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贵州喀斯特地貌开发区河道治理问题与对策 |
范文 | 伍康福 摘 要:当前,贵州部分开发区现状河道治理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区域喀斯特地貌地下水污染具有鲜明的特征。本文从河道规划、建设、管理及溯源治污等方面对贵州喀斯特地貌开发区河道治理进行论述,并提出监管、治理措施,为进一步研究喀斯特地貌开发区河道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喀斯特地貌;开发区;河道治理 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20)20-0095-03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outstanding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river regulation of some development zones in Guizhou, and the groundwater pollution in regional karst landforms has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river management of Guizhou Karst landform development zone from the aspects of river plann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traceability pollution control, and put forward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study of river regulation in Karst landform development zone. Keywords: Karst landform;development zone;river regulation 近年來,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城市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加强产城融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速产业集聚等,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等开发区应运而生,但其往往在河道、海绵城市等基础设施建设及规划、治理上考虑欠佳。本文从河道规划、建设、管理、治理等方面对喀斯特地貌开发区河道治理进行论述。 1 喀斯特地貌水污染特征 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碳酸盐岩与pH较低水质长期溶蚀的结果。为此,研究喀斯特地貌水污染特征时,人们主要分析碳酸盐岩分布特征及其对岩溶地下水的控制作用,进一步了解水污染特征。 1.1 碳酸盐岩及其对岩溶地下水的控制 贵州境内喀斯特地貌较发育,出露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0%以上,主要分布在贵州北部、西部及南部。其中,南部和西部主要为开阔台地相的石灰岩区,其控制的岩溶地下水为溶洞-管道水;北和东北部主要为局限台地相的白云岩区,其控制的岩溶地下水为溶孔-溶隙水;西北和西南部主要为开阔台地相的石灰岩与局限台地相的白云岩互层区,其控制的岩溶地下水为溶隙-溶洞水;西南的安龙-贞丰-紫云-罗甸一带和贵阳青岩、安顺地区主要为台地边缘相礁灰岩分布区,其控制的岩溶地下水为溶洞-管道水[1]。 1.2 喀斯特地貌水污染特征 岩溶含水层对环境具有特殊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岩溶含水介质(碳酸盐岩)可溶性高,化学溶蚀留下的成土物质极少,降低上覆盖层的天然保护功能。含水层补水与排水方式有孔隙、裂隙、管道3重介质,在岩溶发育地区,污染物通过溶洞、泉眼、天窗等直接进入含水层,经岩溶管道向下流,在短时间内受污面积迅速扩大;也可以在孔隙、裂隙中存储很长时间,难以治理[2]。因此,岩溶地下水污染的危害远大于非岩溶地区[3]。 2 开发区河道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规划建设问题 2.1.1 河岸问题。河岸规划建设中,生态环保理念植入不够。河岸护坡一般采用干砌石、浆砌石、混凝土硬化等措施,短期内防洪排涝、河岸稳固效果佳,但长期会造成河岸凸破或凹陷、生态系统失衡等诸多问题。究其原因是砌石、混凝土硬化河岸破坏了水生生物与两栖动物的生存环境,影响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 2.1.2 河道问题。河道规划建设中,实地考察不到位,人为规划拉直河道、破坏河床等,忽略了河流形态的多样性,易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导致河床渗漏、垮塌,严重时可导致河水枯竭。尤其是喀斯特地貌较发育地区,河道的弯弯曲曲、深浅不一、跌水、河床底部溶洞等是经过漫长的岁月、地质构造及生态系统的演变逐步形成的。 2.1.3 管网问题。一是规划管网未满足实际纳管要求,造成二次工程。二是入河排水口缺乏统一规划、编号标识,不易监管。三是常出现下游管网高程高于上游管网,易造成堵塞倒流。四是雨污管网错接、混接、漏接及污水管跑冒滴漏。五是喀斯特较发育地区,易出现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进而导致管网底部下沉,管网受压变形、破损,造成污水污染土壤及地下水。 2.2 运营管护问题 2.2.1 淤泥堆积。一是水源补给不足,水体更新慢或滞留。二是开发区建设中,施工泥浆水未经处理直排河道。三是管护缺位,河道规划建设完成后,后期管理维护不到位,长期未对河道进行清掏、清淤等。河道堆积大量淤泥,水体恶化,易形成黑臭水体。 2.2.2 生态失衡。砌石、混凝土硬化河岸护坡,破坏了两栖动物及部分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影响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不断锐减,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恢复生态系统,河流自净能力不断下降,一旦出现污水入河,在短期内难以自净消纳污染物。 2.2.3 垃圾入河。沿河居民生活垃圾及工业企业产生的建筑垃圾乱堆河岸,经雨水冲刷,渗滤液随雨水直排入河,直接造成水体污染;或弃于河中,直接污染水体,并对水流情况造成一定的影响。 2.2.4 偷排漏排。区外上游村镇截污管网建设滞后,污水未集中收集处理,造成散乱排现象,生活污水渗入地下污染土壤,或流入河流、山塘、湖泊等低洼处,对河湖沟渠造成污染。企业将生产废水偷排入河或生产过程中处理不当导致废水漏入厂区雨篦子或雨水管网,最终流入河流污染水体。 2.2.5 管网管护缺位。一是运营维护不及时、不到位,雨污管网出现破损、堵塞情况,导致雨污混流。二是雨水管网缺乏养护,道路保洁、喷洒导致大量泥沙、杂草进入雨篦子,腐化杂草经长期沉积。雨季,经初期雨水冲刷,腐化物、渗滤液被雨水带入河流,污染河水。 3 开发区河道水环境治理 3.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建设前,要科学进行规划,合理布局。一是应收集流域社会经济、水文气象、河床演变、地形地质等相关资料。二是现场踏勘与收集规划河段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土质类别、主要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河岸抗冲刷性与岸坡稳定性。三是摸清规划河段现状流向、弯曲度、水质、水量、支流及上游等相关情况。四是分析防洪、排涝、灌溉、供水、航运、水力发电、文化景观、生态环境、河势控制和岸线利用等情况[5]。规划中,应根据上述条件,按照河段功能区及相关要求,对河道弯曲度、河岸护坡类型、跌水、河床情况、流域生态系统、雨水排水口等进行研究设计,合理布局沿岸生态、景观、环保设施、防洪排涝设施等配套工程。 3.2 组织领导,明确责任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严格落实河长制中的“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细化任务、明确职责,层层传导生态环保压力。 3.3 加强管理,数据监测 加强河道管理,突出铁腕整治,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实行“一河一策”。用好河长制大数据平台,分别在区域范围上游、支流、下游、沿河住宅区、沿河企业等安装水质监测仪器,实时在线监测,把握水质动态情况。一旦出现水质异常,立即启动环保应急措施。 3.4 因地制宜,优化措施 根据河流出露地层岩性、流域地质构造条件和河道使用性质、防洪排涝等要求,结合河流顺直、弯曲、分汊、游荡等类型及河道坡度、水量、流速等,优化河道建设、河岸护坡及其配套工程的措施。宜采取生态修复,植物护岸、石笼护岸等积极措施。 3.5 全面排查,控源治污 3.5.1 全面排查,摸清家底。全面推進排查,摸清开发区及上游1 km范围内的可能污染类型、超标参数、排纳污设施、排污路线及开发区企业数量、涉水企业分布、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等。 3.5.2 强化企业管理,控制污染源。按照开发区环评文件及负面清单招商引资。督促企业编制相关环评文件,并按已批复文件执行,污染物经内部处理达标后,纳管收集排入污水处理厂,做到源头截污。 3.5.3 多措并举,强化治理。排查方面措施有浮漂标记法、试剂追踪法、观察法、嗅觉法等。其中,浮漂标记法主要针对有多条道路雨污管网错接、漏接、混接等导致污水入河的情况,可识别排污管网。试剂追踪法主要针对管网雨污混流情况,从可疑污水检查井投荧光素,在入河排口观察,如雨水排口出现荧光素颜色,即可判断雨污混流。观察法是指主要对排水口附近及河底的青苔等水生植物进行观察,如青苔变浅灰色或白色,说明水体出现异常。 治理措施有物理、化学、生态-生物法等。其中,物理法主要指清除淤泥、清除杂草、补充新水源等。化学法主要是加入化学试剂,如加入铁盐促进磷的沉淀、加入石灰脱磷等,去除效果较好,见效快,但易产生二次污染。生态-生物法主要包括曝气复氧、生物膜、生物修复、生态系统修复等。曝气复氧是对缺氧状态河段进行人工冲氧,以增强河道自净能力,改善水质,恢复河道生态环境。生物膜是指将微生物附于载体表面,使其与污水接触,微生物摄取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生物修复是指利用微生物及其他生物将水体或土壤中的有毒有害污染物质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或转化为无毒无害物质。生态系统修复是对已建设河道的水生物、两栖动物、微生物等进行科学选择、补充或调控,完善河道生态系统,增加微生物、动植物、水体的净化能力。 4 结语 开发区既是一座城市开发建设的排头兵,又是一座城市产业发展先试先行的试验区,更是一座城市健康探索前行的眼睛。优化基础设施、美化生态环境,才能提高区域的营商环境,“筑了巢”才能“引得凤”。因此,其城市河道综合治理任重而道远,在开发区规划建设中,应贯彻落实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规划、建设、管理及溯源治污等几个方面来开展河道综合治理,提高开发区河道生态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中美.贵州碳酸盐岩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岩溶地下水的控制[J].地质与勘探,2017(2):342-349. [2]彭稳,裴建国.岩溶含水层脆弱性评价方法探讨[J].水资源保护,2010(6):10-11. [3]Kacaroglu F.Review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and Protection in Karst Areas[J].Water Air & Soil Pollution,1999(1):337-356. [4]傅强.城市河道现状及治理规划措施探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6(12):30-31. [5]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河道整治设计规范:GB 50707—2011[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