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共生网络概念及创新范式分析

    王渤宁 王莹

    

    [摘 要] 随着知识全球化和服务专业化的快速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以下简称“KIBS企业”)在知识积累和技术、服务创新更迭速度不断加快、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仅通过企业自身进行服务创新很难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维持原有优势。此时,KIBS企业通过与其他组织开展服务创新合作建立共生模式,构建KIBS企业共生网络进行协同创新显得十分必要。文章从共生关系的视角出发,界定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共生网络的概念,深入分析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共生网络的构成要素,总结归纳了KIBS企业共生网络服务创新的三种范式。

    [关键词] 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共生网络;创新范式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委社科计划重点项目—“北京KIBS创新生态系统演化路径与创新绩效评价研究—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SZ201911232029)。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具有技术含量高、服务附加值高、人力资本高等特点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和知识服务创新的作用十分明显。近年来,服务业中的服务创新活动越来越多。Tether等发现,服务业中有40%的企业开展服务创新活动,信息技术密集的金融服务业中有58%的企业开展服务创新活动,远程通信服务业中有68%的企业开展服务创新活动[1],服务创新活动已成为各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此,研究KIBS企业服务创新机理已经成为当前提高KIBS企业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

    随着知识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技术和服务的研发、扩散、转移和传播的速度也进一步加快,高技术含量服务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开发成本不断上升,服务创新风险也不断增大,最终导致KIBS企业通过服务创新获得高收益的难度也加大。此时KIBS企业应该转变传统的服务创新模式,由封闭式服务创新向协同服务创新转变。因此,本文将KIBS企业作为共生网络的核心单元,界定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共生网络的概念和构成,总结归纳了KIBS企业共生网络服务创新点的三种范式,从而提出了KIBS企业共生网络的基本理念。

    一、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共生网络概念

    企业共生网络的早期研究强调企业之间、企业与其他组织机构以及企业与可能有助于其开展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之间的合作关系。美国商务部认为KIBS是指以知识产品作为其他商业价值输入的服务企业,或在提供服务过程开展创新活动的科学技术相关产业[2]。Freeman认为企业共生网络是市场与企业之间以创新为目的、相互渗透、具有松散耦合性的组织形式,强调共生关系是共生网络中各共生单元之间实现协同创新的基础[3]。Lambert认为企业共生是指如果企业之间进行资源共享、能量交换或废物集中交换再利用,那么这些企业就建立了共生网络[4]。Mirata认为共生网络是企业间的一种长期合作共生关系,包括物质、能量、信息、人力资源和技术等的共享、循环和交换,其目标是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5]。

    根据已有研究,结合KIBS企业与企业共生网络特征,KIBS企业共生网络可以定义为:KIBS企业经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的整合、加工和运用,完成知识、物质和信息的整理、分析、创造和传播,通过与政府、同行或异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共生单元建立合作共生关系,依托共生环境,在共生界面内进行知识交流、信息共享、物质流通、能量转化,在不降低企业服务创新优势的前提下降低服务创新成本,增加KIBS企业效益、推动KIBS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复杂的动态网络。KIBS企业共生网络模型如图1所示。

    二、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共生网络的构成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KIBS企业想要提升服务创新绩效,必须能够快速适应外部环境。因此,本研究以KIBS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KIBS企业共生网络寻求创造、转移和交换知识、信息和能量,进而提升KIBS企业服务创新绩效。共生网络一般由共生单元、共生关系、共生环境以及共生界面四要素组成[6]。

    (一)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共生单元

    KIBS企业共生单元是指构成共生网络的基本单元,也是基本能量产生和交换单位。KIBS企业共生网络中的共生单元主要包括与KIBS企业一起参与服务创新合作的同行企业或异质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政府等。KIBS企业的共生度与关联度是衡量KIBS企业服务创新共生程度的重要指标[7]。共生度强调共生单元间相互影响的程度,关联度强调共生单元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在服务创新合作中,提高“共生度”与“关联度”能够促进合作持续、稳定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共生网络的稳定性。

    (二)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共生关系

    KIBS企业共生关系是指KIBS企业与其他共生单元建立的合作关系,反映的是共生单元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强度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从行为方式上,共生关系分为:寄生、偏利共生和互惠共生;从组织方式上,共生关系分为:点共生、间歇共生、连续共生和一体化共生[8]。KIBS企业因供求合作、技术关联、业务链等与其他共生单元建立共生关系,其实质是各共生单元之间实现知识流、物质流、信息流、能量流和资金流的产生、传递与交换配置。共生关系是一种协同竞争的关系,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知识学习、信息共享及能量交换过程中的风险,有利于共生单元实现合作共赢。

    (三)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共生环境

    KIBS企业共生环境是共生单元在共生网络开展合作创新活动的基础。在服务创新合作的环境中,参与服务创新合作的KIBS企业与其所在的共生环境间可实现双向激励。实现双向激励,要建立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能量共享与补偿机制等共生机制,以保障服务创新合作的持续运行,这既要增强科研院所、地方政府等服务创新主体在推进服务创新合作中的积极性,又要保證合作各方在平等、互利、协作的前提下,规范各方之间的利益转移,从而实现整体利益在KIBS企业间的合理分配[9]。

    (四)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共生界面

    KIBS企业共生界面是指共生单元之间知识、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载体,是KIBS企业与其他共生单元开展合作的方式和机制的总和,对共生关系的形成和共生网络的均衡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KIBS企业共生界面可以分为有形界面和无形界面,主要包括服务产品的种类和类型、知识和信息的交流、社会关系等。KIBS企业共生界面也可以分为内部界面和外部界面。其中,内部界面是指基于服务产品,企业业务模块之间的接触机制或共生介质,包括各企业提供服务产品的种类、规格、技术标准等;外部界面是指基于业务模块,企业之间的接触机制或共生介质,包括政策法规、市场环境、信息交流等[10]。

    三、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共生网络典型的服务创新范式

    KIBS企业在开展服务创新活动时,除了要充分利用内部资源,还需要通过与共生网络中的其他共生单元建立共生关系,获取外部有效创新资源。因此,本研究根据上文对知识密集服务创新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总结,结合KIBS企业共生网络的概念,把KIBS企业共生网络的创新过程划分为内向型创新、开放式和生态化创新三个阶段。

    (一)共生网络的内向型服务创新

    KIBS企业共生网络创新的第一阶段是内向型服务创新。该过程中,各共生单元开展服务创新活动在重组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与本共生网络中的其他共生单元合作获取创新资源,然后根据客户需求开展服务创新活动或与其他共生单元协同创新。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中,各共生单元的服务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服务产品的新颖度、价格优势、高性价比以及交付速度等。

    (二)共生网络的开放式服务创新

    KIBS企业共生网络创新的第二个阶段是开放式服务创新。该过程中,共生网络突破内部创新资源的局限性,开始重视对外开放。通过不断地扩大共生网络的规模和密度,最大限度地获取创新资源;充分挖掘现有客户需求和潜在需求,努力将客户转化为共生网络的一员,引导客户参与服务创新。

    (三)共生网络的生态化服务创新

    KIBS企业共生网络创新的第三个阶段是生态化服务创新。该过程中,随着共生网络的规模扩大、异质性和开放性增强,此时可以把共生网络近似地看作一个动态演化的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网络开展的合作创新活动更加注重内外部的资源整合,自组织与协同、耦合与共生,以及客户共同参与。

    四、结语

    文章尝试对KIBS企业共生网络的运行机理进行分析,针对KIBS企业的特征,界定了KIBS企业服务企业共生网络的概念,深入地分析了KIBS企业共生网络的构成,在此基础上探索了KIBS企业共生网络服务创新的三种基本范式,主要包括内向型服务创新、开放式服务创新和生态化服务创新三个类型。KIBS企业应该重视与其他同行业或异质企业之间共生关系,通过KIBS企业内部学习培训或向其他优势企业进行交流借鉴,努力开展多方合作,进而提升KIBS企业服务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Tether B S,Hipp C,Miles I.Standardisation and particularisation in services:Evidence from Germany[J].Research Policy,2001(30):1115,1138.

    [2]蔡海中.知識密集型服务企业组织模块性对服务创新绩效影响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7.

    [3]Freeman C.Networks of innovators:a synthesis of research issues[J].Research Policy,1991,20(5):499-514.

    [4]Lambert A J D,Boons F A. Eco-industrial parks : stimula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mixed industrial parks.Technovation,2002,22(8):471-484.

    [5]MIRATAM,EMTAIRAH T.Industrial symbiosis net-works and the contribution to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the case of the landskrona industrial symbiosis programme[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5(13):993-1002.

    [6]刘丽娜.我国大型体育赛事与传播媒介间共生运营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2(03)424-432.

    [7]张清辉,李敏.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企业协同创新共生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7(04):106-107.

    [8]司尚奇,曹振全,冯锋.研究机构和企业共生机理研究—基于共生理论与框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30(6):15-19.

    [9]徐彬.基于共生理论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研究[J].软科学,2010,24(11):27-31.

    [10]石帅帅.产业共生视角下电子商务产业园运营绩效评价研究[D].福州:福州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