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画面,旷达的胸襟
刘斌
收到老领导刘杰先生春节前惠赠予我的新著《有痕》一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6月出版),已有3个多月的时间了。因为开年以来工作地点频频变动,心绪颇为不宁,著作藏于行李之中,辗转武汉、北京、昆明三地之间,总不能静下心来好好研读。这几日,读了,感慨良多,心里有许多的话想说,一时又不知如何表达、诉诸文字,所以迟迟不敢下笔。
不敢下笔的原因,我想主要来自这么几个方面:一是于摄影艺术,我是门外汉。《有痕》全书收录先生20余年来有代表性的摄影作品计116幅,分《风光》、《建筑》、《人物》、《小品》4个版块。尽管我曾有过近10年的省地、中央新闻单位电视新闻编辑记者的从业经历,对画面摄影构图有过一知半解的接触与研习,工作、生活中,也曾使用过“傻瓜”相机模式或蹲或跪拍摄过许多的图片,其中也不乏自鸣得意、沽沾自喜、自我感觉良好的画面,但我还是对自己的摄影水平保持足够的清醒,深知“工作照片”与“摄影艺术”之间的霄壤之别;二是个人工作岗位、人文素养与境界修为同先生相比,隔了十万八千里。李白出道之时,写过“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的句子,千百年来,激励多少文人士子毛遂自荐;杜甫也曾用“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来委婉表达个人理想抱负。我虽然因为工作的关系,有幸接受过先生的工作指导。但在传统文化厚重的社会语境下,一个基层工作人员,为领导的著作写评论,难免自不量力,搞得不好,还会引发人们不必要的联想。
好在,先生豁达、开明。我呢,仅仅是从欣赏者的角度,有感而发——态度端正了,心结也就打开了。
在我看来,《有痕》一书,至少有这么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表达了鲜明的时代主题。全书收录先生20余年来优秀摄影作品共计116幅,其中多个作品,紧扣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倡廉这个关乎党心民心的重大社会主题,用艺术化的方式加以生动呈现,让人们在欣赏优秀摄影作品的同时,潜移默化,知行知止,寓教于乐,净化心灵。先生在中央重点国有骨干企业主抓主管纪检监察工作多年,对惩防体系工作有过深入研究与扎实推进,深知党风廉政建设宣教工作的极端重要性。长期思考,身体力行,在创新宣教工作方式方法手段上,苦心孤诣,累有创新,颇有建树。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形势较为严峻的建筑市场领域,构建一套扎实管用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现从“不敢腐”的高压威慑,到建立“不能腐”的制度约束,再到塑造培育“不想腐”的思想自觉,这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廉政文化教育工作,既要“板着面孔”说教宣贯,又要“走心”,让人们在赏心悦目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潜移默化教化人心,在这方面,先生以摄影画面的形式来尝试解题破题,做出了很好的尝试。我们试图从书中撷取精品佳构一二幅,以证上言之不虚。
冬日的颐和园,皇家园林内,天空灰蒙,草木萧瑟。画面左上角,亭台楼阁若隐若现,屋瓦黛青,大片的昆明湖被冰面覆盖。画面右下角处,两汪冰面开裂,有失足之险,令人望而生畏,不寒而栗。整幅摄影作品,大开写意,色调是大幅的灰白、雪白,开裂冰面处是深不见底的黑,极具反差感,深得中国传统山水画之妙,意境空灵邈远,构图写实写意兼具。——选取代表一个逝去王朝的皇家园林,抓住一个游客司空见惯的冬日湖面,以黑白二色结构画面,艺术化地点出党风廉政建设关乎民心向背、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的重大时代主题,勿忘历史,警醒时人,昭启未来,——整幅作品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感与鲜明的时代感,极具画面张力,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具与善于发现常人所常见、常人所未见的历史感悟与艺术机心。(见《有痕》一书第22-23页《临渊履冰》)
再比如组图《近朱者赤》与《近墨者黑》(《有痕》第90-91页)。前者摄于2000年法国巴黎。时尚现代的商业大街,一个似象非马像鹿的巨型钢结构抽象雕塑,通体火红。钢结构大鼻子下,1欧人也着红衣;后者摄于2007年湖南岳阳洞庭湖畔的农家民居灶台。炉内大火熊熊,大片的砖墙被长年烟火熏至黢黑。——这两幅画面,一土一洋,一西一中,本是异域普通街头一景,或是寻常阡陌农家日常,但经过摄影家的妙手快门,将两幅毫不相干的画面加以编辑组合,又以劝世箴言与警世通言加以点题,在阅读者的会心一笑之间,作品的生机旨趣立现,立意高瞻顿显。书中,类似于以骏马良驹啃食贫瘠冬草的《慎独》、撷取香格里拉雪山清泉潋滟天光的《自清》、取景于茫茫戈壁大漠三千年“不死、不倒、不朽”、以胡杨树喻志士耿介拔俗凛然风范的《气节》、定格于江西婺源冬日农家的日常画面《悬鱼》等等,无一不是以物起兴、取景人境、托物明志、以小喻大、化世俗日常为旨趣新奇的警世谕人的精品佳作。
二是淌露了深厚的为民情怀。一位优秀的艺术家,他必定是有着一腔热爱生活的古道熱肠,与人民群众“同呼吸、齐爱憎、饮甘苦、共患难”,用艺术的方式,来表达对美好的歌颂,对苦难的深切同情,对不合理现象的辛辣嘲讽。快门虽快,见昏昧不启;幽兰纵远,涉万险何惧?研读《有痕》一书,我每每被摄影家所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强烈分明的爱憎、对底层人民群众苦难的深切同情、对山乡野趣岁月静好的会心赞许、对田园牧歌世外桃源的痴痴守望、对蜗角虚名无节制追逐的辛辣嘲讽、对普通农妇冬日缝补勤俭持家伟大品格的热情歌颂以及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冀望天下大同美好初心的凝望与翘首期盼的深沉情怀所触发与感动。收录在书中的照片,皆是摄影家行走天下、跋山涉水、闻鸡起舞、风餐露宿、雪夜蹲守、忍受高原缺氧、砥砺心智灵魂、挑战身体极限、忠实记录心路历程的呕心沥血之作。观《有痕》一书,画幅展卷之间,便有动人心魄、振聋发聩的强烈张力扑面而来,如高山瀑布跌人谷底,荡涤尘心,促人警醒,净化心灵。“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墨竹图题诗》)——在我看来,书中的作品,皆是寄寓着摄影家本人的好恶爱憎与陟罚臧否的良心、责任与情怀之作,一承“兴观群怨”之国风源流,臻于内心宁静美好,显露了先生的旷达胸襟与慈爱悲悯,寄托着作者深厚的为民情怀。
三是彰显了过硬的国学功底。《有痕》一书,116幅摄影作品,每幅均用古语或诗词、俗谚点题,辅以寥寥数语阐释,精炼雅醇,用典严格,着墨考究,图文并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点出了作品主题,又给品读者留下开放式的审美空间。收录在书中的这些优秀摄影作品,每一幅画面构图,看似快门瞬间的即兴之作,实则蕴涵着摄影家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深受传统山水画技法的影响,用光、用色、取景、构图、剪裁,都能体会到作者对画面美、意境美、诗境美与人格美的执着追求。苏东坡在评论王维诗画作品时,有过这样的感叹:“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轼《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将这样的论语,用来品评刘杰先生的这部摄影作品辑,我想是恰如其分的,或许这也是摄影家本人孜孜不倦、矢志以求的为诗为文为艺术为人生的一种至高境界。这一点,我们或许可以从《有痕》一书《后记》中著作者本人这一段袒露心迹的文字中可见一斑:“照片内涵挖掘得不准确,标题就会误导读者,收不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我经常久久地看着照片,在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感慨中推敲和纠结”。——工于画,引于诗,合乎典,立其意,点于题,品图者赏图,训话者研典,观风俗者拓其眼界,处江湖者忧之庙堂,为政者得执政之要……《有痕》一书,合卷之余,弓}人遐思何止万缕千行?
先生退而不休,精神抖擞,一面身兼多个社会工作,一面寄理想、情怀于大江南北、山水风物、光影人情。今年早春时节,我在高原机场,邂逅老领导。他着一套深色T恤,脚踏旅游鞋,背着一个大大的相机背包和沉重的摄影器材,拖着装有电脑的行李箱,面色红润,容光焕发,一个人正在拥挤喧闹的柜台值机。我惊喜,惊讶。问他这是上哪儿去?先生爽朗一笑,说他出门半月,在大山里拍了一些风景。说完,转身就和我道别。
《有痕》一书,我看到了美好。高原机场老领导风风火火的背影,照出了我的无知与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