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国家的民族声乐演唱在教学方面存在着明显的西方倾向,教学所使用的体系也是借鉴西方美声演唱方法,但是从根本上来讲,我们国家的民族声乐演唱方法与美声演唱方法之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我们国家的民族声乐演唱不单单需要吐字清晰、轻巧,在声音的音色方面也要达到洪亮醇美,演唱者的情感表达要求真挚朴实,有扎实的演唱技巧,既要将声乐艺术作品所蕴含的艺术美全方位展现出来,又必须要将真实的情感传达给观众,这样才能更好地引起观众共鸣。这些要求从根本上来讲与京剧表演有着很大的共同点,这也是二者相互吸收、共同发展的一项基础。

    近年来出现了很多结合京剧艺术创作的民族声乐艺术作品,这证明了民族声乐艺术不单单能够对京剧艺术进行借鉴,还可以达到相互融合、创新发展的效果。由于我们国家民族声乐演唱教学过度依赖美声演唱方法,所培养出的学生存在着“千人一声”的问题,没有重点注意感染力这方面,从而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而对京剧表演加以借鉴,可以加强演唱者的个性以及表现力,从而更好地与观众产生共鸣。

    二、怎样在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科学融入京剧艺术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艺术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而人们也渐渐对我国的传统京剧艺术有了更进一步认识,当下民族声乐艺术教学正不断借鉴京剧艺术,虽然在目前还并没有展现出十分惊人的成就,但是这样的探索对于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而言,是一个好的尝试,那么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怎样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在民族声乐艺术教学过程中对京剧艺术进行吸收以及借鉴呢?笔者认为主要可以运用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以积极的态度对京剧表演中气息的运用技巧进行吸收。京剧表演对于呼吸方面的要求是必须达到自然且平稳,正因如此,优秀的京剧表演者必须要能够自如地对自身的气息进行掌控。在实际运用气息的过程中重视丹田用气,这能够从始至终有意识地控制气息。对于这一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京剧中传统的“喊嗓”技术,通过对“yi”音的“喊嗓”训练,让学生在口形不变的情况下把音从高到低“喊”出来,从而保证共鸣与音色的统一,而这正是民族声乐演唱的基础。

    第二,积极吸收借鉴京剧中吐字、咬字技巧。“字正腔圆”素来是京剧演唱的一个重要标准。京剧中对吐字、咬字的要求主要通过“念白”来体现。京剧念白几乎完全依靠演员运用咬字、发音、声调以及语气等技巧来完成,这对演员有着极高的要求,而这也是民族声乐演唱的原则。

    第三,积极吸收借鉴京剧中的舞台表演技巧。演员的舞台表演是京剧艺术的另一重要语言,我们可以把它提炼为“眼法”与“手法”。京剧大师程砚秋提到“眼法”时曾经说:“上台全凭眼,一切用法要心中生。”而且只有眼、心、手做到了和谐统一,才可以很好地体现作品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贾楠.立足传统唱响主流——中国民族声乐女高音与京剧青衣唱法之比较[J].乐府新声,2015,33(1).

    [2]刘慧慧.民族声乐教学对传统京剧的吸收和借鉴[J].大舞台,No.310,(03):218-219.

    [3]刘琳.京剧唱腔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运用研究——评《声乐教学与表演艺术实践探索》[J].新闻与写作,2018,(9):后插7-后插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