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其防控
张翼翥
摘要:蛋鸡大肠杆菌病是由于感染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而发生的一种常见传染病。该病属于条件性疾病,即在卫生状况好的鸡场较少发生,但在饲养管理不规范、卫生条件差以及通风不良的鸡场容易发生,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发生范围广,病死率较高,有时能够超过30%。近几年,随着养鸡业的不断发展,加之饲养过程中滥用药物,导致病菌形成耐药菌株,使该病变成危害养鸡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现概述该病的防控措施,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蛋鸡;大肠杆菌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药物治疗;免疫接种;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9)12-0141-02
1 流行病学
1.1 病原
蛋鸡大肠杆菌病是蛋鸡饲养过程中常见的一种传染病,是由于感染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导致的局部或者全身性疾病。该菌的抗原性较为复杂,可分成很多血清型,使病鸡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
1.2 易感动物
任何品种的蛋鸡都能够感染发病,在雏鸡阶段、育成期以及成年产蛋期都能够发生,其中以雏鸡和育成鸡最容易感染。雏鸡患病后往往是发生急性败血症,火鸡患病后主要是呈亚急性型或者慢性型。
1.3 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该病主要通过三种途径进行传播:垂直传播,是指通过污染病菌的种蛋导致孵出的雏鸡带菌;水平传播,是指环境、饮水、饲料以及用具污染病菌,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导致感染;继发与混合感染,通常认为是在疫苗接种时发生感染。
2 临床症状
2.1 雏鸡
雏鸡往往突然出现发病,主要症状是腹泻,排出灰白色和绿色的稀粪,呼吸不畅,停止采食,最终由于极度衰竭而死。
2.2 产蛋鸡
鸡群通常突然出现发病,病鸡主要症状是精神不振,羽毛蓬松杂乱,鸡冠发白、萎缩,减少活动,食欲减退,体重降低,腹瀉,排出黄色、白色、绿色稀粪等,产蛋量明显降低,可从原来的90%急剧降低至70%左右,且容易出现软皮蛋、破蛋、白皮蛋,并个别发生死亡,死后腹部膨胀。大部分病鸡在3~5天死亡,少数突然死亡。如果病鸡持续较长时间腹泻,还会呈现头颈扭转,如同观星状。
3 实验室诊断
3.1 镜检
无菌条件下,取病死鸡肝脏、脾脏、肠道等组织制成涂片,经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发现很多中等大小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菌体被染成淡红色,两端钝圆,没有荚膜,不存在芽孢。
3.2 分离培养
无菌条件下取濒死病鸡的肝脏、心脏、脾脏、肾脏等组织分别在普通肉汤培养基和普通琼脂平板上接种,在37℃恒温箱中培养18 h,结果发现普通肉汤培养基变得均匀浑浊,普通琼脂平板上生长灰白色或黄白色的半透明菌落,呈圆形,表面光滑。
挑取菌落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发现革兰氏阴性小杆菌,菌体粗短,两端钝圆,往往单个散在,且不存在芽孢。
3.3 生化反应
取纯培养物分别在葡萄糖、蔗糖、乳糖等生化培养管中接种,放入37℃恒温箱中进行24~72 h观察,发现病菌能够使葡萄糖、蔗糖、乳糖分解,且均可产气产酸,甲基红试验呈阳性。
3.4 药敏试验
取纯培养的菌株在营养肉汤试管中接种,置于37℃条件下进行18 h培养,当营养肉汤变得均匀浑浊时,取肉汤培养液使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10倍稀释,在每个琼脂平板上滴加0.2 mL,接着使用曲玻璃棒将其涂布均匀,然后放上药敏纸片,确定敏感药物。
4 防控措施
4.1 药物治疗
病鸡可按体重肌肉注射0.25 mL/kg盐酸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同时,对于同群没有表现出症状的蛋鸡在饮水中添加1 g/L盐酸左旋氧氟沙星粉,混合均匀后饮用,连续使用3天;也可使用恩诺沙星或者环丙沙星,在饮水添加50 mg/L,混合均匀后饮用,连续使用3~5天;也可使用阿莫西林,在饮水添加100 mg/L,混合均匀后饮用,连续使用3~5天;还可使用阿米卡星,按体重肌肉注射30~40 mg/kg,或者在饮水添加30~120 mg/kg混饮,或者在饲料添加40 mg/kg混饲,连续使用3~5天。
由于鸡大肠杆菌基本上对各种抗菌药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因此在同一鸡群内如果长时间使用1种抗菌药物非常容易形成耐药性菌株,要注意交替或者联合使用不同抗生素。
4.2 免疫接种
鸡群通过免疫接种大肠杆菌疫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发病,但由于大肠杆菌有多种血清型,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因此,对于已经发病鸡群可以分离本场存在的大肠杆菌菌株,经过增殖培养后按照常规方法制成自家菌苗,先给10只鸡接种自制菌苗,每只注射3 mL,如果在3天内没有不良反应即可给全群接种自制菌苗,每只注射1 mL,经过1周再进行1次加强免疫。
4.3 加强饲养管理
4.3.1 实行全进全出制
鸡场必须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能够有效抑制不同批次、不同日龄的鸡群之间发生交叉感染,同时鸡群要尽量采取封闭式管理,从而减少或者杜绝其接触大肠杆菌,进而减少该病的发生。
4.3.2 创造良好环境
调控鸡群饲养密度适宜,保持舍内适当通风换气,防止骤冷骤热,减少各种应激的发生。确保供给清洁的饲料、饮水,及时清除舍内粪便等垃圾。
场地、器具等要定期进行严格消毒,确保场地干净卫生。如果鸡场污染严重或者经常发病,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消毒间隔时间,通常每5~7天进行1次消毒。
4.3.3 加强种蛋管理
由于种鸡感染大肠杆菌后可通过垂直传播途径导致种蛋感染,因此要注意净化种鸡群,所有病鸡都不可作为种用,只能够淘汰处理。另外,孵化场还要对种蛋进行消毒,避免种蛋污染病菌而导致雏鸡发病。如果条件允许,刚产出的种蛋要在2 h内使用药物进行熏蒸消毒,或者使用0.3%过氧乙酸进行带鸡喷雾消毒,保证种蛋的孵化率和健康率较高。
收稿日期:2019-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