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范文

    宋丽杰

    摘要:《国际贸易实务》是国贸专业的核心课程,对搭建国际贸易框架极其重要。但是,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国际贸易实务》在教学内容上与实际贸易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教学方式上也相对保守。本文在讨论《国际贸易实务》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进行的案例教学、智能教学、实践教学以及双语教学四种不同内容和形式上的改革,探讨其教学效果,以缩短理论教学和实际贸易之间的差距,切实提高学生的外贸业务能力。

    关键词:教学改革;智能教学;实践教学;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25.062

    0引言

    《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串联着后续一系列课程,如《国际结算》《外贸函电》等。它主要给学生绘制国际贸易的开展流程、探讨贸易环节,讲授从磋商开始,到签订合同以及履约过程中有关商品品质、规格、成本核算以及报价、办理运输和保险、货款收付、检验以及索赔等细节,培养学生的大局观念、灵活应变的能力以及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内容前后联系紧密,实践性较强。目前的教学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与实际贸易脱节,学生学到的东西没有形成系统,无法有效转化为工作能力,与《国际贸易实务》本身所要求的应用性、实践性相悖,因此开展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开展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开展教学改革是课程的本质要求

    《国际贸易实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纯理论教学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要求,无法使学生充分理解各个环节的运行。《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讲授贸易环节和细节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对于贸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纠纷的处理能力,旨在培养学生在理解国际贸易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适时变通的能力。而目前的教学模式,以纯理论为主,辅以智能教学手段如雨课堂、蓝墨云班课等形式,但是教学内容仍然以教材为主,实际贸易中实用的知识补充的较少,不能满足课程本质的要求。

    比如,经典教材当中关于运费的计算,还停留在运用记载系数衡量某批货物为轻货或重货,再通过单位运价求出总运价。但是,实际贸易过程中,大都直接通过网络联系货代公司进行订舱,运费在网络页面清晰可见,只需根据合同的约定选择装运港和目的港以及相应的装运时间和不同的船公司,网站即可将每条收费的科目和金额列示清楚,并自动计算运费。此外,经典教材中的关于附加费的名目大多以转船附加费、燃油附加费等为主,而未添加目前涉及比较多的附加费形式,比如,文件费、打单费、舱单费、港杂费、场站费等。运输到不同的目的港附加费的形式也不完全相同,变化非常丰富。因此,讲授比较旧的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与贸易实际情况脱离,以后学生初接触国际贸易,会发出在学校上的课无用的感慨,学到的知识与社会实践不同等。由此可见,《国际贸易实务》开展教学改革,不仅要求改变课程教学的形式,更要变革课程的教学内容。

    1.2开展教学改革是时代的必然选择

    在智能化、网络化的时代,在中国MOOC、高校邦、學银在线等众多优质平台共生共建的背景下,进行教学改革是时代对高校课程的要求,是时代的必然选择。这些平台不仅可以将优质课程内容广泛推广,更能帮助老师快速成长,弥补自己的短板。《国际贸易实务》要实现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目的,必须将实际贸易环节的各种潜规则和默认规则告诉学生,但是这些东西必须是精通贸易的老师才能掌握的内容,很多缺乏实践的老师无法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涉及到,此时网络平台的这些课程就能为老师提供学习的素材和平台。

    此外,网络教学可以满足各种条件下的要求。比如,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高校均进行网络教学,实现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网络教学可以实现跨时间跨空间的交流教学,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和学习兴趣。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实现上课签到,对学生进行监控,也可以实现选人、抢答等面授课堂环节,很多比较羞涩的同学隔着屏幕能够比较流畅、大方的回答问题,避免了面授课堂的紧张和尴尬。此外,在讨论区发布需要动手查找资料、进行总结的作业,很多学生可以及时完成任务,锻炼了动手查阅资料、分析资料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基础。因此,《国际贸易实务》实行智能化教学改革,是顺应时代的要求。

    1.3开展教学改革是培养贸易人才的有效途径

    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国际商务等专业的学生都要熟悉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学生在进入外贸行业时,业务大都以询盘、发盘为主,切切实实用到了课程知识,但是,由于课时的限制,《国际贸易实务》通常将磋商放在靠后、不太重要的位置讲授,引不起学生的高度重视,练习的强度也不够,掌握情况不甚理想。另外,现在跨境电商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很多学生接触国际贸易时,做的大部分工作即商品上架,关于上架商品的描述,包括商品的名称、品质、包装、价格、产地等的都是学生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学到过的内容,根据不同的商品特性进行灵活变动即可。但是,商品的描述是一门比较深的学问,如何将上架的商品的名称、质量等描述的清晰、有可信度,如何阐述关于商品的包装等需要在结合实际商品情况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目标客户选取不同的关键词,提高检索率,才有可能增加贸易的概率。

    因此,要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对《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进行变革。针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开展讲练实训、模拟买卖双方的磋商等环节,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2《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开展教学改革的方式和效果

    2.1案例教学及其效果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条款众多,离学生的生活相对较远,理解难度较大。引入案例进行分析,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条款的真实含义和具体用途,帮助学生分析在国际贸易中遇到类似纠纷的处理、自己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责任和义务。另外,案例教学能够丰富理论课程的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积极与老师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不过,过于老旧的案例并不能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老师可以根据当前的外贸环境和热点问题,设计新颖鲜活的案例,不仅能跟上外贸的发展,适应环境的变化,还能增加课程的趣味性。目前,案例教学已在《国际贸易实务》中普遍开展,效果明显。比如,教材中关于运费的计算,过时老旧,在国际贸易中几乎不再使用。结合国际环境的变化,设计案例,整合利用网上资源,让学生自主计算从装运港到目的港的运费,同时加入国际快递运费的计算等,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为以后学生的工作奠定基础。另外,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间,关于口罩的出口一时间掀起狂潮,引用口罩出口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法定商检以及电放提单等内容,不仅结合了目前的外贸环境,还增加了经典教材中的知识盲区。

    2.2智能教学及其效果

    网络平台和智能终端基本能够满足现在的智能教学的需求。《国际贸易实务》课时有限,不可能将所有知识点的检测放在课堂。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帮助老师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在章节后插入检测题目,单选、多选能够实现平台自动批改,老师只需要导出成绩查看每个人的掌握情况即可,极大地减轻了批改作业的任务。

    网络平台与智能终端的配合还可以打破沉闷的课堂,打破以往点名的繁琐。老师可以利用智能终端在线签到,可以变换多种签到模式,比如微笑签到、合照签到、手势签到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便更好的讲授《国际贸易实务》的课程内容。另外,网络平台的统计功能,能够帮助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学习习惯,制定出更适合现代大学生的学习模式。最后,网络学习平台还可以完成期末考试,与线下考试相比,缓解了老师批改试卷、分析试卷的压力,提高了对老师的出卷水平的要求,更具有挑战性。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提高了学生对平时学习要做笔记的意识,锻炼了学生考试的自觉性,对以后的考试和学习甚至工作都大有帮助。

    新冠病毒疫情期间,全国实行网络教学,保证了正常开课,学生正常学习,学生利用智能终端实现与老师的讨论互动、课堂互动、提交作业以及答疑等,学习气氛浓厚,效果甚佳。

    2.3实践教学及其效果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可以通过外贸企业实习、国际贸易方面的比赛等加强实践教学,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眼界。

    认识实习在高校当中,通常形式感比较强,缺乏真正的实践,无法使学生领会国贸专业的真实工作内容和工作状态。学校与企业共建的实习实训基地,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让学生深入企业,利用暑假和平时课余时间,参与到企业的工作中去,不仅可以加深对专业的理解,还可以实践《国际贸易实务》课堂的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查漏补缺,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国际贸易学会等权威部门会聯合软件开发商举办全国以及省级的比赛,这些比赛通常高度仿真外贸业务流程,是学生上岗之前很好的锻炼机会,能够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洽谈能力、融资能力等。同时,带队参加比赛也能倒逼教师进行教学改革,迫使老师上课讲授更接近真实贸易的内容,采取更仿真的模式,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经过实践发现,赛教融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对学习和比赛都抱着一丝不苟、严谨的态度,大大提高了课程的完成程度,学生也从比赛中收获了荣誉和友情,更通过比赛了解到国际贸易进行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4双语教学及其效果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适合开设双语教学的课程。课程性质决定了这门课程要与外国人打交道,在实践性的环节中,只能看懂中文的文件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双语,中英结合,从基础开始,不断引导学生适应双语的模式,给学生营造成长的环境。

    比如,合同中的细节用双语讲解,强调专业英语在国际贸易中的表达和应用,不仅能够使学生明白英语的重要性,了解在国际贸易中专业术语的表达,还能提醒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英语尤其是专业英语的学习,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角色扮演,分别充当不同的角色,用英语进行交流,让学生掌握在外贸环节中会用到的一系列惯常用法。实践发现,双语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趣味性,而且对外贸函电以及当面交流时的常用表达有了很大的提高。

    3总结

    《国际贸易实务》在国贸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位置,对学生专业知识框架的搭建尤为重要。但是,《国际贸易实务》目前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滞后性,因此,必须实行教学改革来给《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注入新鲜血液,缩短理论教学与实际贸易之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融资思维,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灵活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述芬,韩东,刘宁.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J].科教之窗,2019,(11):136137.

    [2]刘洪芹.基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的对策建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22):195196.

    [3]郭卫文.教无定法在《国际贸易实务》学科中教学方法运用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242243.

    [4]张虹.信息化教学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1):23423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5:26:56