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担游戏中的纠结

    陆彩萍

    一天,中班幼儿饶有兴致地聊起了在古镇游玩时看到的挑着担的货郎,他们还拿管子积木搭了一根“扁担”扛在肩上模仿了一番。我想,如果设计一种挑担的游戏材料,幼儿一定会很喜欢玩的。为此,我收集了大大小小多个饮料瓶、油壶,装满水,在瓶口或壶口系上绳子作为拎环,又找来竹竿,组合成了挑担的游戏材料,投放到户外运动区。我设想,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将不同大小的饮料瓶或油壶挂到竹竿两头,尝试保持平衡并负重行走。这不但可以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而且可以锻炼幼儿的体能。同时,为了让幼儿自主探索,我没有演示玩法,而是告诉幼儿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材料投放之后,幼儿果然很有兴趣,都来尝试挑担,还自发地加入了一些角色游戏情节。他们往往从小一点的饮料瓶开始尝试,逐渐增加重量,挑战自己,有时还把大号油壶挂在竹竿中间,与同伴合作抬水。当然,也有不少幼儿自创了新的玩法,比如,拿来练举重,或把竹竿架在两个瓶子上模拟跨栏、跳高等。在此过程中,我也不断完善材料的设计,使之更适合幼儿使用。比如,我把竹竿两头用布包起来拿绳子扎紧,以增加摩擦力,使瓶子或油壶的拎环没那么容易滑脱;我提供毛巾让幼儿挑担时垫在肩膀上,以免竹竿太硬、担子太沉弄疼幼儿。

    过了一段时间,幼儿对这一材料的兴趣渐漸淡了下来,玩的人也越来越少了。有一天,我看到冬冬挑着两瓶水到了小花园,然后拧开瓶盖把水倒在地上,说:“我把水运过来给大树浇浇水。”我受到了启发:如果在挑担游戏中增加一些运水之类的任务情境,会不会让幼儿重新对游戏产生兴趣呢?考虑到户外场地上取水不太方便,我请保育员拿大水桶装上水,搬到场地边。我又提供了水瓢和漏斗等,幼儿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把水灌到瓶子、油壶里,然后挑到花园边上。为了避免幼儿浇水过多把植物浇死,我在小花园边上也放置了一个大水桶,只让幼儿把水运过来倒进桶里,这样水就能循环利用,避免浪费。增加了这样的设置,幼儿的游戏兴趣果然重新被激发出来。我发现,在运动能力得到发展之余,幼儿通过舀水、装水、倒水的活动锻炼了手眼协调性,培养了合作意识,体验了容器大小、容器中的水位与水量之间的关系等。由于有任务驱动,幼儿玩得格外投入,也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可是,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播放幼儿游戏的一段视频后,有同事提出了疑问: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大部分时间在装水,甚至还玩水,而运水只占了很小的比重;户外体育锻炼时间本就不长,把时间都花在装水、玩水上,运动量就得不到保证,锻炼效果也无从谈起。这位同事建议玩水还是应该放到沙水区并且在专门的沙水游戏时间进行。我觉得同事的意见有一定道理,但又不想取消幼儿喜欢的装水环节,所以我补充设计了游戏情境,在幼儿运水的路上设置了一些关卡,以增加运水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比如,有时让幼儿绕过用积木设置的路障以S形路线行走,有时让幼儿在呼啦圈内跨跳行走,有时让幼儿在轮胎上行走……试图锻炼幼儿的基本动作技能及力量。刚开始,幼儿玩得很有序,但好景不长,幼儿在熟悉玩法后就兴致不高了。我也鼓励幼儿自主设置其他关卡,希望增加游戏的挑战性,提升幼儿的兴趣,但效果似乎不明显。

    我很迷茫:在挑担游戏中,我想了那么多办法,创设了那么多情境,为什么幼儿的兴趣还是无法持久?我就这一困惑与同事交流,同事说:“这个游戏的玩法还是比较确定的,让孩子练习基本动作的意味也比较明显,留给孩子发挥自主性的空间不多。既然孩子不喜欢这个游戏,不如取消吧。”她的话引发了我的思考:我赞同尊重幼儿的自主性,也尝试用各种方法发挥幼儿游戏的自主性,但同时我认为一些基本动作的练习还是很有必要的。我园的户外活动中已有不少幼儿可以完全自主的活动,难道这种由教师主导的活动就一点都不用保留吗?幼儿自主的活动和教师主导的活动之间应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如果是您,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