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情档学科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多维视角(一)
徐瑞朝 刘坤锋 王蕊
整理者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给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同时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冲击。疫情防控期间,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以科学手段和有效措施,取得了防疫抗疫的阶段性胜利。面对疫情防控阻击战,图情档学科如何作为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本文以图情档学科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多维视角之一为主线,组织图情档界青年学者展开讨论。本次论坛核心观点和议题包括:“档案学应突破理论与方法研究固有思维,为疫情防控贡献档案智慧”“依法促进政府信息公开与档案开放利用,助力数字化疫情防控”“提升情报供给能力,发挥疫情防控决策咨询核心作用”“强化档案资源建设开发保障力,提升疫情防控档案服务执行力”“助力疫情防控档案工作自身机遇与挑战的双重审视”“图情档界助力疫情防控的行动回望与前瞻”等。
赵跃(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档案学应突破理论与方法研究固有思维,为疫情防控贡献档案智慧。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很多档案界人士都在思考社会突发事件中如何做好档案工作以及档案机构能做些什么(如抗疫档案的征集、突发事件档案库建设等)。作为国家层面的回应,在2020年6月20日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新增第二十六条“国家档案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对活动相关档案收集、整理、保护、利用工作机制。档案馆应当加强对突发事件应对活动相关档案的研究整理和开发利用,为突发事件应对活动提供文献参考和决策支持。”那么,除了档案部门直接参与,档案学科又能为社会突发事件做出什么贡献?在突发事件中“文件”与“档案”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后的档案学理论、原则、技术和方法的支撑。胡鸿杰教授曾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档案学对科学理论的最大贡献并不在于使广大民众明辨档案的概念,而是使他们接受由中国档案学所倡导的理论和所推行的模式”。可喜的是,有学者关注到后现代档案学理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他们认为后现代档案学理论核心是重新思考档案的价值、档案工作与社会系统的相互关系、档案工作者的角色定位。这种重新思考有利于人们从更广阔的社会视野来审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管理,为其提供价值导向和理论参考。
常大伟(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档案信息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突发事件中的档案信息公开包括:即时公开、真实公开、深度公开、多渠道公开和制度化公开。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还原和捕捉确诊病患的历史轨迹与实时轨迹,监测分析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和传播规律,创造了基于数字化的疫情防控新模式,对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确诊患者及其密切接触人员,抑制疫情扩散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及时获取、分析和发布确诊患者及其密切接触人员的身份信息、行为轨迹、位置信息、诊疗数据等个人信息,就成为有效应对疫情扩散、化解舆情风险的重要前提。从信息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疫情防控中确诊患者及其密切接触人员的个人信息将经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发布、数据存储和数据再利用等主要阶段。在此过程中,依法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和档案开放利用,助力数字化疫情防控,成为图情档学科服务疫情防控大局的重要切入点。
从档案开放利用的維度来看,防疫档案作为疫情防控工作的真实记录,推进防疫档案开放利用为掌握疫情状况、加大信息公开、追究责任提供原始凭证,并为今后预防和应对类似疫情提供经验教训、知识储备。因此,疫情防控机构及档案部门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法律框架下,构建面向疫情防控的档案工作机制,健全突发事件应对活动相关档案收集、整理、保护、利用工作机制,适当缩短疫情防控相关档案的开放期限,并加强对突发事件应对活动相关档案的研究整理和开发利用,为突发事件应对活动提供文献参考和决策支持。
刘坤锋(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学院):
提升情报供给能力,发挥疫情防控决策咨询核心作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情报学、情报工作应全面融入国家安全治理体系,情报人、情报机构应积极主动服务于国家安全治理能力建设。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于“云大物移智”引领的高度发达信息时代,疫情相关信息的数量之大、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前所未见。对情报学科参与疫情防控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情报学界应重新审视情报学、情报工作如何在新冠肺炎疫情及其他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的防控中发挥决策咨询核心作用,推动情报学科的发展变革,增强学科在应对未来公共危机中的支撑力和话语权。
疫情之前,预警能力。广泛收集分析多源数据,做好疫情监测预警工作。在疫情暴发前,能否做好疫情监测预警是情报工作是否发挥了“耳目”作用的重要衡量标准。以往的危机监测预警更多依赖官方、常规渠道发布的信息。如今,自媒体、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非官方、非常规信息源能够更便捷地分发信息,成为重要的疫情信息传播途径。应广泛收集来自官方和非官方、常规和非常规渠道的多源数据,综合人类专家智慧和机器智能对这些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挖掘,提升疫情监测预警能力。同时,应将疫情监测预警转变为常态化、规范化的情报工作。
疫情之下,响应能力。迅速开展应急情报工作,保障权威疫情信息有序流转。在疫情肆虐下,迅速开展应急情报工作,是情报工作发挥抗疫“尖兵”作用的重要体现。当今社会,信息是物质和能源的重要驱动力。疫情之下的应急情报工作应面向抗疫资源高效配置,驱动抗疫资源快速、准确到达“前沿阵地”。应急情报工作还应重点关注疫情谣言和虚假信息治理,在引发危害前从源头阻断其传播,与此同时,应针对性建立各类疫情信息服务平台,保障权威疫情信息能够在公众、政府、医疗机构和公益组织等利益相关者间有序流转。
疫情之后,评估能力。聚焦疫情治理全过程评估,为应对未来公共危机做好准备。在战胜疫情后,情报工作的重心应转向疫情治理全过程评估,依据评估结果为政府和其他相关单位提供决策参考。疫情暴发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强有力领导下,各级政府和部门、各医疗卫生机构和其他相关组织机构通力合作,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了疫情。但在个别地区、个别领域仍暴露出较为严峻的问题,应深入剖析这些问题根源所在,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助力国家做好应对未来公共危机的准备。
李贞贞(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强化档案资源建设开发保障力,提升疫情防控档案服务执行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形成的档案资料是重要的历史记录,对于今后开展疫情防控、历史研究等具有重要价值。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档案部门应做好本职工作,发挥专业优势,助力疫情防控。
提高疫情防控档案工作站位。实践层要认真学习国家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精神,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档案部门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决策层要重视疫情期间的档案工作,主动作为,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档案收集工作。
健全疫情防控档案管理制度。通过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使得档案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疫情下,以往的档案管理工作流程不适应新环境下的需要。因此,为确保各组织对重大疫情事件档案的管理,需要出台重大事件档案管理办法,为防疫档案工作提供制度支撑。
纳入疫情防控领导组织系统。防疫档案领导小组由档案专职人员和各职能部门员工组成,共同完成疫情期间的档案收集工作。档案专职人员全程指导和协助各职能部门收集和移交各类防疫档案工作,确保档案资料收集完整齐全。
记录疫情防控历史真实面貌。档案机构人员应利用微信、钉钉等多种形式,主动对接职能部门档案形成单位,确保疫情防控档案资料收集的可靠性、丰富性和规范性。分阶段安排档案工作重点:疫情初期,关注疫情档案收集,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疫情中期,全面收集与疫情相关资料,探寻其中的联系和规律,协助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实施;疫情后期,系统、全方位收集具有档案价值的档案资料。
发挥疫情防控档案服务功能。在抗击疫情中开展一系列重要工作,比如各级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重大决策的各项文件材料、疫情防控专家在攻关疫情防治中形成的过程性记录和数据、疫情防控志愿者参与抗击疫情活动中个人形成的文字、照片、微信截图和实物等,可将这些档案资料征集进馆。档案人员应筛选提炼资料,对档案资料数字化并建立专题档案数据库。
丰富疫后档案信息资源体系。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面临的为数不多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我国发展历程中的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因此,要做好重大疫情建设专题防疫档案,系统地收集、整理与保管疫情防控工作档案资料。这些防疫档案可被用作科学研究、历史研究和宣传教育,为今后预防和应对类似疫情提供经验参考。
马双双(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审视机遇,主动作为,发挥档案资源备与用的优势。第一,档案征集。综合档案馆收集的主要是以官方记忆为主的档案,面对此次疫情,众多综合档案馆发布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征集公告,明确了征集对象、范围和方式等,主要征集的是社会大众的典型事件和代表人物的抗疫记录,不仅增加了档案馆的馆藏数量,而且还丰富了包含社会记忆的档案馆藏,进而保障了疫情防控档案的完整性和原始性。第二,档案服务。疫情防控期间,众多实体档案馆发布了闭馆公告,档案用户由线下查档转入线上利用,档案用户需要足不出户实现档案查询和利用,对档案馆线上服务平台建设提出新的要求。第三,档案宣传。传统的档案宣传是以档案资源的编研和展览为主,为彰显疫情防控档案的社会价值,信息技术和社交媒体的运用为疫情防控档案资源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提供技术和媒介支撑。
审视挑战,克服短板,提升档案工作管与服的能力。第一,档案征集困境。通过对档案馆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征集公告的内容分析可以看出,现有的档案征集方式仍然是以被动征集为主;征集內容并未对社交媒体、网页、新闻报道等形式的档案资料征集格式、途径、方法等内容有明确的规定。而且多方文化机构(如图书馆、博物馆等)通过不同途径同时征集疫情防控档案的情况下,档案馆的征集优势并没有体现;就北京再次发生的疫情状况来看,如何做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的常态化收集也是档案馆需要思考的。第二,档案资源服务能力受限。疫情防控期间,档案用户线上查档需求激增,现有的档案资源服务平台难以实现档案资源的全文检索,如何满足档案用户线上复杂多样的查档需求是档案馆面临的重要问题。第三,档案资源宣传路径选择。在疫情期间,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机构也发布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资料征集公告,此时档案馆就不再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宣传的唯一出口,因此是选择强化宣传内容还是与相关机构合作,则是其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徐瑞朝(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学院):
图情档界助力疫情防控的行动回望与前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抗疫。图情档界及时展开了理论研讨和实践创新活动。
国家档案局的积极应对。2020年2月7日,国家档案局发布《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档案工作的通知》,从提高站位、认真履职和服务大局三个方面指导各级档案部门疫情防控期间档案工作。
省市档案馆全力以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河南省档案馆接到参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疫情防控档案工作指令后,立即从春节假期模式调整为战时状态,派出三名业务骨干进驻指挥部,以档案人的执着与担当投入到抗击疫情的大考中。
学术期刊的专题研讨。《图书情报工作》《信息资源管理学报》《档案学研究》《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馆》《现代情报》等期刊,开辟专栏、专家笔谈或刊登专题文章、进行专稿征文,对“疫情下数据治理与信息服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公共图书馆实践与思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科学应对与思考”等专题进行研讨,为共同抗疫献计献策。
学术团体的专题论坛。2020年4月25日,由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组织召开主题为“重大疫情中的数据治理与危机应对”云端学术研讨会。2020年6月27日,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主办“跨学科应急信息管理论坛”云端召开。各有关院校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参加研讨。
我们已经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至少以下三点是未来我们图情档界需要重点关注的。一是完善预警机制。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初期,不起眼的风险信息常常被淹没在各种信息洪流之中。建立智慧城市神经末梢、提高风险感知与捕获能力,建立快速响应机制至关重要。二是推进技术应用。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画像、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舆情动态、基于物联网和区块链的迁徙地图等数据,是疫情防控高效决策的基础支撑数据。三是信息素养教育。疫情防控过程中,大众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对疫情信息的理解、利用、传播以及个人反应,比如恐慌或心理健康问题,进而间接影响疫情防控大局。因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大众做到“不信谣、不传谣”的基本途径是通过信息素养教育,提升综合信息素养。
(来稿日期:2020-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