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建设成都西部区域中心路径选择

    李好 冯杨

    四川邛崃市素有“天府南来第一州”的美誉,在成都西部“邛蒲大”区域以及接壤的雅安市相关区县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从人口、经济规模来看,2017年邛崃户籍人口65.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264.4亿元。从经济发展速度来看,2018年前三季度,邛崃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0.5%、16.4%、12.6%、11.7%,主要经济指标综合排位进入区(市)县第一方阵。从区位条件来看,邛崃是成都平原连接川西高原的重要走廊,也是唯一横跨成都“西控”和“南拓”的区(市)县。从历史人文来看,邛崃是巴蜀四大古城之一,筑城置县已有2300多年历史,拥有文君文化、邛窑文化、邛酒文化等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标记。基于对基础条件、独特优势、发展机遇、主要挑战等的科学研判,邛崃确立了打造成都“西部区域中心城”,全面融入成都城市圈的新目标。

    建设西部区域中心城的艰巨挑战

    ——经济面临追赶与转型的双重压力。一是传统支柱产业优势不复存在。白酒及食品饮料制造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着升级改造成本高、土地再利用难度大等诸多瓶颈。二是新经济新动能尚未接续。战略性新兴产业体量太小,占邛崃GDP的比重仅约5.1%;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占规上工业企业主营收入比重仅为14.6%。三是投资拉动效应还有待释放。工业投资效果系数仅为10.3,位列郊区县市第5位、全市第17位。

    ——对优势资源的挖掘和品牌打造不够。一是特色文旅资源开发不足。“临邛古城”“文君故里”等品牌建设不足。2018年上半年邛崃规上文创企业仅有48家,占GDP的比重4.5%,比成都全市平均水平低1.6个百分点。二是南丝路区位优势发挥不够。与南丝路沿线城市的交流合作主动性不够、主导性不够。三是生态資源价值显化不充分。邛崃绿色产品认证7个,比都江堰、大邑分别少16个、5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仅有3个,比大邑少7个。

    ——城市品质和治理水平有待提升。一是城市有机更新步伐不快。旧城改造压力较大,尚有9个棚户区和7个城中村项目未启动实施,253个已完成改造的老旧院落尚需提质扩面,64条背街小巷急需改造提升。二是商业业态层次不高。仍以低端沿街底商为主,缺乏一线高端引领性商业综合体。三是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比较落后。尤其是三甲以上医院、国重高中、综合性大学均为空白。城区公共停车位缺口达3万余个。

    ——对“一带一路”和成雅合作研究不足。一是对“一带一路”IP价值挖掘不够。邛崃对如何积极开发利用“一带一路”IP价值,打好“南方丝绸之路”这张特色牌的研究和实践不足。二是对成雅合作中的定位研究不深。目前邛雅之间的合作层次较低,反映出邛崃对自身在区域合作中的角色定位研究较少,对加速成为成都辐射服务川西区域重要极核的意识不强。

    建设西部区域中心城的路径建议

    ——打造“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公园城市。一是遵循“人城产”逻辑,拓展聚人留人的空间。以产业功能区理念推动片区综合开发,加快改变单中心集聚发展模式,构建“两极、一轴、三区、十一镇、多点”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推动集约高效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生态空间的“共融共生”。二是彰显生态优势,提升人居环境吸引力。加强主要生态功能区和旅游景区之间的连通提质,加快引入品质楼盘、大型百货等高端业态,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吸引更多高端人口到邛崃来休闲、居住、创业。三是保护人文资源,增强城市品牌的竞争力。深度挖掘千年古城历史遗迹以及汉赋秦歌文化中蕴含的城市美学价值,以临邛古城、邛窑遗址、“凤求凰”为抓手,让历史文化符号元素在城市空间中得以创造性展现。

    ——打造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区域协作示范区。一是完善机制提升产业协同水平。持续强化与雅安、甘孜等省内市州的规划衔接、交通连接、产业协同,探索建立区域利益分享机制,构建更加紧密的“总部+基地”“研发+转化”协作关系,打造全省区域合作园区典范。二是整合资源塑造川西旅游品牌。加快推动平乐古镇、天台山与碧峰峡、大渡河、海螺沟等旅游资源的共同开发,打造北接川西大环线、南接香格里拉、西接攀西阳光旅游区的旅游门户热点区域,合理打造川西旅游黄金走廊。三是聚焦民生增强公共服务功能。着力提升商贸文旅、公共服务、科技创新等区域性中心功能,统筹建设一批服务名山、芦山、宝兴、泸定等周边区县的优质教育医疗机构和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公共服务设施,以高品质生活服务承载川西区域的民生消费需求,加快推动邛崃成为成都辐射服务川西区域的重要极核。四是深化天邛合作发展。以羊安现代产业新城为载体,主动融入成都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快推动与天府新区、高新区等资源统筹利用和产业体系的协作构建,着力打造天府新区产业承载地和成果转化区。

    ——打造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一是推动新能源产业积聚成链。聚焦产业成链配套,充分用好留存电量、直供电等政策,加快推进融捷新能源电池、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威高医疗装备等龙头项目建成投产,加快打造新能源产业生态圈。二是推动食品加工产业提档升级。依托邛崃传统优势产业基础,升级提能邛酒、饮料、制茶等食品加工产业,尤其要发挥传统酿酒的工艺积淀和技术优势,擦亮“中国最大白酒原酒基地”品牌,促进白酒酿制、物流等产业功能复合集聚发展,推动水井坊、环球佳酿、全兴、文君等协力打造川酒“邛崃产区”。三是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创新“文化品牌+旅游景点+城市运营”发展模式,加快以汉赋文化为内核开发原创IP。以邛窑遗址为核心打造“城市会客厅”,加快配套洲际酒店、文化馆、演艺中心等会展商服设施,着力形成以文博会展、文创研发、文创旅游为主导的产业生态圈。

    ——构建高品质乡村生活圈。一是加快特色小镇建设。修建邛窑遗址到平乐古镇的自行车高速公路,加大对夹关镇黑茶等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发展菜市场、快餐店、配送站等城镇商贸功能,规划建设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体活动广场等村落公共空间,有效引导农村人口向特色镇集聚。二是完善乡村振兴新机制。按照“特色镇+林盘+农业园区”“特色镇+林盘+景区”“特色镇+林盘+产业园”理念,大力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机制,建立健全“管委会+平台公司”功能区管理模式,促进社会资本、优秀人才回乡创业,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实现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三是深化全域“为村”治理模式。要总结推广、优化提升“为村”治理模式,持续完善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新型城市治理体系,深入推进“三张清单”专项行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矛盾纠纷和社会风险,不断提高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

    ——构建企业市民高获得感的发展环境。一是营造创新创业创造的浓厚氛围。探索制定政府优先采购等政策,进一步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加快促进新能源领域的新技术推广应用、新业态衍生发展和新模式融合创新,切实增强企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二是营造亲商重商优商的浓厚氛围。树立以企业满意度为主要标准,倒逼“放管服”改革,努力打造事项最简、流程最优、成本最低、服务一流的“至简审批”模式。三是营造爱民为民富民的浓厚氛围。坚持以民生温度支撑发展高度,一以贯之提升民生服务水平,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