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环境分析
范文

    陈小凤 杨帆

    

    

    摘 要: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基础雄厚,人才济济,具有众多创新创业的机会,大湾区的建设会增强我国的经济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从制定的政策、经济条件、人才培养和科研环境等方面对大湾区内创新创业的有利条件作了分析,同时也指出大湾区内进行创新创业的不利因素,最后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环境

    中图分类号:F2 ? ? 文献标識码:A ? ?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8.009

    1 大湾区创新创业的有利条件

    1.1 政策方面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全篇关键词中,创新创业占据重要的地位,创新提到了139次,创业提到了25次。《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和支撑的经济体系,破除影响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瓶颈和制约,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不仅要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也要搭建科技创新的载体和平台,更要优化粤港澳地区的创新环境,这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创业提供指导,也有助于营造大湾区创新创业的优良环境。

    在对大湾区规划提出至2019年7月间的69个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政策文本进行分析后,发现这些出台的政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关键词,其中“创新”一词出现1480次,是出现频率最多的关键词,“创业”一词出现486次,位列关键词中的前十。由此可见,政策对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的重视度还是很明显的。政策的指引将会给想要创业的人带来极大的便利,激发大湾区内的创新活力,集聚更多的创新要素,营造出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而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又会吸引更多的人才,由此形成良性循环,带动大湾区城市群的经济增长。此外,全国首个“大湾区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在广州南沙揭牌成立,对南沙各项扶持奖励政策进行解答,并提供居住、就业、创业、投资等服务事项的一站式咨询,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意向更加明显,这也将会吸引更多准备创业人的目光。

    1.2 经济条件

    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是“9+2”城市群,2016年,其经济总量超过1.37万亿美元,珠三角9大城市的经济总量总计约6.8万亿人民币,这几乎接近了全球发达湾区经济体的经济规模。2017年,湾区的GDP总值约1.51万亿美元,是全国经济总量的12.4%。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生产总值总计超过108632亿元人民币,珠三角地区的生产总值占全省过半的比重,约80.2%,足见珠三角城市的经济力量。2018年中国的GDP为919281亿元人民币,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182%,依然超过10%,说明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实力雄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是中国经济实力最强和最具创新活力的区域之一。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全球都有较强的影响力,这使得香港能为大湾区提供巨量的资金支持,而且资金的使用成本低,金融优势非常明显,这也可以为大湾区输送更多的金融服务、国际化人才和营商环境。广州和深圳作为区域性金融中心,其金融地位与北京、上海相比毫不逊色。如今,香港、澳门又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范围内,其对外投资和吸引资金流入都会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带来影响,再加上大湾区城市群其他城市的经济活动,会使该地区的经济更加活跃。

    创新创业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经济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也离不开创新创业的支撑。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实力能够为该地区的创新创业提供资金和必需的设备、众多的平台以及基础设施等,蕴藏更多的创业机会,迸发更多的创新思想,有很多大胆新颖的想法在资金的支持下很可能得到实现。反过来,创业长期被视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很多学者对创业活动与经济的关系进行过研究,发现创新型创业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刺激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速度。而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国家经济的安全需要建设自主、协调、开放的创新体系来保障,需要着力解决面临的整体创新能力不足以及关键核心技术存在短板的问题。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的增长也会提升该地区的创新能力,活跃经济,带来新鲜活力。

    1.3 教育与人才

    无论是创业还是创新都离不开对人才的教育和培养。现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依靠科技振兴,新兴产业往往能带动链式发展,推动就业和产业布局的改变,培育出创新型人才能较快较好的推动经济的发展。钱颖一教授指出:“中国教育的今天,就是中国经济的明天”。纵观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的强大是靠野蛮支撑的,真正强大的国家都对人才高度重视,对教育高度重视。美国“硅谷”以优厚的待遇吸引世界各国的高端人才,日本的“筑波”科学园同样广揽世界优秀人才,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人才决定国家的前程和兴衰,在当今社会,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未来。

    查阅广东省2019年统计年鉴的数据可知,2010年到2018年广东省高等学校的数量、毕业生、招生人数、在校学生数、教职工数和专任教师在整体上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尤其是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数在2018年高达196.32万人,毕业生数在2018年也达到52万人。

    观察表1广东省的研究生和高层次人才情况,可以清楚看到,接受研究生教育和更高层次教育的博士生的招生人数、在校人数、毕业人数也都是在逐年增加,研究生的人数增加的更快,说明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在高等教育的基础上接受更深层次的教育,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而在研究生的情况里,攻读博士学位的人也越来越多,呈现不断增加的态势,这表明在研究生教育的基础上,有更多的人才愿意接受更高层次的学习,不断提升研究能力,成为更高层次的人才。批准获得高级职称的人数在2014年有所下降,之后便不断上升,这些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比较强,不断壮大广东省的人才队伍。

    澳门2018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也显示澳门高等教育的师生比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接受高等教育的注册学生数目从2007年至今也在不断增加。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吸引世界的优秀人才,更是人才汇聚的地方。广东省的高等学府又培养出数量众多的优秀人才,这些都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人力资源环境,创业激情更高,创新思维更加活跃,产教融合程度更深,这都大大提高创新创业成功的几率。

    1.4 科研环境

    科技对于创新来说非常重要,二者不可分离。没有科技的支撑,创新就无从谈起,即使有创新的想法,也无法得到实现。科技如果只停留在实验室,不能和产业以及经济实体联系起来,就对社会经济毫无贡献,而科技如果能和产业实体联系起来,就能增加创新创业的机会,可以在原有基础上改善产品性能,生产出新产品,或者改善服务,增加服务种类等。而进行科学研究离不开经费的支持,不管是国家对科研的重视还是企业自身进行研发的需要,都需要投入一定的科研经费,购买精密的科研设备,让科研人员在良好的科研环境下进行研究。

    表2是广东省2018 年全省及各地市 R&D 经费情况。广东省共投入R&D经费 2704.7亿元,比上年增加 361.07 亿元,增长 15.41%;R&D经费投入强度(与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为 2.78%,比上年提高 0.17个百分点。广东省入选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群中,深圳的R&D经费投入最高,高达1161.93亿元,占到GDP的比重达到4.8%。整个珠三角地区R&D经费支出为 258601 亿元,占全省R&D经费的95.61%,R&D 经费支出超过百亿元的地市有4个,依次为深圳(占 42.96%)、广州(占 22.19%)、佛山 (占 9.42%)、东莞(占 8.74%)。R&D 经费投入强度超过广东省平均水平的地市有3个,依次为深圳(4.80%)、珠海(3.16%)、东莞(2.85%)。观察可以得知,不仅是国家和广东省重视该地区科学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群也非常重视科研,投入的科研经费都比较多。

    通过查阅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的官网可以得知,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研发开支从2008年以来一直在增长,研发开支相对本地生产总值的比率也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群对科研经费的巨量投入和重视势必会创造出浓厚的科研氛围,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而有利于大湾区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

    2 大湾区创新创业的不利因素

    第一,在政策方面,虽然现有的大湾区政策文件数量比较多,但是需求性政策比较少,而且缺乏新兴产业的扶持与市场政策的支持。广州作为广东的省会城市,目前公布的关于大湾区的政策也比较少;深圳虽然有很多关于创新创业的政策,但是这些创新创业政策绝大多数依旧停留在整体环境上,还没有细化到不同的方面;香港制定的政策仅仅集中在创业领域,数量也不多。

    第二,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投现状进行分析,会发现大湾区内的城市创新能力不足、人才环境和金融环境的障碍度也在逐年递增。不仅大湾区的排名落后于长三角地区,而且大湾区内的城市发展水平也极不均衡。2019年12月18日发布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研究(2019)——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报告》显示深圳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指数的首位,其次是香港和澳门。但是区域创新市场结构现代化滞后是制约大湾区创新驱动赶超发达国家和城市的重要原因。大湾区的试验发展创新市场化空间逐步收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与市场的融合程度还不够。

    第三,粤港澳大灣区的高端创新人才缺口也比较大。香港、澳门和内地实行的是两种不用的经济体制,这增加了该地区人才跨区域流动的障碍。而且科研经费也不能跨区域使用,职业技术资格也不能互认,这些都增加了人才流动的困难。再加上大湾区缺乏完善的人才引进政策,使得高端创新人才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对大湾区望而却步。

    第四,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辐射带动力还不够,大湾区的城市发展不均衡,相互之间的落差比较大。香港、澳门的人均GDP最高,深圳、珠海、广州其次,东莞、佛山、中山稍后,惠州、江门、肇庆最后,形成了四级递减,说明城市间的辐射、拉动空间很大。核心城市的辐射度不够,容易让创业扎堆,集中在几个城市里,竞争压力太大,而其他城市的资源又处于闲置状态,不利于创新创业。

    第五,粤港澳大湾区的法治建设还不够完善,治理创新还需要依赖法治进程的推进。大湾区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治理主体多元化,传统法律规范体系难以有效回应粤港澳区域公共问题。没有法治的保驾护航,不管是创新活动还是创业活动都将因为没有预测可能性而无法有效开展。而且我国整体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还不够,如果无法对创新创业的成果提供足够的保护,可以让他人肆意剽窃,势必会对大湾区内进行创新创业的人造成打击。

    3 对构建大湾区创新创业优良环境的建议

    第一,在国家规划纲要的指引下,大湾区内的城市群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抓紧时间制定与创新创业直接相关的政策并认真落实,制定的创新创业政策争取细化到不同方面,对于人才引进的政策也要落实实施,让引进的人才享受到与当地人同等的医疗、教育等服务。

    第二,要提升大湾区内城市的创新能力,构建多元创新市场驱动的市场体系和一套行得通、有效率的创新创业制度体系。加快构建大湾区有关创新创业大数据的平台,湾区共享并加大对核心数据的保护。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共享平台,建设湾区网络技术交易市场。建立湾区城市间创新合作的顶层设计,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第三,完善大湾区内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搭建跨区域人才交流平台,制定可行的人才引进的计划,建立科学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加强粤港澳人才技术等紧密合作,将港澳人才技术和珠三角逐渐完善的创新创业环境进行优势互补。探索科研经费的跨境使用制度和职业技术资格互认制度,共同创造大湾区鼓励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激发人才的创新潜能和创业的积极性。

    第四,鼓励大湾区内城市间的友好合作,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有效利用大湾区城市的资源,做到效用最大化,避免出现创新创业资源不足和资源闲置的状况。营造大湾区内各城市的创新创业活动适度竞争的环境,既缓解核心城市的过度竞争,又避免其他城市竞争不足的尴尬境地。

    第五,有效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法治进程,发挥法治对创新创业的保护功效,加强大湾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造假、剽窃等行为的惩罚力度。大湾区的创新创业活动只有在良好的法治氛围里才能进行,只有对知识产权有足够的重视和保护,才能激发创新创业人的积极性。

    大湾区是中国的第一个湾区经济,它的建设,将为中国推行湾区经济带来新的契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大湾区城市群无疑成为众人创新创业的沃土。只有清楚的认识大湾区创新创业的有利条件和发展潜力,战胜不利因素,大湾区才会建设得更好。因此要抓住机遇,吸引更多的人才,将大湾区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经济湾区,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8-05-03.

    [2]汪晓红.论领导者的知人善任[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02):44-47.

    [3]何建平.知人善任 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J].企业文明,2011,(05):14-17.

    [4]董书城.知人善任:治国之要术[J].领导科学,2009,(05):51-53.

    [5]王鸿浩.慧眼识人 知人善任[J].刊授党校,2009,(07):2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6: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