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水利型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范文

    徐阳阳

    

    

    摘 要:水利型旅游景区是我国重要的景区类型之一,集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对此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旅游可持续发展内涵的揭示,指出水利型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应具备优秀的自然环境和自主保护行为等特征。旅游资源、管理能力、水利技术、旅游认知等各种内外部因素影响着水利型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各种影响因素,政府、景区、旅游者等应各自履行好监管与激励、协调与保护、文明与约束等责任。

    关键词:水利型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592? ?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8-0144-03

    引言

    我国水利型旅游景区具有獨特的水景观和丰盛的水文化,越来越受到青睐和重视。2001年,我国水利部评选出了首批18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截至2018年12月底,我国前后分18批,批准设立了共878处国家水利风景区(见下表)。水利旅游在经济、社会以及生态方面取得一定效益,但是我国水利型景区发展仍然面临“三不”问题,即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将水利型旅游景区与可持续发展结合的研究相对较少[1~4]。由于肩负重要功能,实现生态、社会、经济和文化效益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对于水利型旅游景区至关重要。因而,基于可持续理念,对水利型旅游景区的发展加以研究,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一、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说法自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至今,国内外学者对其多有研究。谢彦君提出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5]。田道勇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应做到在满足当代人旅游需求的同时,不伤及后代满足其旅游需求的能力[6]。王剑明、鲁瑾认为,可持续旅游应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将环保目标、社会目标、经济目标加以结合,在不超载(环境承载力)前提下,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7]。

    不同的学者针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表述不同,但是都抓住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也就是旅游的发展必须协调自然、社会、文化、经济的关系,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满足旅游者、当地居民及其他利益相关群体的需要。

    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必定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多种相关因素。首先,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核心作用是经济因素。当旅游经济发展动力持久、收益增长、旅游产品竞争力增强并且旅游业内部结构优化时,旅游经济才可能是可持续的。其次,可持续发展要求生态环境的改善。在旅游资源开发时一方面不能破坏当地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减少旅游者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要求旅游发展必须与环境承载力相协调。然后,可持续发展要求社会的发展。只有满足旅游地社会的需求,让当地居民从旅游发展中获得利益,保证开发成本与利益分配的均衡,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后,可持续发展要求文化的传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始终保持旅游地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并且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避免被其他文化同化。

    二、水利型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特征

    1.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水利型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其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的水利型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必须坚持两个核心的可持续发展,即资源环境和人类自身[8]。在水利资源环境开发上,必须按照水利和环境规律办事,因地制宜、适度超前,正确处理旅游资源开发、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三者关系。在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中,水利型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还担负着解决社区居民就业和生计问题。景区要考虑社区居民参与问题,能够让他们从旅游发展中获得就业机会,享受更多成果,同时也使其为景区经济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2.具有自然环境自主保护行为。水利型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其具有优秀的自然环境自主保护行为。优秀的生态环境,是水利型旅游景区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之一。自主保护行为,不仅体现在水利型景区的自然修复能力强和人们时时处处保持的环保意识上,还体现在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实现人为帮助景区提高自然修复能力上[9]。在水资源以及周围的环境资源得到适度开发的基础上,必须确保空气、土壤、水体、植被、水生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处于平衡状态。水利型旅游景区主管部门必须比其他景区更重视环境保护,保证景区环境整体态势良好,如空气质量、水体质量、污水排放以及固体废弃物处理等都达到或优于相应标准。

    3.形成人与水的和谐共生系统。水利型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其形成人与水的和谐共生系统。自古以来,国人对自然山水就偏爱有加。水利型旅游景区中水景观物质的材料和结构形式的完美结合向旅游者展示了水体的活力,能让旅游者产生愉悦的感受。水利型旅游景区蕴含丰富的水文化,反映的人文精神或人文价值给人以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感受。水利型旅游景区的水利工程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无不凝结着先进的科技思想和技术知识,在历史和科学方面具有突出的价值。水利型旅游景区推出了一系列的水上游憩活动,满足了旅游者的亲水需求,对旅游者产生很大的吸引力。故水利型旅游景区应向游客展示水景观形式之美、水利工程的科技之美、水上游憩的体验之美[10]。

    4.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水利型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其能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长久活力。以水利资源为基础的水利旅游已初具规模,成为了水利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民生水利的重要方式。水利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直接或间接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提高当地整体经济水平,同时也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且具有可持续性。水利型旅游景区在建设和发展的同时,还要关注其可持续性,要提高人们收益的同时,改善人们的居住和生活环境。另外,水利型旅游景区中水利工程除了传统上的防洪灌溉功能外,还应兼具科普教育功能,让公众对水利知识和水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文基础。

    三、水利型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水利型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众多,但关键性影响因素是有限的。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可将影响水利型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见下图)。

    旅游资源和管理能力是影响水利型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内因,经济水平、竞争环境、水利技术、社区参与、和旅游认知是影响水利型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外因。

    1.内部影响因素。第一,旅游资源。水利型旅游景区,综合了水利工程、水环境,从而形成独特的水利旅游资源。以水利工程为基础的水景观、水文化、水上游憩活动等是构成旅游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涉水”且“涉水利”性质的旅游资源,价值独特、功能持续,使水利型旅游景区在一段时间内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是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源泉。第二,管理能力。景区管理能力关系到资源优势有效转化的问题。当景区经营管理的目的和外在环境发生变化时,过去的竞争优势可能不复存在,这将导致景区在竞争中被淘汰。水利型旅游景区跟其他组织一样发展遵循一定规律,开发的产品具有生命周期,都会经历从产生到衰落的过程。所以,景区管理者必须具有一定的市场预测、复杂决策、周密计划、组织协调等管理能力,做到对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景区竞争力使景区保持可持续发展。

    2.外部影响因素。一是地区经济。景区所在地区的经济水平是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因素。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地区经济水平与景区可持续发展呈现正比例关系。景区所在地区的经济水平较高,则人们收入水平较高,有更多更好的机会出行,本地景区会成为优先选择。因此,该景区的效益能够得到保障,从而有更多资金用于维护景区生态环境,保证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竞争环境。关于水利型旅游景区的竞争环境主要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竞争环境,如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技术的等。微观竞争环境构成中,主要包括其他景区(包括水利型旅游景区);提供食、宿、行、游、购、娱的供应商;旅游和水利等政府对口管理部门;旅行社等中间商;金融、媒体等公众压力集团等等。具体水利景区所面临的宏微观竞争环境是不同,但总可以找到影响其可持续经营的关键性宏微观条件因素。三是水利技术。对于水利型旅游景区来说,水利技术的运用在其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作为水利型旅游景区,重中之重是水生态的修复。景区能够利用水利技术作用景区工程提升水体自净的能力,结合景区规划创新水利旅游发展的模式[11]。四是社区参与。水利型旅游景区的健康发展须得到社区的支持。社区参与程度越高,当地居民支持程度和力度越高,说明当地居民保护生态环境、塑造良好生活空间的积极性越高,愿意和景区一起努力为旅游者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有利于水利型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12]。若景区发展得不到当地居民的支持,那么当地居民在对客服务过程中会不自觉带入抵触情绪,不利于景区可持续发展。五是旅游认知。当旅游者认知到水利型旅游景区独特旅游资源和文化内涵时,景区的价值得以肯定。随着旅游者的到来,景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文化效益得以实现。这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群体影响,会刺激更多的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影响着人们对水利型旅游景区的态度和行为,形成新的旅游认知。

    四、水利型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建议

    1.加强政府监管,规范景区管理主体行为。水利型旅游景区作为企业实体,景区管理者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水利型旅游景区是在水利工程的基础上结合旅游规划建设而成的,政府承担监管服务的职能。因此,政府应该从水利旅游资源的长远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角度出发,加强对景区管理主体的监督,防止出现过度开发的行为。另外,应避免景区管理者为了眼前利益,引入大量游客进入景区,超过景区最大游客容量,从而破坏景区生态环境现象的发生,政府须加强对水利型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的实时监控,发挥激励和约束作用,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2.促进社区参与和利益分享。旅游业的社区参与对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社区居民参与不仅是参与对旅游者的服务,更应该参与水利旅游发展规划的制定、景区环境的保护以及景区文化的建设中来。只有将景区发展和社区发展相统一,营造出人与水协调发展的社区环境,并能有效实现利益的适当分享,才能获得社区居民的支持,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3.增强旅游伦理道德意识。旅游伦理观念,要求人们正确认识旅游活动中的各种关系,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发展。景区各利益相关者接受伦理道德教育和行为监督,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和伦理规范。对于景区管理者,应关注水资源和水文化,建立人与水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对于旅游者来说,提倡文明的旅游方式,自觉实行保护环境的措施。因此,通过旅游伦理教育,让人们形成尊重水体的意识,制定旅游道德伦理的约束机制,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总之,水利型旅游景区作为人与水的和谐共生系统,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保护自然环境为手段,以获取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为目的。水利型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主要受到旅游资源、管理能力、经济水平、竞争环境、水利技术、社区参与和旅游认知等因素的影响。实现水利型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政府监管,规范景区管理主体行为以及提高旅游伦理道德意识并促进社区参与和利益分享。

    参考文献:

    [1]? 王晓燕,李芳芳.长阳清江水利风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2,(5):38-42.

    [2]? 冯卫红.基于系统观的水利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探讨[J].水利经济,2010,(6):57-60.

    [3]? 丁蕾,吴小根,王腊春,章锦河.水体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J].地理研究,2015,(3):578-586.

    [4]? 刘昌雪,汪德根,李凤.国家水利风景区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机理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8,(4):108-117.

    [5]? 谢彦君.永续旅游:新观念、新课题、新挑战[J].旅游学刊,1994,(1):21-26.

    [6]? 田道勇.浅谈旅游可持续发展[J].人文地理,1996,(2):16-19.

    [7]? 汪剑明,鲁瑾.在我国发展可持续旅游的价值导向[J].旅游科学,1997,(3):4-5.

    [8]? 陈晓雨婧,吴燕红,夏建新.甘肃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J].自然资源学报,2019,(11):2378-2388.

    [9]? 武称意.强化科技兴水 推进智慧水利建设 提升水利现代化水平[J].内蒙古水利,2019,(8):8-10.

    [10]? 陈安琪.旅游者感知视角下的水利风景区旅游吸引力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2.

    [11]? 刘昌雪,汪德根,李凤.国家水利风景区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机理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8,(4):108-117.

    [12]? 武晓英,李辉,李伟.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利益分配机制研究——以西双版纳民族旅游地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11):59-67.

    [责任编辑 伟 力]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