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宿开发的共享创新模式

    石平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事业的发展,四川的民宿产业也开始起步并不断发展。从全国第一家农家乐的创办到乡村酒店的发展,主题特色村落的打造,民宿产业不断升级,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涌现了像郫都区青杠树村、农科村,彭州市宝山村、蒲江县明月村、阿坝州桃坪羌寨等一批民宿产业发展的先进村,为当地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全省一些发展比较好的村基本上都有民宿开发,这已经成为当地一个重要的产业,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

    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支撑下,共享的民宿开发可以通过对农居的改造,农田的改造,对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造到对农民的改造蜕变,进而培育出新一代有情怀、懂技术、 会管理、善经营的职业农民,实现乡村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和组织振兴。可以预见,在“共享经济”“休闲度假”“乡村振兴”等时代命题的共同推动下,以共享民宿为代表的“乡村共享创新”模式将成为未来乡村振兴的重要趋势。

    把民宿开发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

    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乡村民宿开发就是用共享经济的思维和方式,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提高农民收入,实现乡村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在土地流转政策特别是宅基地改革稳步推进的背景下,民宿开发将激活乡村各种要素,成为乡村经济结构改革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的动能。民宿开发不同于一般的农房出租,而是将共享理念、科学技术、生态价值融合为一的乡村农旅融合发展的创新业态模式。具体而言主要有四个特点:以“共享”作为开发、建设、运营的基层理念,通过乡村闲置资源的包装,助力乡村振兴;涉及政府、企业、农村合作社、农户等多主体的参与和利益共享;依托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共享交易服务平台;以“使用”而不是“拥有”为理念,打造一种全新的消费方式和商业模式。在民宿开发中一定要解放思想,拓展思维,勇于创新,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努力探索不同地区的民宿开发新模式,彰显民宿开发的生态价值、人文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高标准发展民宿产业

    学习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经验,强化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乡村环境整治,着力推进乡村全域景观化、景区化建设。坚持以生态保护为基础的民宿开发理念,把民宿开发规划与乡村风貌打造、产业振兴规划、人居环境改造等结合起来,统筹设计,做到“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着力提升乡村民宿规划和建设管理水平,坚决防止民宿开发的盲动行为;通过点上整治和全面建设相结合,美丽乡村与新型城市化双轮驱动,保持风貌和改善人居相兼顾,建设村庄和经营村庄相促进,形成民宿开发的健康机制,实现民宿产业的高质量高起点发展。乡村民宿开发不能简单照搬城市发展模板,复制城市人造景观,在开发规划中要特别注意保护乡村自然肌理,重点在现有的民居提升改造上下功夫,借用自然生态构建“绿道环”、串联“景观链”、联通“河湖网”,形成蓝绿交织、清新明亮的乡村生态民居布局,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注重当地的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文化特色的塑造,给民宿开发注入精神文化内涵。要推动各类生产要素集聚,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传承弘扬乡村乡土文化,使民宿成为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注重生态保护,以良好的田园生态本底促进民宿产业创新发展;要注重形态塑造,以美丽的乡村形态集聚产业集聚人气;要注重产业培植,以开放的融合发展理念打造绿色高端产业;要注重文化挖掘,以浓厚的天府农耕文脉彰显乡村地域特色。

    探索民宿开发经营的新模式

    民宿开发在商业模式的顶层设计上应充分考虑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消费者各方利益,从资源开发到农庄运营的一体化角度,对农庄的度假结构、农庄整体开发结构、共享模式进行综合性落地设计,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的最大化。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持续创新创造民宿开发经营的新商业模式。民宿开发的规划设计、场景构建、融资模式、商业形态、组织方式要不断推陈出新。特别是地方政府要把民宿开发纳入当地的项目管理和村镇建设布局规划,依法办理相关规划手续,注意对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从目前民宿开发的模式来看主要有四种,即以村规划统筹、农户自主经营的模式(宝山村);企业为主体的“企业+农民”或“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农科村),以农民合作社为主体的“农民合作社+農民”的模式(青杠树村),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的多种形式股份合作模式(战旗村)。其中,企业为主体的模式是目前最常采用的模式,在这一模式中,主要涉及企业与政府、第三方市场主体,以及企业与农村合作社农民间合作机制的建立。在实际发展中,常常是几个乃至几十个民宿群体在某一区域形成组团,通过功能的划分与特色的共享,形成一个组合式的发展结构与互补式的产品谱系。

    从目前的市场需求来看,田园康养、商务休闲、旅游度假、文创乡创、特色村落、历史传承等主题特色是民宿产品开发的重要方向。在产品打造方面,应更加注重共享理念的渗透,以及产品的创新。共享产品的培育应成为共享文化推动的有力工具,使“共享+”成为乡村民宿独特的旅游吸引力,实现民宿从形到神的“共享”蜕变。

    在以“共享+”打造的民宿产品中,依托于乡村闲置的房屋包装的时权居住产品将成为未来的重要风口。这类产品可以通过众筹众创、产权分割、居住时权转化、酒店化管理经营、旅行服务、健康增值服务等一体的产品模式实现产权、时权的分割、转化,而产权、使用权的分离又可以演化出使用权交换的相关产品。如通过共享平台的打造,将成百上千家民宿居住产品的时权进行组合包装,后续根据一定条件,赋予居住时权对等交换等增值服务功能。这样不仅实现了内部客流的轮动,而且也导入了大量外部客流,保障了民宿经营价值的提升。

    实现民宿开发的利益最大化

    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引入民宿开发以后,必将催生出新经济模式。与一般的旅游度假产品的运营不同,共享的民宿运营模式的独特性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利用云端互联网技术打造共享交易平台,为全国乃至全球的供需者配对,需求的方向主要在乡村度假、农业开发、农业+融合产业开发、金融服务、科技研发、物业服务等方面;二是以资源共享为基础,企业、政府、村集体、农户、消费者全员参与的运营模式。

    搭建民宿共享交易平台。共享交易平台是利用“互联网+”与VR 等新技术,以企业和政府为支撑,实现农庄闲置资源的转化,对接消费者,实现资源需求最大化的配对,最终转变为消费者共享的消费产品的有效交易平台。特色美食、闲置房屋、闲置交通工具、闲置农田、特色物产、特色休闲娱乐方式和民俗活动等所有乡村闲置的资源都可以成为共享资源,而共享交易平台服务的作用就是将这些闲置资源产品化,成为诸如农家私厨、时权民宿、农事体验、农产品异地购等消费者可以直接共享的产品,实现资源需求最大化配对。

    全员参与的运营模式。以共享理念为设计核心,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民、消费者将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共享民宿的运营。考虑到民宿的经济性质,一般直接运营应以企业为宜。企业在开发运营过程中应当兼顾政府、村集体、农民、消费者各方利益诉求,在充分领会共享经济理念基础上,对区域原有经济模式进行创新,在资源共享、技术创新、运营模式改革方面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同时,为乡村资源的拥有者与需求者搭建共享平台,实现农房有价值、农民有收益,游客有快乐、企业有效益合作多赢。在此过程中,政府共享其已有的市场渠道,村集体、农民辅助运营推进,消费者共享品牌,帮助推广。

    为民宿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民宿开发是一项涉及面很宽的工作,其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与扶持。建议省政府应当调查研究,出台扶持乡村民宿发展的相关文件政策,帮助民宿开发企业解决具体困难,在项目的立项与规划、农房改造、土地使用、金融支持、税收政策等方面提供支持。金融部门对乡村民宿开发建设可以按照农房改造给予小额信贷支持,帮助解决初创资金;在土地使用、经营许可、税收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倾斜;乡镇政府在道路交通、环境打造、基础设施配套、污水处理、垃圾回收、市场建设等方面为乡村民宿开发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鼓励国资平台和民间资本多渠道进入乡村民宿开发;组建乡村民宿开发的投资基金,切实将乡村振兴的项目投资与民宿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要加强对民宿行业的监管与服务,加强对乡村民宿开发业主及相关人员的培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